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仿古玉風潮,起源於唐,盛行於宋。宋朝計程車大夫為了品味和把玩漢唐時期的華夏精神,大量地製作仿古玉器,到了清朝,從康熙到乾隆也是尚古之人,大量仿古玉器也被製作出來。歷朝歷代真真假假的古玉器混在一起,有經驗的行家也會走漏眼。
上樑不正,下樑必歪。社會上層追求古風古玉,下層為了迎合上層喜好或賺取差價,也會製作仿古玉出售。但它不是仿製古代形制的真玉器,而是用廉價的玉、或者不是玉的石英,來製作贗品玉器。
仿古玉與贗品古玉的區別仿古玉,是真玉,而且還是中高階的真玉,但它的花紋、圖案、形制是按照古代玉器的審美來製作的,或者刻意去模擬某個朝代的玉器,模仿不是為了造假,而是滿足當時收藏者們的一種懷念古代,追思往昔的精神需求。
贗品古玉,則是假玉,而且它在銷售過程中標榜自己是真玉,以此來謀取暴利,或欺騙買家願意進行交易。
辨別仿古玉的方法一、透過玉器的品質去辨別。
仿古玉大多是真玉,因為它並不是為了牟利而製作的。例如雍正時期的仿古玉,就是直接在真正的古玉上重新修改它的文字花紋或厚薄,或者把它做成與原來不一樣的玉器,但他用的玉,品質並不差。
這類仿古玉,改了反而經濟價值更低,但他是為了迎合皇室或貴族的審美情趣,經濟價值倒是其次。
二是透過玉器的藝術風格辨別。
仿古玉器在藝術風格上,往往容易“穿越”。因為製作它的工匠會在仿製的過程中,按照收藏者的要求,進行創新,而且會增加很多仿製的時代所沒有的新技法。又或者畫蛇添足,把仿製時代沒有的花紋雕刻上去。仿古玉一般會做得十分精美,甚至超過那個時代的技藝。
而贗品古玉更多是透過做舊、做殘來凸顯它是一塊古玉,在藝術風格上不會下太多的功夫。
例如清宮裡的玉器藝術收藏,就有一半是在乾隆年間製作的仿古器物,還有一半是古玉,但大多也是乾隆的個人收藏流傳下來的。
三是透過玉器的標記去辨別。
仿古玉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活動,製作它們的人並不希望誤導後人。因此仿古玉上會有獨特的標識,提醒收藏者它們是一件仿古玉。
例如乾隆年間宮廷玉作坊製作的仿古玉,都會標記“乾隆仿古”或“大清乾隆仿古”等字樣。一切玉匠也會在仿古玉器上留名,以供藏家辨認。但贗品古玉則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是為了牟利,而非單純處於審美。
總而言之,我們從古玉的品質、花紋圖案、特殊標識三個方面,去判斷一件古玉到底是仿古玉還是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