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後浪”成為熱門話題,一時間令全社會關注的目光投向當下青年的生存狀態。表面的種種爭議之下,仍是中國社會對青年群體的殷殷期待。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時期也。”青年是社會的新鮮血液,他們肩負著國家的當下和未來。而時代的浪潮,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找尋方向的機遇與契機,無形中決定著“後浪”的模樣。
青年是成長中、活躍著的群體,抽象的概念無法概括生氣勃勃的青年,要了解青年必須走近青年,看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如何詮釋青春。
那是一張張堅定的臉龐,正向社會訴說著何謂理想。
張騰是一名鐵路工人。修建鐵路的環境嚴寒缺氧,工作過程中積水沒過膝蓋更是冰冷刺骨。但是他說,看到佇立在雅魯藏布江畔的鐵路橋,以及親手架設的鐵路接觸網在夕陽下閃著光時,一切都值得。
趙鵬菲是一名河北平山縣90後小學特崗教師,體育教學專業碩士畢業。山區教育資源緊缺,他兼任語文、數學、體育等6門學科的教學工作,用愛與知識陪伴著山區孩子們成長。當3年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後,趙鵬菲卻選擇繼續任教。他說,“孩子們那種求知慾,那種渴望的眼神,拽住了我”。
那是一幕幕拼搏的身影,向國家展現著何謂奮鬥。
20歲的女兵們,頂著戈壁的烈日和風沙訓練,操作重約40噸的遠火車完成實彈射擊,她們是姑娘,更是軍人。惡劣的天氣和艱苦的生活讓她們的目光愈發堅毅,提及選擇成為女兵的初心,她們說,想用最直接的方式來保護祖國,想讓青春有迷彩和鋼槍作伴。
青年支教教師陳曉婷兒時因病摘除右眼球,但她並未因此放棄生活,不僅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還在大三主動報名回家鄉的山區支教。她說,就算身體有小缺陷,也要活得精彩。
那是一道道果敢的“我請戰”,向人民詮釋著何謂擔當。
95後男生許漢兵是武漢市四醫院一名男護士,新冠肺炎襲來之際,他奮戰在抗疫一線,在防護服上鄭重寫下了“精忠報國”。他說,“生在中國是件幸運的事情,危險的時候肯定不能退縮。”
排長冒小馳,在抗洪過程中因決口突然擴大,水勢暴漲,瞬間被洪水沖走。經過16天救治終於脫離危險,在病床上他說:“下一次,我還會衝在第一個。”
……
2020年,90後、00後們在艱難時刻閃亮登場,令社會刮目相看。他們經過時代的考驗與磨礪,身披鎧甲,披荊斬棘,成為護衛人民的戰士。這一代年輕人多數為獨生子女,有個性,喜調侃,不在意他人眼光,是大眾眼中的“新新人類”。通常來說,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新穎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是特別的。社會不禁疑惑:他們能否成為國家未來的脊樑,成為值得信賴的、新的中堅力量?一直以來,青年們從未反駁這些被質疑的話語,但當危機來臨之際,當被時代選擇之時,他們用捨生忘死、衝鋒陷陣的態度,扛起了責任的大旗,給國家和人民交出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中國青年們,正在用行動告訴社會,將國家的未來交付到他們手上,他們定當不負人民!
青年人的熱血、智慧與付出,將是中國永葆青春的關鍵所在。年輕人給未來以信心,社會應還之以呵護。時下中國青年也在負重前行,我們要透過改革為他們減負減壓,釋放更多創新創業的空間。年齡是數字,青春是心態。“前浪”與“後浪”從不對立,而應是彼此扶持、互相提攜的良性關係。全社會都應切實關注青年群體的生活現狀和未來發展,推動相關改革不斷完善和保障青年權益,為“後浪”們提供大展拳腳的機會和空間,為其解除後顧之憂,早日融入中國社會高速發展的浪潮之中。
2021,“後浪”可期!中國青年,加油!
責編:楊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