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多年前在廣州看一場話劇,導演兼主角是我的好朋友,他告訴我一個行規,劇組進入劇場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拜場。

大約就是雙十合十,低頭默唸“驚擾莫怪”一類的詞兒。方便的地方,還可以燒香。

電影《殭屍先生》劇照

他們相信,劇場裡面有“東西”。

演員這一行當,起源於巫覡(xí),這一點中西皆然。在原始的薩滿崇拜中,人們相信透過扮演鬼神,就能把鬼神請到人身上來,從而表達崇拜、禱告或者向他們請罪。在中國,扮演鬼神的人,女的是巫,男的叫覡。

所謂“尸位素餐”,其中的“屍”,也是扮演者的意思。在先秦時期,貴族祭祀祖先,要在宗族範圍內找一個人,打扮成祖宗的模樣,坐在供桌後面享用祭品,按流程發號司令,他其實也是演員。

扮演神鬼妖怪、歷史人物,都有可能“上身”。這位朋友向我描述了他們在劇場表演過程中所經歷的許多靈異事件,比如有一次,他扮演一個歷史人物,追光打在身上,身後的影子卻呈現出另一個人的輪廓,令人毛骨悚然。

我當然不相信這些東西,但他們是真誠相信的。

我同時也是一個文化人類學的愛好者,因此對這些與幽冥之間有些聯絡的文化生態很感興趣,當時我馬上想到了一個人——林正英,獨一無二的殭屍片大師,外號“道長”,更多影迷則親切地稱呼他為“九叔”。

香港殭屍片的開山之作,也是至今不可超越的巔峰——1985年的《殭屍先生》裡,他扮演的道長就叫“九叔”。

林正英|電影《殭屍先生》劇照

電影開拍之前燒香禱告,一條結束的時候導演必須大聲喊“CUT”,這是他立下的規矩。

顯然,他也相信拍戲可能會衝撞一些東西,而扮演會召喚一些東西,燒香就是避免衝撞,喊“CUT”則是把演員和召喚來的東西分開。

我的思想偶像,一個是孔子,“子不語怪力亂神”,另一個是馬克思,最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所以我不會把這些問題當成嚴肅的問題,然而如果有人相信,我也表示尊重。

東方神秘主義一直是世界課題,況且,“子不語”,不等於否定,只是不說而已。

大師的突圍

成龍在給霸王洗髮液做代言時的一聲“duang”,在2015年因為網友惡搞而成為笑柄,但成龍,肯定是一個電影大師。

成龍霸王洗髮液廣告

成龍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商業片,林正英也一樣,但未來的中國電影史,一定會承認他們的大師地位。能在商業片中做成大師,一定有一些原因,其中少不了“一以貫之”這一條,因為一以貫之,他們塑造了一種風格,形成了一種體系。

成龍是把中國功夫演繹成一種藝術,並且與幽默相結合;林正英則是把茅山道術發揮為一種藝術,也與幽默相結合。

林正英行的身手雲流水般,各種道具使用起來幾乎與身體、精神合一,看得人歎為觀止。不管使用什麼道具,紙、筆、墨、刀、劍,糯米、公雞血,紅線、照妖鏡,他都能像近距離的魔術一般讓人信服,這就是他的“吾道一以貫之”。

如果在今天,林正英不可能成名,娛樂圈的一切成名標準幾乎都與他無關。

他長得不是難看,而是壞——眉骨高聳,顴骨高突,眼神犀利,是和大陸的計春華先生同類的長相,後者幾乎沒有扮演過好人。

在電影《敗家仔》中,林正英是身手了得的詠春大師

林正英在成為“道長”之前,在銀幕上也主要以兇狠壞人的形象而存在。

由外形所決定的“壞人專業戶”,是不可能成為圈中主流的。

香港的成奎安、周比利、何家駒、李兆基、黃光亮、徐錦江、張耀揚、吳志雄、林雪、龍方,這些長著一副壞人模樣的演員,是天生的配角,很少有機會當主角。觀眾看到你的樣子都害怕,你怎麼可能成為“飯圈”追捧的物件呢?

空有本事沒有用。林正英很能打,是李小龍的御用武指,林正英不到,李小龍不開機。

早期林正英在香港電影圈裡獲獎,主要就是因為武術指導。

和成龍、洪金寶、元華、元彪等一大批早期香港演員一樣,林正英也是學京劇出身。

京劇訓練打造了這些人強大的功夫底子,1960年代,一大批年輕的京劇演員(主要是武生)湧進香港影視圈,功夫片的時代基本上就是由京劇演員開創的。

(大師護體!……以下殭屍預警)

這些人,少有例外,一開始都是從“龍虎武師”(武行龍套,有時做替身)幹起的,我們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後來每個人都赫赫有名:劉家良、成龍 、惠英紅 、姜大衛、唐佳、元彪、袁和平、洪金寶、曾志偉、王傑、熊欣欣、林正英……

林正英最後的熒屏作品《殭屍道長2》,主題曲是鄭少秋的《天涯孤客》,鄭少秋就是一名京劇武生,從粵語唱腔裡仍然能聽出京劇的味道。

林正英旦角扮相

這些大明星,原來都是龍套。

後來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成名之路,林正英是其中比較晚的。

這個長得太像壞人的演員,最終成為幾代人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男人”,就是因為他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的“人設”——茅山道士。

加上了濃密的眉毛和小鬍子,讓高眉骨和高顴骨造成的兇惡感消弭於無形,犀利的眼神,反而恰到好處地呈現了他內心的剛直和有原則。

一身黃色道袍,對於中國觀眾而言,那不是“道士”,而是“法師”,這個身份本身就令人放心。

電視劇《殭屍道長》海報

他的功夫底子也派上了用場,身手敏捷,招式清晰,行雲流水,配上他和戲外一模一樣的神情冷峻、不苟言笑,形成了和成龍的表情豐富、笑鬧不停相映成趣的武打風格。

大師現身了。

構建

短短12年時間裡,林正英先後拍攝了《殭屍先生》《殭屍家族》《靈幻先生》《一眉道人》《鬼咬鬼》《音樂殭屍》《驅魔警察》《天地玄門》《鬼幹部》《人鬼神》《非洲和尚》《殭屍至尊》《精靈變》《鬼打鬼之黃金道士》《新殭屍先生》《驅魔道長》等數十部與殭屍、鬼神有關的電影,以及《殭屍道長》《殭屍道長2》兩部電視劇。

這些片名,聽上去都感覺有點譁眾取寵,而且題材也很邊緣。

林正英就是在這樣一種商業規則之下,創造了深鐫著個人烙印的影視世界。

之所以可能,是因為講究。而所謂講究,在我看來,就是用一種認真的建構態度,在作品中營造一個令人信服的世界。

這個世界是虛構的,但它以獨特的社會結構、文化系統、價值觀來獲取一種真實的印象。

這是文藝創作的不二追求。

托爾金的《魔戒》、劉易斯的《納尼亞》、勒奎恩的《地海傳奇》,都與真實世界毫無關聯,虛無縹緲,但正因為他們完成了這樣一種系統建構,塑造了一個自圓其說的宏偉時空,才成為經典,讓一代代後人津津樂道。《魔戒》電影掀起的浪潮,足為鑑證。《納尼亞傳奇》系列電影其實也很不錯,只可惜因為商業原因,只拍了三部。

我之所以認為林正英是一代電影大師,就是因為他建構了一個完整的時空。

殭屍,在全世界廣為人知的有三種。

第一種是喪屍,英文是Zombie,這是由生化洩露或傳染性疾病創生的,可以說是對現代生活負外部性的終極想象。《生化危機》《行屍走肉》《釜山行》,以及風行一時的遊戲《植物大戰殭屍》,說的都是喪屍。

電影《釜山行》劇照

喪屍的特點,是沒有人性也沒有動物性,只是一架架嗜血機器。因為它身上的“現代性”,所以它也可以透過簡單粗暴的物理性攻擊(比如槍擊、刀砍)來“終結”。

喪屍身上承載著濃重的現代工業氣息,它會傳染,就像工業時代風險社會的傳染性一樣。

第二種是吸血鬼,英文為Vampire,起源於巴爾幹半島和東斯拉夫人的民間傳說,後來又擴充套件到基督教世界。

電影《暮光之城》劇照

吸血鬼是死了的人從墳墓裡爬出來,透過吸血來獲取生命。因此它是一種生命,超自然的生命。

它沒有人性,沒有道德感,但是有意識,有智力,比喪屍要難對付得多。

鑑於內蘊著宗教含義,所以能殺死它們的是十字架,直插心臟即可致死,能防禦和遲滯它們的攻擊的是大蒜。而美國電視劇《邪惡力量》認為,用刀砍掉它們的腦袋是最佳處理方式。不管怎樣,必須透過近距離搏擊才可能消滅。

吸血鬼一樣具有傳染性,這種傳染性是由歐洲的黑死病歷史賦予的。

第三種就是中國的殭屍。

電影《殭屍先生》劇照

中國殭屍不懼物理攻擊,甚至有的還是金剛不壞、刀槍不入,對付它,唯一有效的就是道術,道術不是物理攻擊,而是相剋之道。這是典型的東方神秘主義,產生於久遠的農業社會民間傳統當中。

要談中國殭屍的特性,首先要說到古代中國的人們對靈魂的理解。

祥林嫂之問——“人死了,究竟有沒有靈魂”是最典型的民間思緒。

人們對自然死亡、意外死亡的親人,會期盼有靈魂存在,還可以透過靈媒的方式進行最後的溝通,以安慰戛然而止的彼此關係,如果能夠獲知死者靈魂安好,則是對生者最好的慰藉。

而殭屍,沒有靈魂。

在《殭屍先生》裡,林正英做了一番“科普”:“人分好人壞人,屍分殭屍死屍。人變成壞人是因為他不爭氣,屍變成殭屍是因為它多了一口氣。一個人在死之前,生氣、憋氣、悶氣,死了之後就會有一口氣聚在喉嚨那。”

他的徒弟錢小豪接著說:“所以說做人要爭氣,人死了就要斷氣,人死不斷氣,害人又害己。”

這就解釋了殭屍的源頭,它不是靈魂,靈魂已經離開,只是此人活著的時候,尚有怨念未了,因此發生“屍變”。

本來它就沒有生命,所以無所謂“殺死”。

它有形,消滅其形,當然可以解決,但因為它金剛不壞、刀槍不入,很難消滅。林正英用過的方法包括用油炸(戲謔了廣東人把油條稱為“油炸鬼”的說法)、用火燒、用泥淖沉沒等,但歸根到底都不是殺死,而是消滅或者困住其形。但這些都得藉助當時的環境、物質條件,沒有這些條件,就只能依靠法術攻擊,法術攻擊是消滅殭屍的正道。

這是中國殭屍,在三種“殭屍”型別裡,顯然是最難對付的一種。

原本中國殭屍不具有傳染性,但林正英借鑑了喪屍、吸血鬼的特點,為它賦予了傳染性,這就讓它的威脅力進一步增強。

但幸虧有三個限制沒有變。

一是殭屍的故事幾乎都發生在民國,沒有工業那種社會性大生產的影響,所以它數量有限。如果形成喪屍這種批次生產規模,那根本無法應對。

二是殭屍始終沒有被賦予吸血鬼的智力,如果他們擁有智力,可以從戰略、戰術的角度發展“隊伍”,同樣沒有辦法應對。

三是殭屍必須在沒有陽光的地方活動,一般都在黑夜或者室內,所以人類還有緩衝的空間。

這就是林正英的建構,在科學時代,給中國人創造了新的燦爛的傳說。

它自成體系,有自己的規則,以及鬥爭方式和生存奧秘。

中國殭屍

中國殭屍是“屍變”的產物,因此它首先是一具屍體,這一點沒有脫離自然。

電影《殭屍先生》劇照

中國殭屍是一架攻擊機器,是一種介乎自然和超自然之間的存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裡有很多鬼怪,這是《山海經》開創的傳統,但是關於“殭屍”,則很少提及。

最“權威”的版本,是清代袁枚的《子不語》,一本專談“怪力亂神”的“理論著作”,其中提及,殭屍分為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等型別。

人死變紫,是為紫僵;埋葬數月,渾身長白毛,這是白僵;白毛褪去,長出黑毛,就成毛僵——黑毛生長,是生命再現的標誌——我們看到,一種類似生命的東西出現了。

電影《殭屍家族》劇照

這些殭屍,都還不能行動自如。最高等級,飛僵,那才是江湖翹楚。刀槍不入,一躍數米,見人殺人,見佛殺佛。

林正英要對付的中國殭屍,基本上就是飛僵。

其中突出的代表,是電視劇《殭屍道長》裡的“玄魁”。

玄魁是殭屍之王,基本無人能敵,但到了遭遇日本殭屍、西洋殭屍的時候,在林正英飾演的道長毛小方的啟發下,它民族主義情緒大發,化敵為友。

電視劇《殭屍道長》裡的玄魁

且慢,前面不是說,中國殭屍沒有意識和智力麼?是的,但是民族性本身就是殭屍的特性之一。

還有一個問題未解,為什麼林正英電影裡的殭屍,大多都穿著清朝官服?

這有幾個原因。

其一,研究了殭屍的“理論著作”,是清朝人袁枚寫的;

其二,殭屍首先是屍體,沒有腐爛並且發生了屍變的屍體。只有大戶人家、達官貴人,才有能力用最好的條件來保持屍體不腐,比如楠木棺材這種物質承載,又比如透過找一個很好的風水先生來尋找最佳環境的墓葬地點。大戶人家可以買官,清代的高階葬儀就是身穿官服。

電影《殭屍先生》劇照

其三,林正英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民國道士,也有少數的現代法師。按照時代設定,有能力保持屍體不腐,而且還能成為道長的對手的“飛僵”——需要漫長時限的,只能追溯到清朝的達官貴人。

其四,最簡單也最令人寬容的一個理由就是,香港影視圈裡有大量的清朝官服。

這是最節省成本的一種方式,一旦第一部殭屍電影用了清朝官服,後面就可以無限使用,這就是商業規則了。並且,清朝官府那種從脖子一直垂到腳邊的形制,最適合殭屍。

因此,我們最熟悉的殭屍形象就出現了。我記得,孩子們的樂高玩具,都有這樣的殭屍形象。

殭屍形象的樂高玩具

90年代中後期,我念初中、高中的時代,林正英的電影一部都沒有落下。鄰居一個小妹妹只有四五歲,也跟著我們一起看,她給殭屍取了一個名字,叫“跳跳”,非常貼切,也非常可愛。

幽默和功夫,沖淡了恐怖,林正英的殭屍片在那個時代,就是一種老少咸宜的作品。

因為到處是神,所以處處要恭敬;又因為到處是神,所以對哪一位都均勻恭敬。

泛神論就是無神論。

殭屍片,對於中國大陸人,就是圖個樂。對於香港人,卻有另一番含義。

歷史座標

1984年,《中英聯合宣告》簽署,意味著,確鑿無疑,香港將在13年後的1997年迴歸中國。

清楚歷史的人們都知道,中國和英國,在近代史上就是死對頭,兩國的制度截然不同,而且當時的中國,儘管已經改革開放,但對香港人而言,依舊停留在食古不化、愚昧落後的清朝印象裡。

今天,在西方世界裡許多不求甚解的人眼裡,中國可能也是這種形象。人不可以自大,一旦自大,就會了解最強大的自己,和最糟糕的他人。

所以不怪當時的香港人。

聯合宣告簽署以後,一堆香港有錢人跑掉了,移民。絕大部分人是跑不了的,但心理情緒也受到跑的那部分社會經濟精英影響,對未來充滿忐忑,充滿不好的想象,甚至災難性想象。

香港電影裡的喜劇,就在80年代中期之後極大繁榮起來了。為什麼?因為喜劇有讓人短暫脫離現實的作用,放下忐忑,享受當下——至少忘記當下。

功夫喜劇、英雄戲劇、無厘頭喜劇、都市喜劇、社會戲劇,都在這時候活躍了起來。也就是在80年代,因為聯合宣告的簽署,香港的很多影視作品就闖入大陸了,於是給大陸的人民創造了一個印象:香港人都是那麼快樂,那是個天堂。

我們對香港的憧憬,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其實那時的香港社會文化,是比較沉鬱的,正是因為社會文化的沉鬱,才催生了一大批喜劇,透過無邊笑料,人們短暫地忘記時代變動的憂愁。

說起香港娛樂圈的八九十年代,我們會想到四大天王、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但一般不會想到林正英

電影《殭屍先生》劇照

我想說,其實,在香港這個特殊時期,影視圈裡一個人身上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只有林正英。

他在1984年以檔案形式確定香港迴歸的時間之後的次年,1985年,以殭屍片成名,最後又在1997年香港迴歸之後,因肝癌病逝。他的人生,就像是專為幫助香港人度過艱難的心理轉型困局而存在。

殭屍身穿清朝官服,代表著當時的香港市民對中國的落後想象,當然也包括權力想象——儘管是一種脫離現實的想象;殭屍在銀幕和熒屏上的橫行,對當時的香港人而言,也隱喻著心中擔憂的權力籠罩。

林正英的道長角色,寄託著當時的香港人希望以歷史融合來化解變局的希望。

每一個人都有心魔,林正英是一個驅魔警察。

如果你現在再看看《驅魔警察》,你也會感受到他的能量,他能用一種敘事方式,在人們沉浸的時段裡擊潰無神論,相信他創造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電影《驅魔警察》劇照

我是個唯物主義者,但我喜歡九叔。

喜歡他,衝著兩點。一是他剛強正直,從不俯就他人,這一點是在當時的香港娛樂圈名震遐邇的;二是他有情有義,俠骨柔腸,生命後期他跟苑瓊丹熱戀,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後,不告訴對方,堅決分手,讓事後獲知真相的苑瓊丹唏噓不已。

一晃23年,2020年12月27日,是林正英的68歲冥壽。九叔你在另一個世界,可還安好?剛降住了幾個妖,又擒住了幾個魔?

作者 | 李尋歡

編輯 | 何 焰

排版 | 徐嘉琪

1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舞廳偷貂,穿去上網,攏共“瀟灑”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