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棒熊專欄】

“頂流”丁真放棄網紅入職國企,父母採訪揭開背後真相:好的父母,懂得及時退場

丁真入職國企了,月工資3500元,有“五險一金”,這樣的待遇,他非常滿意。

有網友說:“流量就是金錢,有著‘頂流’光環的丁真,若是簽約經紀公司,絕對能一夜暴富。”

就在大家為此不解的時候,丁真父母的一段採訪,為我們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問及兒子成名後,家裡的變化時,母親說:“沒什麼變化,只希望生活越來越好。”父親雖激動地說:“要退休享福”,但面對邀約,他謝絕了所有媒體,和國企簽約時也反覆強調,不過度消費,要保護好孩子。

簡單樸實的幾句話,涵蓋了父母無數的保護和愛意。

面對幸運之神的降臨,或許父母也會猶豫,是否要趁熱炒作一把。他們既希望兒子有大好的前途,又害怕兒子出去闖蕩不放心。但還是不為眼前利益所惑,堅定地退居身後,為兒子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全、清淨的環境。

武志紅曾說:不管任何時候,都別拿孩子當謀利的工具。所謂好父母,就是該出手時出手,該退場時退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一種父母主動退出,把人生還給孩子的幸福。

01

啃小族父母上場,孩子淪為搖錢樹

百年前,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你們不會吃人了吧...最後的吶喊,救救孩子”不幸的是,百年後的今天,有些孩子卻淪為了“搖錢樹”。他們的父母,以“啃小族”身份上場,不惜透支孩子的人生,牟取暴利。

電影《小鬼當家》主演,麥考利·卡爾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8歲時,憑藉惟妙惟肖的表演,麥考利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13歲時,片酬已高達800萬美金。

父母沾了兒子的光,過著不勞而獲的日子。為了賺取鉅額財富,愛財如命的人他們,以代理人的身份,牢牢控制著麥考利。

他們拿兒子當籌碼,不斷與製片商討價還價,還多次以罷演的方式,威脅制片公司。忍無可忍之後,父母徹底激怒了製片公司,原本有璀璨光芒的童星,也漸漸被冷落,直到息影8年後,才得以重返影壇。

麥考利給這段經歷的總結是:“給父母賺錢的壓力,讓我感到十分厭倦。”

盧梭說過:在人生的秩序裡,兒童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可有些父母,總習慣把自己,當做孩子人生的導演,私自佔據孩子的人生舞臺,主宰他們的人生劇本,讓孩子為他們表演、賺錢。而在一旁數鈔票的父母,心安理得的欣賞著,自己的訓練成果。

可他們是活生生的孩子,並非馬戲團裡的動物啊!父母不知道,他們肆意的“指點江山”,會讓孩子的內心承受怎樣的恐懼。

就像那位從天堂墜落到人間的“小馬雲範小勤”。

因長相酷似馬雲而大火,厭惡貧困生活的父親,放話說:“不管什麼人,只要對我有好處,讓兒子做什麼我都答應。”

利益誘惑下,父親粉墨登場,將兒子推向了頂流。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年紀漸長,小馬雲長相偏離馬雲,無法再“掘金”的範小勤,被公司解約。

從一貧如洗到萬眾矚目,最後又被無情拋棄,對一個貧苦的農村孩子來說,這是何等殘忍的體驗?

王朔在《致女兒書》裡寫,把孩子訓練成一個賺錢機器,表面是為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有個靠山,無情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這是一種顛倒的人性,這不是愛孩子。

在與平庸生活的對抗中,很多父母,早已放棄自己人生的角色。然而,自己達不到的目標,卻拿孩子當作搖錢樹。

在“啃小族”父母的眼裡,親子關係只剩下冰冷的利益,利益之下的親情不會讓孩子依賴,更不會讓孩子覺得溫暖,反而會奪去孩子的天真和童趣,影響孩子的一生。

02

過度消費,坑害了孩子的人生

童星紀寶如,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因長相甜美,5歲的時候,家人便送她去演戲,一炮而紅之後,被封為“臺灣第一童星”,小小年紀就賺得盆滿缽滿。

父母瞄上了“童星”的生財之道,為了讓她永葆童顏童身,13歲那年,帶她注射了抑制生長針。

此後,紀寶如的成長永遠停留在了13歲,身高149cm,同齡人中個子最矮。她幾乎不敢去學校,沒有同學、沒有朋友。身邊人的嘲笑,也讓她痛苦不已。

此外,超負荷的工作、父母的冷酷無情,讓她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對家人恨之入骨。

“歌是唱給別人聽的,卻無法安慰自己,我小時候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溫暖。”紀寶如回憶道。

19歲,從未感受過愛的她,以為遇到了人生摯愛,奮不顧身地陷入了愛情羅網。但婚後的生活並非如她所願,之後又經歷了丈夫出軌、意外去世、事業滑坡。一朝之間、幸福破碎。

命運輪番捶打,讓紀寶如徹底崩潰,她開始用酒精麻痺自己,幾個孩子也因缺乏父母陪伴,漸漸走偏,甚至染上毒癮。

幸運的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意識到自己失職後,紀寶如開始努力改變,決心做一位好母親。可傷害的印記已經烙下,即使盡力抹去,又談何容易呢?

從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到命運悲慘的單親媽媽,這中間隔了父母的利慾薰心——無恥地做“啃小族”,擊碎了孩子的人生。

然而,有多少父母,正試圖用孩子的人生,博取自己的未來。可怕的是,孩子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他們用一己私慾,裹挾著孩子向前,犧牲孩子成長的權利,過度消費他們的人生,全然不顧,孩子的心酸和無奈。

我不知道,這些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怎樣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被父母擅自推向鎂光燈下的孩子,早已偏離了正常的人生軌道。

這種致命的傷害,就像一個光怪陸離的黑洞,看似奇光異彩,卻在不知不覺中,吞噬孩子的信心,揉搓孩子內心的傷口,一點一點,把孩子拉向無邊的深淵,直到人生千瘡百孔,再也無力改變。

當成名來得太快、掙錢變得容易。父母只有保持清醒、及時收手、得體退出,才能讓慾望號街車,停在該停的地方。

03

把人生還給孩子,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

看過這樣一段話:為新生事物騰挪地方,是天經地義的優雅義舉。老葉不離枝,新葉怎能抽芽?就像腳下的落葉,甘於依時而萎,坦然飄落。不僅服從節令,更是悄然離身,絕不戀枝。

父母到了一定時候,也該自覺離開孩子的人生舞臺。

看過點讀機女孩,高雨君媽媽的一段採訪。媽媽說:“不能因為小時候拍了廣告、電影,就越過初中、高中的經歷,直接去拍戲,我覺得這是對孩子的不公平,我沒有權利去剝奪孩子的成長。”

11年前,8歲的高雨君,因拍攝廣告大火,僅在小學時期,就拍攝了300多條廣告,小小年紀,就已名利雙收。

而是悄然退出,把選擇權還給孩子,讓她迴歸校區,讀書升學。

在這之後,她回報父母的是耀眼的優秀:中考成績均為A,高考以超出分數線113分的成績,考入中國傳媒大學。

她的精彩人生,難得可貴卻又無獨有偶。

有句話說的好:“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有因必有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宋慶齡也曾說過:“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父母把控孩子的人生,就別嫌棄他,只會在二線觀望。

父母佔據孩子的舞臺,就別抱怨他,不懂得衝鋒陷陣。

父母放下喧賓奪主的把控,把人生還給孩子,他們才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去體驗、去經歷、去感受,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勾勒人生的圖畫,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北大才女趙婕說過:“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有言:愛是祝福,而不是霸佔,是快樂,而不是負擔。

當愛變成了控制和強求,有些父母,勢必要佔有孩子的人生。為了金錢和利益,他們不惜走上孩子的人生舞臺,把自己畸形的世界觀,強加給孩子,然後啃小牟利、破壞他們的成長、讓他們的人生從此塗上灰色。

可話又說回來,父母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孩子也有他的位置。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屬於孩子的人生還給他們,默默退守在他們背後。在孩子迷惑時,給予建議和忠告;在孩子低落時,給予支援和鼓舞;在孩子驕傲時,給予目標和期望。然後看他們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揮灑,成為最閃亮的主角。

共勉之。

(作者簡介:木子小姐,教育行業上市公司主管,喜歡用文字表達自我)

1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雪上加霜,病毒變異,雨雪持續,歐洲多地經歷異常天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