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又被稱作守宮、蠍虎等,是蜥蜴的一種。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極為常見,當然在我國相對寒冷的北方地區也有它們的身影。壁虎的種類不同,身長也有所不同,從4釐米左右到40釐米左右不等。
在農村,白天很少發現它們的身影,它們會家裡的牆壁縫隙、櫥櫃等黑暗的角落潛伏,而到了晚上它們就會出來覓食,捕捉蚊子、飛蛾、蒼蠅等昆蟲。有資料顯示,一隻壁虎一年可以吃掉40萬隻左右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算得上是對人類最有益的爬行動物之一。
在古時,我國民間有端午節“避五毒”一說,這裡說的“五毒”就包括蠍子、蟾蜍、蜈蚣、毒蛇和壁虎。其實壁虎本身無毒,更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會默默地吃蚊子。
所以後來金大爺的武俠小說裡,也將五毒之一的壁虎替換成了蜘蛛。目前壁虎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單,而且在我國被列為易危物種。
當然,不管壁虎有多麼有益或者無害,還是有些人對這些四腳獸天生恐懼,包括筆者也是如此。記得有一次在家裡觸碰門把手時,一隻壁虎冷不丁地竄了出來,並在留下一條活蹦亂跳的小尾巴後,快速消失。筆者當時被它嚇了一跳,從此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不過事後想想,壁虎的求生欲真的蠻強的,為了躲避風險繼續生存不惜斷尾。可是壁虎斷尾時不會覺得痛嗎,它的尾巴又要多長時間才能長出來呢?
大家都知道,許多動物都進化出了對抗捕食者的策略,但很少有像壁虎一樣用自我截肢這樣極端的方式躲避捕食者。一些壁虎物種會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長出新的尾巴。
而且,壁虎的尾巴上有一條預先形成的細胞“劃線”,在這條線上細胞組織相對薄弱,為的就是更容易使其與身體分離,所以壁虎斷尾時不會很痛。
當壁虎受到攻擊或面臨巨大的危險時,它可以立即斷掉尾巴然後逃跑,這時它的斷尾會扭動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有時危險過去之後,它們甚至會回來吃掉自己的尾巴,這一行為似乎是在從斷尾組織中獲得一些能量。
同時我國科研人員還發現,壁虎斷尾處的某些基因特別活躍。研究後發現,不出所料,這些基因是起到包括傷口癒合、細胞生長和分裂以及組織再生的對應基因。
與任何具有非凡組織再生能力的動物一樣,人們對研究壁虎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非常感興趣,並希望知道這種能力是否最終可以在人類身上啟用?
對於這個問題我國的科研人員給出了兩個答覆。
一個是好訊息:“人類擁有壁虎用來再生尾巴的基因”!
一個是壞訊息:“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宣稱這些基因可以在現階段促進人類的再生能力”。
但即便如此,這項似乎也給人們帶來了無限遐想的空間。也許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像壁虎一樣攀爬牆壁和天花板,但也許有一天,我們或許能夠擁有匹敵它們的再生能力。我想現在的如果再看到壁虎,可能也不會感到那麼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