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全世界擁有近70個盟友,而且都是相對富裕和發達的國家,再不濟也佔有比較重要的戰略位置。在這些盟友中,以色列、沙特和英國無疑是美國最為看重的幾個盟友之一,是美國在中東和北約的支柱。不過巧合的是,最近這3個國家都麻煩不斷。
沙特媒體報道稱,葉門胡賽武裝於9月29日向沙特方向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此前不久,葉門胡賽武裝取得大捷,在葉門北部邊境地區俘虜了數千名沙特軍事人員,繳獲了包括大批裝甲車在內的武器裝備。胡賽武裝方面則聲稱運用了導彈和無人機,擊潰了敵軍的3個旅。沙特方面暫時還在沉默。
利雅得組織和僱傭的“阿拉伯聯軍”再次撂狠話,要摧毀胡賽武裝的導彈能力。不過這種聲音聽聽也就罷了。連美國都無可奈何,僱傭兵能當中流砥柱?
就在9月14日,胡賽武裝還襲擊了沙特的重要石油設施,而美英法德卻把帽子扣到伊朗頭上。好吧,既然西方把伊朗視作始作俑者,那麼行動呢?沒有。沙特是美國看重的盟友之一,可當沙特遭到至少12枚彈道導彈和20多架無人機襲擊後,白宮竟然表示如果要報復伊朗的話,沙特需要為軍事行動付費。
作為美國的盟友,沙特顯然比較尷尬,頗有“苦盼王師又一年,王師來了先要錢”的感覺。王爺們從2017年開始陸陸續續給白宮送上了近20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關鍵時刻卻得到這麼一個說法,能不心灰意冷?
可笑的是,沙特方面並不認為是伊朗發動了襲擊。在9月16日的評估報告裡,沙特停止了對伊朗的指責。美國在此事上居然沒有獲得地區的一致支援,這個戲該怎麼唱?
連普京都出來“打趣”: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可以保護沙特的設施。就像土耳其購買S-400和伊朗購買S-300一樣,都能保護相關設施免受攻擊。
美國在中東駐軍超過5萬,擁有F-15、F-16、F-35A、F-22等先進戰機,2019年5月又向中東派遣了航母戰鬥群、B-52戰略轟炸機等,結果卻目睹沙特遭侵犯而無動於衷,反而談錢,盟友們能不寒心?
親近美國的沙特在遇襲後沒能獲得有力的保護,這可以理解,畢竟“9-11”紀念日剛剛過去,要照顧不少美國人的情緒。白宮對以色列的幫助可是竭盡全力,但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恐怕就暴露出美國在中東影響力的衰減。
以色列選舉結果在9月中旬出爐,內塔尼亞胡及其所屬的利庫德集團儘管獲得了組閣權,但又遇上了棘手的難題。內塔尼亞胡的主要對手在第2次選舉中獲得33席,位列第一。但雙方談妥的可能性看似依舊渺茫。這和第1次選舉時的情況類似。
白宮一直力挺內塔尼亞胡。就在以色列選舉前後,美國悍然承認戈蘭高地的主權屬於以色列,還宣佈把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不惜攪亂中東局勢,也要為內塔尼亞胡造勢。可結果仍然是陷入僵局。如果內塔尼亞胡不能按時完成組閣,就必須重新大選。
這對華盛頓來說不是個好訊息。白宮給予內塔尼亞胡空前的支援,是有所圖。不顧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國的抗議,白宮公然偏袒以色列,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加分。
一心一意為以色列謀福利的背後是為了爭取美國猶太選民和“福音派”的支援。猶太人雖然只佔總數的3%左右,但同情猶太人的群體規模更大。通過強力支援以色列,爭取猶太人的票,並打擊對手,一系列操作不就是為了這個目標?
為了打好2020的選戰,白宮無疑會繼續支援以色列。為了穩定阿拉伯國家的情緒,庫什納搞了一個“世紀協議”,本質上就是拿錢來平息巴勒斯坦的不滿與抗爭,雖然錢從哪裡整合還沒有定數。但“世紀協議”本身就是美國拉偏架的產物,得不到絕大多數中東國家的認同,反而凸顯美國的不負責任。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9月24日在聯大斥責美國縱容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的土地,還拿出地圖講解以色列如何進行非法擴張。這種公開揭短的做法無疑令美方難堪。
如果苦心支援的內塔尼亞胡無法繼續掌控以色列,會削弱美國的威信,還令白宮之前的操作都無功而返。控制中東石油來打擊俄羅斯、保護以色列安全、遏制伊朗是美國長期以來在中東的三大戰略,也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將資源過度地傾斜給以色列,將產生其他問題。
要說盟友裡最親近美國的,恐怕非英國莫屬,美英是“大西洋聯盟”的核心。白宮也宣稱願意拉英國一把,在英國脫歐之後與其簽署自貿協議。不過正是在美方的慫恿下,英國才在脫歐問題上陷入兩難。
造型頗似美國總統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被逼到了牆角。英國國會已經通過“禁止硬脫歐”的法案:如果首相不能在10月19日之前達成脫歐協議,那麼就必須請求歐盟將脫歐期限延長到2020年1月31日。
BBC報道稱,蘇格蘭民族黨和工黨計劃發起不信任投票案,目前約翰遜所屬的保守黨在下議院佔據288席,工黨有246席,蘇格蘭民族黨佔據35席。在席位上佔優勢的保守黨有望贏得信任動議,但未必能贏得不信任表決,約翰遜很有可能被迫辭職。
約翰遜對脫歐的態度十分強硬,不惜無協議脫歐,堅稱只有保守黨才能帶領英國在10月的最後一天完成脫歐,還喊出“不成功毋寧死”的口號。不過矛盾的是,他又強調,即使未達成脫歐協議,他也不會辭職。這種做派頗似白宮,能贏就認,輸了就不認。
不過現在約翰遜的錦囊裡也沒啥妙計。9月24日,他得知“暫停議會”系違法的裁定結果後,馬上致電女王道歉。無論如何,“欺君之罪”是跑不了的,約翰遜涉嫌向女王提供了並不全面的資訊,導致女王同意暫停議會。通過非常規手段來推進新的立法議程,進而粗暴地脫歐,這本是約翰遜的如意算盤,結果又失算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星期日泰晤士報》在9月28日曝出約翰遜的一個“醜聞”:2008年至2016年管理倫敦市期間,他曾經涉嫌幫助一個美國女商人獲得本不應該獲得的資助。倫敦已經成立獨立的監察機構,針對此事進行調查,約翰遜強調自己並未違法,所有事情都合乎規則和程式。
接著,媒體在29日又挖出約翰遜的“不良記錄”:一個英國女記者Charlotte揭發約翰遜曾經在1999年騷擾自己,那次午餐會上,約翰遜還捏了另一位女士的大腿。和MEE-TOO沾上邊,首相的麻煩來了。
現在華盛頓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又會傳導到盟友那裡。美國及其最親近的盟友一直享受“全球霸權紅利”,當這種紅利漸漸耗盡,衰退所產生的後果就會漸漸浮現。是跟著高舉“美國優先”的白宮在糞水裡載浮載沉,還是明智地選擇“帶路倡議”?稍有悟性的國家都不難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