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否可怕?答案是肯定的,但老子卻說“福禍相依”,失敗與成功雖然是一對反義詞,卻是辯證統一相互存在的兩個詞語。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失敗,每個人也都是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的。
如果從理論上來講,失敗應該是越早越好,因為越早的失敗,越能讓人從困境中覺醒,繼而走向成功。古人也曾有不少人面臨過失敗,然而他們的做法卻令人佩服,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談談:
一、張衡“發明地動儀”為民造福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傑出文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張衡之所以會擁有如此多的頭銜,其實與其本人努力是分不開的。張衡舉孝廉入仕,曾擔任郎中、太史令等職。然而張衡卻並未對此滿足,反而一直醉心於科學領域不能自拔。當時國家四處經常發生地震,令天下民不聊生,張衡心中不忍,於是他立志發明地動儀。
然而事情似乎並不順利,張衡經歷過數次失敗,以至於他的家人都對此灰心喪氣。張衡卻並不信邪,憑著頑強的精神,他最終依靠努力,終於成功將地動儀打造出來,惠及萬代百姓。
二、三國曹操“一段不死的人生”
曹操是三國人物中最具有傳奇性色彩的一位,也是經歷過失敗最多的一位。曹操年輕時曾意圖刺殺董卓,卻因失敗而亡命天涯。在對戰馬超時,也被西涼軍隊殺得割須棄袍,真可謂是狼狽不堪。最慘的一次,應該就是曹操在赤壁戰敗時的場景,若不是在華容道上懇求關羽,恐怕早已經小命不保。可即便如此,經歷失敗的曹操也還能重新振作起來,最終建立魏國,擁抱人生的成功。
三、曾國藩(走過低谷就是高山)
曾國藩被後人稱為是“千古聖人”,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曾國藩認為自己絕非天才,而是一位庸才。他曾前後七次科舉考試落榜,人生到達了低谷。在絞殺太平天國時,他也曾因為全軍覆沒而欲投水自盡。不過幸運的是,曾國藩還是堅強的“挺”了過來,重新定位自己,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曾國藩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平庸還是失敗,往往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棄,可怕的是無法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四、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三國時期的大將軍呂蒙,一直是吳國重要的將領之一,他勇猛善戰,曾為吳國立下頗多戰功。呂蒙雖勇猛無敵,卻一直被當時的文人瞧不起,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的文化水平程度太低。為此,呂蒙感到頗為苦惱,隨後便發奮學習,立志要成為一位儒將。果不其然,數年之後,呂蒙博覽群書,成長進步迅速,令當時的文人們都不敢再輕視他,由此也傳出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驚歎,一改吳下阿蒙之稱謂。
五、左思以“十年磨一劍”的方式成功
左思是西晉時期的文學家,然而他本人面貌醜陋,在年輕時曾一直被人嘲笑。如果換作是一般人的話,恐怕會在無盡的嘲笑中更加萎靡不振,逐漸變得頹廢且失敗。所幸左思本人才華極高,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讀書,以“十年磨一劍”的方式,讓自己成為一代文學大家。在一次次失敗與嘲笑中,左思不懼人言,將失敗化作動力,最終摘取成功的桂冠,堪稱是後代讀書人的楷模。
失敗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的心態,只有在逆境之中不斷進取,才能尋找到成功的真諦,進而讓自己在跌倒處爬起,給自己與世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