週末看到家附近又多了好幾家培訓機構。話說機構之所以扎堆,還是和年輕一代家長對於孩子素質培養的需求旺盛分不開。既然家長們願意買單,自然就有市場前景。不過如何選擇合適而不是更貴值得思考,有需求有市場並不意味著生意就好做。
雖然說現在人人懂點銷售思維是好事,很多企業也喊著全員銷售,但是並不意味著所有行業和崗位都適合被銷售,否則就有點內味了。相信只要你有去過藥店買藥的經歷,就能感覺到營業員的“熱情”,似乎你不是買藥品,而是水果,玩具,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記得幾年前很多醫生背了指標,好幾個醫生朋友見面第一句就是我們最近做XX手術有優惠,兩個人打折,三個人可以一位免費。你有沒有想過你身體有多少器官,能經得起幾次對朋友的支援?不支援你還是好朋友嗎?
再到老師,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開始疑惑“教是我教,改是我改,我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面對當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雙軌執行的大環境下,批作業、改功課、幫孩子做值日,讓很多家長出現成年人的崩潰。看看各種培訓機構宣傳文案“你來我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來我培養你兒子的競爭對手,你孩子不是來學習的,而是來工作的……”
如題,你認為老師應該做銷售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