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岐 照
去歲今一月,寒依照房梁。
庭堂蘭蕙草,春仍吐芬芳。
悲哉王兄去,雖去未銷亡。
醫壇毀樑柱,論道無所張。
游塵掩講座。再無高論坊。
人生無不盡,只令生者傷。
文:盧祥之這是寫給兄臺王鳳岐的一首悼詩。早在1982年的事情,我在山西自費3000元,辦《中醫藥研究》雜誌。
盧祥之 照
遠在甘肅的王鳳岐夫妻投稿,自那以後和王兄相識。1986年到1988年期間,王兄調到胡熙明身邊,任辦公廳主任。
王兄自調入北京後,一改人生軌跡,以高度熱情,沒日沒夜投身工作。作出了極大貢獻。1987年是四十屆世界衛生大會,大會上專題介紹了我國的傳統醫學,由那時以後,中醫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藥大會。王兄為此會殫精竭慮並任大會主席,主持會議。
這個會議,將中國中醫推向世界的舞臺中心。
尤其是那個會議發表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北京宣言,建議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以後,社會各個層面都對中醫另眼高看。
王兄的工作日忙,當時他們就是住在今天中醫科學院原來北中醫的大白樓一間小屋中。
他有一次邀我去他家做客,因為我從山西來,他又限於條件,既不能很好接待又沒吃個飯的條件,在我告別時,他拿出一瓶人頭馬路易十三送我,在當時這酒很名貴,以後多年,在一次聚餐之餘,我說起此事,我們還一起追憶當年。
六年前少林寺開中國佛醫大會,我做為禪養學會的會長,在北京組織了20位有影響的大家前往嵩山。
其間就有王兄和孟慶雲、錢超塵等老一代的學者,我和王兄交談甚歡。
兩年以後,我們再一次在少林相見,當時我正籌建中國中醫資訊學會儒醫分會,是王兄在少林椅子上給吳剛打電話,推薦和幫我說話,一年後在山東中醫大學開儒醫分會成立大會,又是王兄和孟慶雲、錢超塵、李振吉、吳剛等給我“站臺”,王兄作了大會發言,講述了他的期望和對儒醫的理解,也舉述,回憶了秦伯未老先生的儒學成就,給與會的眾多參會者帶來儒學、儒醫的銓釋。
(盧祥之、王鳳岐、大和尚、經貿大學牛教授 )
2019年5月,餘瀛鰲老先生夫婦兩人為了對我的一些惠助表示心意,在東直門內花家怡地飯店請客,我和餘老都想到約上王兄,當時還有中醫科學院文獻所所長鬍曉峰,我們一起聚餐品茗,我們談到時光如駒,都感慨萬千,伴著回憶的起伏,歲月如歌,就像行板一樣,在彼此心裡盪漾。幾個小時的沒遮沒攔的扯談、敘舊,氣氛十分寬鬆、親切。
老友聚在一起,話家常,談生活,沒有名利,沒有約束,沒有顧慮,推心置腹,這種彼此心靈的契合,伴著淡香的清茶,非常自然,非常純淨。
和鳳岐兄交往,可以讓人感覺到他有一種魅力。這種魅力,在他中醫學術之外,是一種人格的魅力,一種謙和的氣象,你仔細看去,還有他身上具有的一種氣概、風度。
我的兒子很喜歡和王兄交往,爺倆語言甚多,還常常見面,兒子常去拜訪這位伯伯。現在想起來,這就是王兄的人格和人格美。
他主持過最早期的中醫法討論,落實人大代表提案,組織各方面人員討論、推進,禮賢下士,溫、良、恭、儉、讓。我們說“人格”,一般人解讀為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或者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其實,這裡還有“價值”的體現。一個人,除了在他客觀方面的學術成就之外,他的舉動,聲容笑貌,見解,對問題的看法,都可以表現一種道德價值、人文價值。這就是人格。
王兄的一生,當官也當的夠大,什麼場面都見過,人生的豪邁和高谷低谷都曾經歷,官場就如同海水似的起伏跌蕩,王兄對官場解釋為有如海潮。看的很透,很淡。
我從和與王兄的幾近四十年交往中,深刻感到他自身的那股“氣象”。
其實,我們看許多書,寫道人的精神世界,所有內心的事,都必然表現在形外,使接觸到的人感覺到一種氣氛、氣場。
道家說,“象之有道”,就是老子所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書畫家作畫,有三象;初為物象,中為心象,上為神象。物象是客觀描繪,寫實。
心象,已為物印於心而出於覺,覺者顯現其本心,言其心致。
石濤說過,“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神象,是不可言說的,象天無界,象體無形,象化無定,象顯無時,其有數而不可測,有勢而不可名,有矩而不可理。
我很愛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曲子,每每聽之,感覺不是凡人耳目口舌之利所能達之,實際作曲時貝多芬已失耳目功能。曲子第一樂章寫的警語:“命運在敲門”,曲子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鬥,“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一首意志戰勝宿命、光明戰勝黑暗的凱歌。
今夜追思王兄,偶然心頭湧起這首曲子,於是找到,當耳邊逥響起那種抒情、安詳和沉思時,腦海中浮想到王兄的音容笑貌,馬上又浮想到我幾十年愛寫的兩千年前的王羲之的蘭亭,這也是非慎思熟技所能成就千古第一行書。
神象之品,乃具足天地之蒙養,行顯自然大道之象,在止於心之至善,行之至善,境之至善方可得之。
雖然都是人為之舉,能夠一生和命運抗爭,能用一生來書寫、體現人的內心的那種神力。具有這種神力的人,我想,這就是君子。
君子有其“氣象”取決於“人格”。但都誠於中,形於外。朱憙說:溫,和厚也。真德秀說:只和之一字,不足以盡溫之義。只厚之一字,不足以盡溫之義。溫之義,必兼二字之義。
和,如春風和氣之和。厚,如坤厚載物之厚。和,不慘暴也。厚,不刻薄也。對照王兄,真如斯也。我們今天紀念王兄,他的“謙謂不矜己之善。”
遜謂推己及人”的風格,他的不可言說的,上天無界的精神力量,他的人格魅力,永遠讓我們懷念。
《悼我王兄》
盧祥之
人生有修短,
誰敢問蒼天。
人間多友朋,
惟每少達明。
今嘆斯者壽,
何不再假年?
至此情篤久,
埋沉到九泉!
哀哉!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