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社會,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20%的人牢牢掌握著80%以上的財富,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
很多人覺得,有錢人和窮人家的孩子,只是隔著錢的距離。
然而,現實遠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殘酷,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錢,而是認知。
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
多年以前,導演鄭瓊花了6年時間,跟拍三個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用一部紀錄片《出路》,記錄下了他們各自尋找出路的故事。
11歲的馬百娟,生在甘肅一個貧困農村,全家開銷一年不超過50元(2008年),每天要走十幾裡山路去上學,但學習很努力,最大的夢想便是到北京去上學;
小鎮青年徐佳,兩次高考失利,父母是農民工,一家人最大的心願,便是希望他能透過高考改變人生命運;
北京女孩袁晗寒,生於一箇中等收入家庭,就讀的也是北京最好的美術高中,但讀了一段時間不想讀,媽媽便幫她辦了休學。
幾年以後,當導演再次聯絡上三人時,他們的命運也發生巨大的變化。
西北女孩馬百娟,15歲在家人的勸說下退了學,因為家人覺得女孩子始終要嫁人的,讀那麼多書沒啥用。後來,在家人的安排下,馬百娟嫁給了自己的表哥。
小鎮青年徐佳,最後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畢業以後進入了一家不錯的公司,透過努力他最後在武漢買了房安了家。
北京女孩袁晗寒,退學後打過工,也在家人的支援下開過酒吧,後來家人還安排她去國外留學。完成學業回國後,她開了一家藝術品投資公司。
父母,就是孩子的出路
馬百娟、徐佳、袁晗寒在各自的軌道生活、互無交接,但他們不同的人生走向,卻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道理:
有錢人和窮人家的孩子,差的根本不是錢,而是父母的思維和格局。
馬百娟的悲劇,並不是源於她貧困的家庭,而是源於她家庭思維和認知上的落後,父母覺得“女孩子始終是要嫁人的”觀念,抽掉了她向上攀爬的梯子,剝奪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
同樣是家庭並不富裕的徐佳,卻在家人的支援下,透過高考改變了命運。
馬百娟和徐佳的起跑線曾經那麼相同,但他們卻因為父母思維上的差距,最終走向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孩子的認知水平。所以,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根本原因,不是缺錢,而是思維上存在差距。
優秀是一種傳承
有錢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得益於父母的影響。
郭晶晶一家參加了一場馬拉松親子跑比賽,賽後霍啟剛接受採訪說,比賽途中他勸兒子累了就休息一下,但兒子卻對他說:“不行啊,我停下來就會輸。”
優秀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傳承,任何一個優秀孩子的橫空出世,都是有跡可循的。
它的因,在父母;它的果,結於家庭。
導演鄭瓊在《出路》裡說了一句話:父母越努力,孩子越有出路。
這種努力不僅僅是努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還包括成為更好的自己,引領孩子去看更寬更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