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1600字
閱讀時長:約5分鐘
《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中規定,學生用餐的情況要進行全程的監控,不能以盈利性為目的,經營食堂要有營業執照,保證其的正規性。
對於食材也有明確的標準,不能採購和給學生吃一些高風險的食品,而且學生的用餐要有相關負責人實行陪餐的制度。
孩子的飲食營養是否均衡,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狀況。現在除了提供的寄宿學校外,高中也普遍設定食堂供學生們用餐,但孩子在學校吃飯吃不好成了家長們的心病。
日本孩子健康狀況全球第一在這方面鄰國日本做得不錯,很多網友表示怪不得日本孩子的健康狀況全球第一,看看他們完善的午餐機制就知道了,目前大部分國內學校還做不到。
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開始推行首個學校午餐計劃,一直延續至今。
日本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在學校吃午餐,這些餐食是專業營養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體需要特別配製的,其中一些菜餚由當地新鮮農作物烹調而成,孩子們會輪流做餐前、餐後工作(如分發食物、垃圾分類等),甚至還會定期拜訪周圍農場學習如何種植蔬果。
可以說,日本的學校午餐並不屬於課間休息,而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這一點在網上的一個名為《School Lunch in Japan》的紀錄片中也得到更多細節性的證實,就連紀錄片中這樣一所普通的小學也在嚴格遵循學校午餐計劃的要求。
再看看國內的校園餐食,差的真不是一點半點。
相比之下,國內的食堂機制差別在哪呢?一、缺乏膳食的合理搭配
日本的學校食堂聘用專業的營養師掌勺,膳食結構合理搭配,菜餚品種豐富,每天都有變動。
而國內大部分學校的食堂負責烹飪的只是普通的廚師,甚至還有一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野路子”混雜其中,做菜油膩得厲害。
更有甚者,有些學校選擇菜品就是根據便宜的原則,處理蔬菜時也敷衍了事。一些黑心的私立學校,收著高額的費用,卻對學生的餐食一點也不重視。
據親戚家的孩子講,他們上私立初中時每次一到吃茄子孩子們就扔的滿桌子都是,因為茄子從來沒做熟過;土豆也不喜歡吃,因為他們從來不給削皮,有時候看上去有點不乾淨。
還有一些女孩子由於不喜歡學校食堂粗糙的飯食,經常用垃圾食品充飢,久而久之就有了胃病。
二、後廚環境不夠清潔
《School Lunch in Japan》紀錄片中展示的小學食堂雖然比較小,但所有的餐食和用具都乾淨整齊,而且工作人員和做後勤工作的小學生們也都穿戴得很專業。
相比國內,記得上大學時學校那麼排場的食堂,居然沒有一塊案板,師傅們揉麵都是在視窗後的桌子上揉,也許是為了方便或是其他原因,但是看著確實感覺不舒服。
三、對學校用餐的理解過於單一
日本的校園午餐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培養的更多是孩子們的實踐能力。日本的學生從小就被教育,飯前要自覺洗手,飯後要漱口刷牙,養成良好的習慣。
就連餐前飯食分配、餐後清潔整理這樣的後勤工作也由孩子們親自動手完成,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而國內對學校用餐的理解就未免過於單一,吃飯就是吃飯,有的孩子甚至在吃飯時還趕時間急著學習,長時間下去不利於身體健康。
總結日本與國內學校食堂的差距引人深思,既然一些學校決定開設食堂,就必須負起責任,重視食材安全和廚房衛生,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督管理,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此外,孩子在家中的飲食營養也需要重視,父母可以透過網路學習一些營養學知識
,爭取給孩子做出營養與美味兼備的飯菜。
最後,吃飯也可以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無論在學校還是家裡,都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餐前飯後的清潔整理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