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的超級三連,過去:超級2019、現在:超級2020、未來:超級2021。不少航天愛好者應該聽說過這些詞吧?
以下訊息由公開資料整理——致稽核官大人
載人航天的三個大動作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
幾年後年老的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到那時,世界上可能只剩下一個空間站,就是我們的“天宮”。中國將在2021年~2022年前後建成這個空間站,並無歧視的向全世界開放。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向中國提交了合作專案。
天和一號核心艙的重量在二十噸以上,全長18.1米,最大直徑4.2米。核心艙的主要功能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援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援飛船和擴充套件模組對接停靠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天和一號核心艙將於明年年發射,這是明年我國載人航天的第一個大動作,明後兩年,核心艙、實驗艙Ⅰ、實驗艙Ⅱ、光學艙等重要艙段將陸續部署到位,到時候由一箇中國製造的空間站將基本建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能是一些人對中國空間站的誤解,以國際空間站為參照,我們的空間站的確是“五臟俱全”,雖然“天宮”沒有國際空間站大,但也不至於是“麻雀”級別的,“天宮”整空間站個系統建成後,重量能超過百噸。後續“天宮”還支援擴充套件。別忘了現在“天宮”空間站各個艙段、機構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
核心艙將使用長征五號B型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長征五號B型火箭的產能基本都被載人航天任務給預訂了。
長征五號是亞洲首個運載能力超過二十噸的大火箭,在長五火箭出生前,我國是沒有發射空間站的能力的。
天舟二號
3月發射完空間站核心艙後,緊接著我國將在4月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
天舟一號採用兩艙結構(貨物艙+推進艙),全長10.6米,最大直徑3.35米,重約13噸。設計壽命1年,可在軌獨立飛行3個月,同時它還具備快速對接補給的能力。可攜帶6.5噸貨物上天,為航天器補給2噸推進劑,天問一號“載荷比”達46%,高於日歐的貨運飛船。
飛船上共配有25N、120N、150N、490N四種推力的發動機,共計36臺。這些不同推力的發動機,可保證“天舟一號”在以差不多八倍子彈速度飛行的時候,靈活機動。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由長征七號中型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載人飛船
說完了空間站和貨運飛船,明年載人航天的第三個大動作就是發射載人飛船。
官方透露的長征二號F火箭的組裝圖
儘管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經成功發射,但在空間站建設的早期階段,我們還將使用神舟飛船+長征二號F火箭的經典組合。
神舟12號飛船的總體結構和其他飛船基本一致,為三艙加一段結構(附加段+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總長9米,返回艙直徑2.4米,發射質量8.1噸。 可載三名航天員進行近地軌道往返,額外可帶300公斤貨物上行和50公斤貨物下行。
這次神舟十二號飛船具備快速對接能力,飛船的GNC系統進行了升級,工程師們把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GNC系統移植到了神舟十二號上,這樣飛船就可以和天舟飛船一樣在6.5小時內與目標快速對接。
接下來的一組名稱你應該熟悉吧?
飛船:神舟十二號
火箭:長征二號F改
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旗
值得一提的,明年中國可能會發射兩艘神舟飛船和兩艘天舟飛船。
民營可回收火箭
2020年12月底,“國家隊”的長征八號火箭成功發射,其首次應用的發動機節流等技術,都為我國未來的可回收火箭打下基礎。長征八號後續的改進型火箭將具備垂直回收的能力。
和穩紮穩打(有點保守)的“國家隊”比,“民間組織”可謂是拼盡全力。
中國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星際榮耀推出的雙曲線二號火箭具備垂直回收能力。
雙曲線二號火箭採用兩級串聯結構,火箭一、二級都用到了相同狀態的15噸級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液體火箭發動機。其中一級安裝9臺,二級安裝1臺。
火箭全長28米,一子級箭體直徑為3.35米,二子級箭體直徑為2.25米。起飛重量約90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為1.9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1.1噸(不回收)/0.7噸(可回收)。
雙曲線二號火箭的一子級可垂直著陸回收,能重複使用30次以上,可為火箭節省70%以上的製造成本。
在載人航天上,我們的空間站即將建成,到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人類的空間站可能只有一個,叫做“天宮”。新一代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綜合性能居世界前列、在探月上,嫦娥五號成功將月壤帶回地球,我們擁有人類最新鮮的月壤、在深空探測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即將在明年中旬登陸火星、在衛星導航上,北斗結束高密度發射,完成全球衛星組網……
“超級20XX”似乎正成為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