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用簡單的1+1資料來控制局面(後段)】==    “我們繼續看看這個資料表的‘年齡層’分佈。我這裡一般都是劃分為0-30歲(青年)、30-50歲(中年)、50歲以上(老年),為何還要花精神去觀察消費者的年齡層?想提醒大家一個現況,不論什麼行業的零售,廠家在開發商品的時候都會考慮消費者的年齡層,透過年齡層來更進一步瞄準消費者的錢包,我們做這個資料的劃分也帶有那麼一種目的,究竟我們的商品受什麼人喜歡,究竟我們的店面受什麼人喜歡,他們平均的消費能力到底有多少,我們換個想法,假設一個還沒工作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外力支援,他的消費力到底會有多高?如果我們店內的產品都過分偏高,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消費力,那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    “現在的年輕人買的東西比誰的誇張。”有主管提出。    “是嗎?這個只是一部分,我剛才都說了,他們消費更多靠外力的支援,脫離外力,還原他們的真實消費能力,到底可以有多少?所以說,如果沒有一個年齡層資料支援,我們心裡沒有準確的底子。做零售業不能總是靠估計靠直覺來判斷,估計的東西今天可以對了,明天總有錯的時候,靠直覺?誰是超人?所以要用資料來說話,資料不會欺騙我們的眼睛,它可以作為一個標尺,消費者細分後就能準確定位,究竟店內的商品價格劃分如何合理分割槽,根據你們看到的,目前來說,我們這行業內最普遍的資料比例是3:6:1比例(年輕:中年:老年),甚至有些只能有2:7:1的比例,或者某些店面就根本從來不會出現老年人。直接出現2:8:0的比例。畢竟咱這行業內不像百貨超級市場,可以有平衡的3:3:3比例。所以針對比例做出商品的調整是合理的,有時候我們不能完全按照廠家的指引投放產品,廠家都希望店家全面鋪放自己的產品,但很可惜,現實裡這會造成莫須有的資源浪費,而且導致庫存的壓力,一些產品的目標階層模糊不清,價格也不見好,完全沒有吸引力的,就可以儘早放棄,透過資料聯動追蹤,我們可以大膽的調整。”    “如何追蹤這個消費階層買什麼樣的商品呢?”主管發問?    “呵呵,這個很簡單,剛才我說過,我會讓收款員在客人結賬的時候標清楚是男客人還是女客人,那麼現在還可以多做一次暗號,標明年齡劃分階層,這樣就可以長期追蹤到年齡階層對指定商品的追蹤了,很簡單,沒有任何繁瑣的東西。你想想,還有什麼比我們這個簡單的小手段就能識別消費者好呢?”    “根據這個簡單的人流基礎資料,我們可以歸納到上面的種種便利之處,現在我想回過頭來做個小總結。為什麼我願意花時間投入做這個資料。在座各位可能在管理的時候,都會重點把精力如何放到銷售上,抓店長店員的銷售,但是這個‘抓’到底是放在什麼基礎之上呢?作為一個主管,我們對下屬最起碼應該有的就是說服力,可能我們能夠有無數個理由去說服店長店員要賣得更好,賺取更多利潤,但歸根結底,如果我們沒有‘證據’,如何取信於人?凡事講求證據,面對實在的資料,員工沒有任何藉口可以迴避你的要求,我們不指望每個員工的素質高到能自動要求自己幹活不找藉口,但我們可以公開一個客觀的資料,讓他們明白一切都會在監測中,不會有任何人為的、主觀的無理要求。我舉個例子,咱們去海邊釣魚,水底下面的魚根本我們不會清楚,你覺得你能把握機會釣多少條魚上來?但如果有人潛水到下面,告訴你下面有一百條魚,你是否心裡面最少有一個明確的指引:‘哇,一百條魚,我怎麼也得釣上個三四條也不過份吧?我有信心能釣到魚。’,但如果你不清楚,你是否會在漫無目的地在等待?銷售人員最怕的就是這種等待,因為零售業不是那些外擴型的銷售行業,零售業需要是耐心的等待顧客的到來,然後促進成交,這個微妙的過程大家都需要理解,作為主管,我們要指引員工向良性方面發展,人容易產生習慣惰性,繼而導致沒有目標。透過公佈資料,讓員工知道他自己到底能有多少機會,能有多少個客人,這很重要,有了這個基礎數,你才能夠為每位員工定下一個銷售目標。太多主管按照自己的意願隨便就定一個銷售目標了,但這個銷售目標從來就不靠譜,都是公司總目標量再拆分到細目標……這個實話說只是自然銷售,隨遇而安的一種落後狀態。”    “對的,我以前總是無視總公司的所謂的目標,我會按照店裡的實際人流資料來判定這個月要完成的目標,下面各店的店長和店員就算我不動員,就算我不說任何話,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存底線是什麼,成交率!成交率!成交率!因為他們知道這海里到底有多少魚會遊進店裡,如果釣不上,就會被別的店釣上去。現實就是那麼殘酷,我不要求說每個店員都不放過全部的客人,但是生存底線的客人你都放過了,你就談不上完成目標了。”    “成交率讓員工清楚瞭解後,我們做主管的,就要讓員工清楚,客人的傾向性,在什麼店裡男客人多,什麼店裡的女客人多,員工能有矢放的去面對人流。之後配合店長,抓緊好黃金時段的促銷。”    “資料能夠讓員工與上級管理者產生互動,增加溝通的橋樑,因為彼此都清楚這個資料是真實可靠,沒有任何欺騙成份,在座各位認真想想,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坦然舒服讓下屬心服口服的資料?我以前管理店面,我從不會用A店的高銷量指責B店低銷量,反而我會用B店的高成交率指責A店的低成交率。因為B店能在有限的機會中把握著,A店成交率偏低,這就存在問題,需要A店重點解決,在很多連鎖店經營的公司內,畢竟會存在地段好,人流好的店面,日常很多主管都要求其他店面向其學習,但其實這個誤區實在太過時帽了,人流好並不代表你能幹,小人流又能維持高成交率的那些才是應該受到公司的重點表揚!否則公司各分店內的員工心裡總是會有根刺:‘他們就靠個人多人氣旺而已,憑什麼要我們學習?換我去隨便都能賣’這就是一種真實存在,但又總是被很多管理人員忽略的重點,所以從今天起,好好的更正你的思維,大店不能流於自然銷售,小店更應該著重自己的成交率生存底線。”

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情深緣起》:電視劇裡的顧曼楨,是不是就是現在的姑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