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每天說著“我好難”的紐約人,到底難在哪呢?

#1: 遮住Sunny的高樓

紐約道路窄,高樓密集。走在其中覺得自己無比渺小。其實紐約不是沒有晴天,只是Sunny總被群樓分割。

這可能也是紐約人喜歡公園的原因吧。只有在公園裡,我們才能任性地晒太陽。

缺少Sunny使人更容易感到孤獨或悲傷,醫學上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俗稱冬季抑鬱症。

紐約到了五月還能十度以下,冬天無比漫長。平時人又困在高樓之間,Sunny實在少的可憐。就讓有些人變成了一年四季情緒失調。

#2:民風彪悍

紐約充滿奇怪的人,尤其是瘋子。

地鐵上大吼大叫的,街上大吼大叫的,到哪都大吼大叫的。

好好走在路上包被搶的,莫名其妙被打一拳的,被摸屁股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紐約混亂的環境讓人沒安全感。哪怕大白天出門,也可能出點意外。

雖然平時還是該幹啥幹啥,但這種不安全感多多少少讓人潛意識裡感到無助。

“這可能就是命吧。”——被紐約鴿子橫空奪食的我說道。

#3: Peer Pressure

Peer pressure的本意其實是“因害怕被同伴排擠而做出順應別人的選擇。”

在紐約的人,並不是怕被紐約排擠,而是怕被紐約遺忘。

這種形式的peer pressure體現在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年齡人成功而感到十分焦慮,背景越相似,選擇的道路越重合,感到的焦慮和壓力也就越大。

而這種現象卻並不是紐大學生獨有的,據ADAA2015年的調查顯示,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美國大學生都患有一定程度的焦慮症。

(ADAA: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

說白了,就是“別人家孩子”留下的童年陰影其實從未遠離我們,並且這種比較和競爭是人的天性。

別人家孩子德智體美全美髮展,我的前途又在哪呢?

#4: 你是我的朋友,還是我的人脈?

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上對於友誼的定義:

能夠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內心祕密。對朋友充分信任,確信其"自我表白"將為朋友所尊重,不會被輕易外洩或用以反對自己。限於被特殊評價的友誼關係中,即限於少數的密友或知己之間。

這樣的信任,如果不是一起長大,建立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經歷更多的考驗。

尤其在NYU,很多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去和一個人相處。沒有校園的我們,同一個人如果不一節課,很難遇到第二次。

即使交到了朋友,如果住的遠,課表時間對不上,就得努力社交才能維繫友誼。

而在上大學以前,交朋友似乎不用耗費太多額外的精力,因為大傢什麼事情都一起做。

在學校社團和宿舍得到的零星的集體感,和只有新生周才能感受到的School Spirit,讓紐大學生時常感到孤獨。

除此之外,大學的友誼開始牽扯到利益。

一起玩的,既是朋友,又是人脈。有時不禁會思考,“這人到底是真心和我做朋友,還是為了得到些什麼好處?“

我們既怕單純被他人利用,又怕自己一點用也沒有。

#5: 單身

單身難,難就難在需要獨自一人應對所有的事情。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情就算了,累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想哭的時候、覺得要放棄人生的時候。

不知道該找誰說。

一個人吃飯都有些許尷尬,特別是在國外,餐廳的選擇十分受限。而且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隨便吃點就完事了。

於是就一直隨便了下去。

單身還讓人深感不安,因為沒有戀愛帶來的社會認同感。

社會認同感 =“我是被他人以及這個社會肯定,接納和欣賞的。”

雖說友情也能帶來這種認同感,並某種程度上暫時代替戀愛,可朋友終究是朋友,界限始終存在。我們不能保證對方時刻都在肯定我們,即使他們天天給我們的朋友圈點贊。

人對愛情這種特殊親密關係的需求,在遠離父母,缺乏安全感的時候表現的更加強烈。

不想因為寂寞去戀愛,可是又很寂寞。

而找到合適伴侶的過程更是一波三折,到底多了解一個人算了解,怎麼確認對方是釣魚還是真心?

“我見不到他的時候,他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子?”

#6:Burnout

休息 is for the weak.

每天走在紐約的街上,大家看起來都是一副上戰場的樣子。稍微走慢一點都會惹人討厭。

(圖片來自ins: nyumfsbt)

似乎只有全速前進,不浪費一點時間,才能不掉隊。

這種不間斷的學習和工作,讓人很難享受片刻寧靜。偶爾停下來,又會對當前的人生產生懷疑。眼前的一切究竟是我想要的,還是社會讓我追求的?

我們到底是忙著實現夢想,還是忙著碌碌無為來打消焦慮?

以上寫的這些,只不過是總結了我自己的觀察。其實只要是上大學,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或早或遲面對學業上和求職的壓力。

大學之所以叫大學,是因為我們雖然是個大人了但還有很多要學。

學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看待人生的方式。

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容易感到有壓力,困惑,孤獨,迷茫,甚至絕望。

但我希望大家能在這些壞的事情中看到好的一面。

比如說,壓力大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

美國心理學家Kelly McGonial寫過一本書叫The Upside of Stress。書中總結了她做過的調查和實驗,她得到的結論很簡單——當你把有壓力的事件當成自我提升的挑戰的時候,你就更容易克服它。

勇敢面對生活壓力的人,其實活的比逃避困難的人過的更幸福。

這不是在餵雞湯,而是鼓勵人們換一個方式思考。

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思維模式讓自己難過,而不是這個世界。

我們也只能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而不是這個世界。

好了我不繞了,具體操作方法就是在你感覺快崩潰的時候,努力去客觀地看待現實。

客觀不等於盲目樂觀。

你要努力地告訴自己,生活還沒有那麼絕望,你得去破壞你原有的悲觀思維方法,找到生活的好的一面。努力去得到幸福。

這跟戒掉壞習慣是一個道理。

當情緒充斥你的內心的時候,去寫作,去跑步,去讀書,去做一切能讓你理清或控制思緒的事情,而不是任由悲傷吞噬。

一次失敗了,就再試一次,不行就再試一次。

因為生活就是壞中有好,好中有壞,它不是隻有好,也不是隻有壞。

這也不是我說的,這是佛教說的。

人生是好難,但人生也可以簡單。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80歲奶奶送外賣?日本外賣員主力軍竟是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