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量化思維:
一、【試錯成本—免費的是最貴的】
二、【時間成本】
三、【機會成本】
【量化思維】是富人思維最重要的思維之一,從今天開始重視自己的時間價值。哪怕是目前一無所有的人,只要利用好時間,未來一樣可以變得非常富有。
當然這也讓我更加體會到“量化思維”的重要性。如果你住在離公司很遠的地方,每天光上下班就要花 3-4 個小時。這些時間都浪費掉了!如果每個小時的價值大概 50 元,3 個小時就值 150 元,一個月下來也值 4000 元了。而每個月便宜的房租還不到 1000 元。看似節省了房租,其實是虧大。浪費的這些時間如果用在工作或學習上,獲得的價值將遠遠大於節省的那幾百元房租。
如果不願意買書,在網上找免費的電子書,結果害的電腦中毒,拿去修花了180元外加半天時間,這比直接買書貴多了。
有了量化思維,我發現便宜的東西其實更貴,免費的東西簡直貴的離譜。
比如在網上買百元的衣服,但很多隻穿了1次,後來買千元以上的衣服,能穿幾年,算下來還是一千元的衣服便宜很多。
之前看到巴菲特的一頓午餐拍賣要200多萬美元,大概要1500萬人民幣。和巴菲特吃頓飯,大概也就4個小時要花1500萬人民。巴菲特身價 900 多億美元,每年能賺 100 多億美元。巴菲特每個小時的價值大概 180 萬美元,4 個小時的價值是 720 萬美元。花 200 多萬美元買巴菲特 4 個小時還是超值的。用金錢去買巴菲特的技能、知識、方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自己。
大家一定要記得,多學習就是在續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在創造更大的價值。
【金錢】和【時間】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 2 種財富,而這二者之間往往是可以互相交換的。
例如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透過工作來出售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但富人往往透過金錢購買別人的時間做事,來為自己創造財富。很多人下班以後刷抖音、刷微博、打遊戲,其實就是把自己的時間送給了這些公司,而這些公司通過出售我們的時間給廣告商,讓我們看到廣告商的廣告。
時間這個財富對於所有人幾乎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 24 小時,每個人的壽命都是幾十年,這是我們唯一可以說和富人在同一起跑線的財富。當我們擁有了金錢,我們就可以透過錢來為我們節省更多的時間。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前半輩子拿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那樣就悲劇了。當你的非工資收入逐漸多了起來,你就會發現不再是你為了錢打工,而是錢在給你打工,錢在幫你賺錢。
⭕第三個:機會成本也非常重要!
機會出現你是會選擇等待還是抓住機會突破呢?
如果當初雷軍有認知到未來是網際網路的時代,相信雷軍比現在的自己更厲害,可惜自己的認知導致失去這麼好的機會,現在看來錯失的成本比嘗試的成本更大!
所以財富自由的首要條件就是【改變思維】,學會【利用時間】為自己產生最高的價值。
甚至是利用自己眼前沒有的資源,借力使力,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自己認為的那些不可能實現的財富目標,那些自己現在寫下來都認為有些遙遠的目標。
⭕你的時間用在哪裡,是由你的思維決定的,思維在你的大腦裡決定著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緊急的,哪些是一定要優先排在前面去做的。正是因為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不同,才會導致兩者重要事情的排列不同,財富的結果大不同。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自己的人生沒有選擇,而是以自己見過的認知,根本看不到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大家一定要努力的去開啟自己的眼界,把自己融入比自己更高眼界的人群中,從而能幫助自己看到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
財富自由不是沒可能,只是以自己過去的認知還不夠,因此才更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財技能。
見識決定人的思維,見得少就認為理財是很難的,見得多了就會發現原來那就是生活基本的一部分,如此簡單。你即便很努力很努力,不開啟思維侷限去思考,不提升認知高度,最多也還是基層的模範員工。
很忙和很成功不是一回事❌很多時候自己以為看到了世界,其實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自己的窗戶。
最後寄語:為避免【試錯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損失,一定要越早的拓展自己的認知,努力賺認知外的錢,享受認知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