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江大河2》向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大的時代畫卷。在這幅改革開放的“清明上河圖”上,有西方封鎖下大型國企的高歌猛進,也有鄉鎮企業破土而出遭遇的重重困境,還伴隨著精明個體戶的發家“衝關”的歷史。

歷史的座標系中,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當時的歷史約束。過時的制度已經成為束縛改革的手銬,陳舊的觀念也已成為改革前行的荊棘。

  走關係是人情社會的通關秘籍,宋運輝面對東海專案被裁撤的困境,也不得不託關係才能找到申訴的機會。

要在投資壓縮的大背景下勝出,宋運輝心裡有數的只是技術。而政府衙門中,每一級都有自己的守門員。通關之難,你不得不表現的像馬拉多納一樣。

  面對主管專案審批的路司長,宋運輝擺再多的道理,領導也有自己的“化功大法”。直接“攻心”,“要不就把你調過去,在那邊發揮優勢也是一樣的”。

宋運輝面對專案被拒,也沒有接受路司長關於個人發展的退路(此時,專案組的其它人早已各顯神通)。他為了金州團隊進入東海專案,這個天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他作為副手,直接跨過路司長,進一步申訴。

  絕大多數人都有這種勇氣,越級,在如此重要的大型專案中越級申報。也只能說“無私者才能無畏”。

“走關係”是為了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宋運輝可以做。“越級申報”是為了國家利益和團隊生存,他宋運輝勇於做。面對專案失敗,保全自己全身而退另謀高位,他宋運輝拒絕做。這就是堅守和擔當。

  上天這次眷顧了“東海專案”。東海專案的起死回生,救了很多人。可宋運輝卻如預料的那樣,被排擠為第四副廠長,派往工地主抓基建。

宋運輝沒有退縮,甚至沒有示弱。直接從懷裡掏出了預先擬好的人員名單,降職還理直氣壯地在會上提要求。無法拒絕,也自解尷尬。

看到宋運輝對“發配”早有心裡準備,也讓領導看到了,誰才是這支隊伍的實幹家。氣勢上,基層組織上,宋運輝一手“後中先”(圍棋裡推遲獲利的一種手段)又使“流放”反敗為勝,贏得了日後發展的根基。

  發言權除了職位可以賦予,技術和對業務的實際把控也可以賦予。馬廠長雖然可以用權謀自保,但上級要的必定是業績,這個馬廠長給不了。

馬廠長的武器就是透過工作分配來邊緣化競爭對手,這是官場政治的典型手段。

老部下里不乏明眼人,想聯合起來替宋運輝出口氣。可這觸碰了宋運輝的職場底線。他勸退了“起義”,相信天道。

  在妥協與抗爭背後的是擔當與堅守。不爭之爭以堅守為底線。妥協之妥以擔當為底線。宋運輝有時妥協,也有時當仁不讓。

  馬廠長不過是典型的官場老手,說不上有什麼好與不好。平穩執行時,“人畜無害”。但改革大潮面前,就是“耗散結構”了。他們只會平衡自保,要創新要改變時,缺知識少智慧。除了增加“磨擦力”,他們基本幫不上忙。也許心善的可以充當和事佬,再無他用。

  高層領導(脫離成產的)關心的是貫徹“意圖”和獲得“績效”。因為對他的上司來說,與他意圖合拍的績效都是他的成績。畢竟他們是靠“思想實驗”取得成就的,理解這一點也很重要,宋運輝在這方面,也不得不與路司長求同存異。

只有堅守不知妥協將失去擔當的機會。而沒有堅守,一味妥協,則沒法走得更遠,因為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您同意嗎?

11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日本青年紛紛辭去大企業的高薪工作回家種地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