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絡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我國的56個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語言,然而擁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個。美國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以及亞馬遜叢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沒自己的文字。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數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這種現象:歷史上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以及中華文明這幾大古文明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邊民族往往會對其文字進行借鑑。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然而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大多還處於一種只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的狀態。這些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曾直接使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由此構成了東亞漢字文化圈。

所謂漢字文化圈是指曾用漢字作為本國的書寫文字並在文字上深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民族)。那麼漢字文化圈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呢?漢字文化圈在地理空間上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日本、新加坡以及其他華裔、日裔、韓裔、越南裔居民聚居的部分地區,在歷史維度上還包括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國等古代政權以及在1879年被日本吞併的琉球王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嶺南設定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這其中的象郡已囊括瞭如今越南北部地區。此後歷經兩漢、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這千餘年間越南一直是中國王朝直接管轄之下的郡縣。這一時期作為中國郡縣的越南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五代十國時期割據越南的靜海軍節度使政權逐漸發展成為獨立國家。宋朝在南征失利後不得不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

越南在中國郡縣管轄的千餘年間一直使用漢字書寫本民族的語言,越南成為獨立國家之後以漢字為基礎發明了喃字。一開始喃字只用於民間,官方一般仍使用漢字。直到1400年~1407年的胡朝才首次把喃字確定為官方文字,然而此後漢字又一度恢復官方文字地位。漢字和喃字分別作為官方和民間文字並行這種狀態在越南一直持續到近代。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傳教士來到越南後創制了用於轉寫紀錄越南語的羅馬字。

後來法國、義大利等國的傳教士也開始用羅馬字紀錄越南語。法國殖民越南後在越南大力推行拼音文字以取代越南傳統的漢字和喃字。1945年越南獨立之後借用拉丁字母記錄越南語的“國語字”全面取代了漢字和喃字。越南是最早受到中國漢字文化影響的地區,然而如今越南的文字體系已完全被這種拉丁字母文字取代,現在大多數越南年輕人已看不懂漢字古籍。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同樣深受漢文化影響:在中國現存的古籍之中”朝鮮“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之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的記載。據現代史學界推測:《山海經》是成書於戰國中後期,而其參考資料的年代可能更為久遠,這也就是說至少在戰國時代朝鮮就已被當作國名使用了。需要指出的是:《山海經》中的這個朝鮮國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

儘管這個朝鮮國的一部分疆土延伸到了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但嚴格意義上這個朝鮮國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和今天的朝鮮不是一個概念。這個作為周王朝諸侯國的朝鮮國在司馬遷的《史記·朝鮮列傳》中被稱之為箕子朝鮮: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將朝鮮之地封給了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當時所謂的朝鮮之地大體在今天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一帶,和今天的朝鮮其實並沒多少關係。

戰國時代燕昭王在打敗東胡部落後乘勝東擊遼水一帶的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在燕國的戰略壓力下將統治中心由中國遼東地區遷到了如今的朝鮮半島,就此與朝鮮半島的歷史產生交集。秦末漢初中原戰亂之際一個名叫衛滿的燕國流民逃到箕子朝鮮。衛滿在驅逐箕子朝鮮的君主箕準之後自立為王,由此建立了衛氏朝鮮政權(或叫衛滿朝鮮)。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其故地設定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

從西漢到魏晉朝鮮半島漢江以北地區一直隸屬於中原王朝的郡縣管轄之下。有人認為中國漢字在這一時期已傳入朝鮮半島,然而具體是在哪個時間點傳入的就沒人能說清了。公元583年半島上的新羅王朝仿照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頒佈律令。然而新羅並沒自己的文字,那麼用什麼來記錄律令典章呢?事實上當時的新羅王朝就是直接用漢字來進行記錄,所以可以確定至少在公元583年以前漢字已傳入朝鮮半島。

隨著新羅與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使漢字在新羅更為流行普及起來。公元985年半島上的高麗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創立科舉制度進一步促進了漢字的普及。朝鮮半島的語言屬於黏著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然而卻長期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由此導致了諸多不便:在朝鮮半島漢字長期屬於知識文化階層的佔有物,而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底層民眾學習漢字卻感到相當困難。

1443年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建立了訓民正音(即朝鮮諺文)。世宗二十八年(公元1446年)世宗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訓民正音。如今朝鮮、韓國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由訓民正音發展演變而來。不過朝鮮半島在發明訓民正音之後並沒廢除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在此之後朝鮮王朝的統治階層仍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訓民正音更多是作為普及民間識字率的拼音系統使用。

直到20世紀後這套表音字母系統才開始被朝鮮半島的知識文化階層大量使用。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後才將其確定為官方文字。從上世紀80年代起韓國的報紙、雜誌等開始逐漸降低漢字的使用頻率。位於半島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從1945年開始在黨政機關內部出版物中停止使用漢字,朝鮮民間也在這種自上而下的示範效應下逐漸停止使用漢字。

日文同樣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瞭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瞭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

2001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大河劇《北條時宗》講述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兩度征討日本的故事。其中當蒙古國書到達日本時日本人一開始以為上面不知道寫著什麼不認識的文字,結果開啟一看發現全是漢字。明末遺民朱舜水在參與抗清復明運動失敗東渡日本,當時日本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訪他。由於二人語言不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透過書面文字交流。

在標誌著日本進入近代史的美國黑船來航事件中筆談又一次發揮了作用:由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歷兩百餘年的鎖國時期,因此在美日談判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懂英語的日本人,而當時造訪日本的美國艦隊中也無人精通日語。恰巧當時隨美國艦隊前來的傳教士衛三畏是一個多年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家,同時他還邀請了自己在香港認識的中國人羅森一同前往日本。

實際上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份國際條約的談判過程是這樣的:美方談判代表說英語,由衛三畏翻譯為漢語,再由羅森寫下來交給日本官員看。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內一度掀起過一股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的風潮,然而漢字在日本文化中所起的根基作用實在是太強了,所以廢除漢字的想法最終沒被付諸實施。如今日本的書寫系統不過是在漢字以及由漢字演化而來的假名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了部分羅馬字。

如今日本的沖繩縣直到1879年之前一直是一個獨立王國——琉球國。在中國明、清兩代琉球國長期接受中國王朝的冊封。琉球王國的政治典章制度、衣冠服飾、法律法規幾乎都仿照明王朝而創設,和當時的朝鮮、越南等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一樣的是:琉球王國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至於琉球民間百姓則不必刻意學習漢字,而是使用一種由象形符號或假名符號構成的“球字”。

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授意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制契丹大字三千餘字。公元1036年西夏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用漢字的點、橫、豎、撇、捺、拐等筆畫結構創制西夏文字。據《金史》記載: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顏希尹仿契丹文和漢字制女真字。“女真大字”於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制新字,稱為“女真小字”。女真小字傳世的女真文主要是一種與方塊漢字相似的單文。

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都曾使用過漢字,即使是後來發明的喃字、訓民正音、日文也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同樣歷史上的琉球文字、渤海文字、契丹文字、西夏文字、女真文字也都是以漢字的偏旁結構為基礎創造的,所以這些文字都屬於受漢字影響而發明的文字,使用這些文字的國家或民族都屬於漢字文化圈的成員。然而這並不代表這些國家或民族都使用過漢語。

我在一開始就已指出語言和文字並不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概念,所以漢字和漢語之間其實是不能劃等號的。由於漢字是語素文字,所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所使用的同一個漢字可以念不同的音。四川人聽不懂廣東人的口語,但四川人和廣東人都是用的一樣的方塊字。秦始皇混一華夏後實行了“書同文”,但從未實行過“語同音”。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的“普通話”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漢代和唐代,可能聽不清楚漢唐時期的人說的“普通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我們可以看得懂司馬遷寫的《史記》、李白寫的《蜀道難》。這是漢字在時間上所存在的發音不同的現象,同樣漢字在不同的空間地域範圍內也存在發音不同的現象。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在歷史曾使用過的漢字都是從中國傳入的,那麼在漢字傳入之前這些地區的人難道都不會說話嗎?

儘管越南、韓國、日本的書面文字體系都深受漢字影響,然而越南、韓國、日本的口語卻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言體系。19世紀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結果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係,於是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同一語族。有的語族與其他語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係,於是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各種語言之間的譜系關係由此形成。

這實際上是基於生物學概念假設若干語種是由特定祖語演化而來:按各種語言的親屬關係分為若干語系,每一語系之下又分為若干語族,每一語族之下分為若干語支,語支之下是語種,語種之下是方言。這種劃分模式就類似於生物學中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目前全世界的語言主要屬於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這九大語系。

作為我國官方語言的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是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群,分為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四個語族。我國的漢語、藏語、苗語、壯語、土家語、瑤語均屬於這一語系,我國南方的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的語言也多屬於漢藏語系。越南語則屬於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越南語與漢語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然而其詞序卻恰恰與漢語相反置。

目前韓語(朝鮮語)一般被劃歸為語系未定的孤立語言,也有部分學者建議將其劃為阿爾泰語系。相比之下日語的語系歸屬問題則更為複雜:在明治時代日本人一般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但這種說法已遭到國際語言學界的普遍否定。日本學者西田龍雄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大野晉則認為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2007年美國學者Leon Serafim提出“日本語系(Japonic languages)”(或稱“日本-琉球語系”)這一概念。

越南、韓國、日本的書面文字都吸收過漢字元素,然而這幾種語言和漢語的語法結構的完全不一樣的,各自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其實日語、韓語、越南語和漢語並沒有些人想象中那麼接近,事實上同屬漢藏語系的藏語、苗語、緬甸語、泰語反而在語言歸屬上比日語、韓語、越南語更為接近於漢語。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如今只是更改了文字,而語言實際上並沒有明顯的變更。

即使在是文字的變更在這些國家也絕非有些人印象中那樣僅僅只用了幾十年時間而已。早在公元2世紀左右越南人就發明創造了自己的喃字。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發展成為獨立國家之後為突出本民族特色而大力推廣喃字。喃字在越南還一度被確定為官方文字,此後越南一直並用喃字和漢字直到近代。喃字和歷史上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一樣借鑑了漢字的偏旁結構。

我們乍一看喃字會覺得和漢字在結構上是高度相似的,可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一個字都不認識。事實上越南人發明喃字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漢字的動機,即使是在保留漢字文化較多的日本也根據漢字創造了自己的假名。脫胎於漢字的喃字和假名儘管不可能完全替代漢字,但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漢字的使用頻率,所以越南人在文字上突出本民族特色並不是近幾十年才發生的事。

今天越南的官方的文字既不是漢字,也不是脫胎於漢字的喃字,而是一種拼音字母文字。無獨有偶朝鮮、韓國所使用的書寫文字也是一種拼音字母文字,然而所不同的是朝鮮、韓國使用的拼音字母文字是本民族自創的,越南文字母則是外國傳教士基於拉丁字母所創。從世宗大王建立朝鮮諺文算起到這種諺文在朝鮮半島全面普及開來也用去了五百多年時間。

朝鮮半島的語言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然而卻長期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會寫沒法讀在這一時期是常有的事。古代半島人為了能用漢字標記自己的語言就不斷對漢字加以改造,從而形成了雜糅韓風的漢字系統。早在公元7世紀新羅就出現了“吏讀”。所謂“吏讀”顧名思義就是處於社會上層的官吏所使用的文字。吏讀和越南的喃字、日本的假名一樣是脫胎於漢字而又不同於漢字的一種文字。

古代半島人結合自己的需求在“吏讀"裡創造了一堆新的漢字和新的漢語詞彙。這些字在中原士大夫眼中就像越南的喃字一樣看著熟悉,可仔細一瞧卻感覺形同亂碼,只有朝鮮官員自己才能認識。吏讀問世後半島上就逐漸形成了三大人群:一是會說漢語寫漢字的極少數文化精英;二是說朝鮮話寫漢字或吏讀的官吏階層;三是說朝鮮話而不會寫字的底層人民。事實上第三類人才是佔當時朝鮮半島人口大多數的。

然而諺文剛一面世就遭到朝鮮知識分子的反對:以崔萬理為首計程車大夫擔心朝鮮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會進一步拋棄漢字,從而動搖朝鮮二千多年來依靠漢字形成的文化積澱1444年崔萬理滿懷義憤地上書責難世宗,而世宗的回答則是:創造諺文是為了讓朝鮮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識字讀書。這非但不是背中華,反而能更好的普及中華教化。事實上世宗創制諺文後並沒廢除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

朝鮮諺文在問世之後的400多年間實際上被半島的知識文化階層作為學習漢字的音標符號使用,這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用漢語拼音教孩子們啟蒙識字一樣。最終真正促使朝鮮半島拋棄漢字的是日本人。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在半島大搞同化教育:由於日文中保留了大量漢字,所以日本在朝鮮半島推廣日文之時也就間接把日文中的漢字也推廣開來,既不是日文也不是漢字的諺文已幾乎沒什麼生存空間。

正是這段被外族殖民的歷史使半島民族形成了一種悲情記憶。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半島上的韓國和朝鮮儘管社會體制完全不同,然而兩國卻都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迫切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半島上極力想要在各方面突出本民族的特色。日本殖民時期漢字被汙名化為日本殖民的遺產,而諺文則被視為反日、愛國、革命的象徵。日本戰敗投降後半島南北雙方都不約而同走上了擁抱諺文、拋棄漢字的道路。

如果說朝鮮半島推廣本民族的諺文是為了突出民族特色,那麼越南文字母可不是由越南人自創的。越南字母起源於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於1651年編著的“越南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辭典”。法國殖民越南時期這種越南字母曾被法國殖民當局強制推廣,然而在推廣過程中這種字母文字遭到長期在越南流傳的漢字和喃字的阻擊,所以直到越南獨立時這種字母的推廣進度仍相當有限。

越南獨立之初其實真正想推廣的既不是漢字,也不是由法國人帶來的拉丁字母文字,其實越南人何嘗不想推廣本民族的喃字呢?然而在獨立後的掃盲的過程中越南人發現的確是法國傳教士當年的辦法更加行之有效,所以在胡志明的堅持下越南最終還是決定將這種拉丁字母文字推廣開來,由此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國語字。越南人從中國引入的漢字書法藝術也開始被一部分用於書寫這種國語字。

從越南國語字的推廣可以看出:越南、朝鮮、韓國的文字變遷歷史除了有突出本民族特色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層現實的考慮就是掃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和當時的中國一樣絕大多數人其實是不識字的,所以這些地區的漢字文化長期以來所影響的都是當地的知識文化階層,事實上漢字並沒在這些地區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民眾心中紮下根。

其實沒任何一種文字是十全十美的。拼音文字在推廣普及方面確實有優勢,因為只要會說話就能比較容易地學會寫字。當然拼音文字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表達意思不精確、同音字難以區分。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在獨立之初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提高人民識字率的問題,而在採用化繁就簡的拼音字母文字後也的確提高了全民識字率,可時過境遷之後這些國家又出現了一些恢復漢字的聲音。

類似的例子還有我國壯族的文字變遷:古壯文是根據漢字的偏旁結構演化而來的方塊字,所以又稱"方塊土俗字"或"方塊壯字"。然而壯族在歷史上一直隸屬於中原王朝,從未像契丹、女真等民族一樣形成過自己的統一政權,所以古壯文不可能依託於政治力量去推廣。古壯字始終沒形成統一的規範,久而久之各地的壯字就出現了字形不一、筆劃過繁等現象,能使用這種文字的也限於當時壯族上層的文化精英階層。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為提高壯族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也採用了拼音文字:以壯族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武鳴縣的壯語語音為標準音,用拉丁字母拼寫壯語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壯文。從1957年11月29日起這種壯文開始在壯族地區試點推行。至此壯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統一的文字。如今人民幣背面所印的四種少數民族文字中就有壯文。在這種拉丁字母壯文普及多年後的1989年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古壯字字典》。

語音和文字其實是可以分離的兩套系統:任何一種語言誕生之初就一定有語音,然而並不是任何一種語言都會形成自己的書面文字系統。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語音系統和文字系統出現分離也是挺常見的事情。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或直接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語言,或在漢字形體的基礎上發明創造自己的文字。

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東亞各民族曾有過一段同文時代。漢字或依託於漢字發展起來的本族文字已成為漢族周邊民族文化體系的一部分。這些民族要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幾乎都無法繞開漢字。韓國、越南出現的恢復漢字教學的呼聲也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對這件事也不要過分誇大。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教學實際上是針對專門研究歷史文化的專業而言的。

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教學並不是說要把漢字作為全民從小接受的必修課。即使是漢字文化在這些國家最昌盛的時期也從沒達到過全民習漢字的程度。另外所謂韓國、越南廢止漢字其實也存在一定誤解:韓國、越南所廢除的是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並不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禁止民間使用漢字。然而漢字在民間的生存空間本就有限,所以在官方的示範效應下漢字自然也就被邊緣化了。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曾精準預測911星象大師驚悚預言2021:殭屍將稱霸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