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等登,凳登等燈”。
這是86版《西遊記》的片頭曲《雲宮迅音》與影視畫面,曾令無數人為之震撼與沉醉。
大浪淘沙之下,86版《西遊記》依舊一枝獨秀,它帶紅多位演員,也唱紅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
《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豬八戒背媳婦》......歌名說出來,旋律也跟著出來。
在25集作品中,有十五首歌曲,皆由閆肅作詞,許鏡清作曲,《西遊記》的成功,離不開二位的努力。
當年,楊潔在用了七位作曲人後,才終於找到許鏡清,首次合作成功後,他便留下來,成為《西遊記》作曲第一人。
未得名與利的許鏡清,想辦一場音樂會,還得靠眾籌。當不滿外界對作品的改編,說出心裡話時,卻被批評是“封殺音樂人成長空間”,是為了錢。
可能現實便是如此,苦與樂、輝煌與無奈,相伴相隨。
一、從小員工到《西遊記》總作曲
在《西遊記》之前,許鏡清的人生過得很平靜。
出生在山東的他,從小便對音樂很敏感,每當家附近的大喇叭一響,他立馬跑過去聽。
當二人轉團隊來表演時,因買不起票,他只好隔著人群縫隙努力的看。有時候看得太入迷,腳被凍傷了都未察覺。
靠著對藝術的痴迷,許鏡清順利考上哈爾濱藝術學院,畢業後進入電影製片廠工作,正式踏上作曲之路。
在工作期間,民族與西洋的樂器,他都接觸過,創作不拘一格,大膽創新,各種風格均有涉及。
不過,許鏡清的名氣一直未起來,滿腔的才華,卻不得賞識。
在1983年,機會終於來了,許鏡清被推薦進入《西遊記》劇組。
當時,他憑藉一首《生無名本無姓》透過初選,隨後又為“水簾洞群猴聚會”寫了一首曲子,在這個作品中,他大膽的融合小提琴、電吉他、民樂等各種樂器,之前沒人敢這麼試。
恰恰是這“不入流”的曲子,被楊潔相中,聽完後立馬詢問:這人是誰?我要見他。
當被告知此人沒名氣沒代表作,只是電影廠的小員工後,楊潔並不在意,表示不管有沒有名氣,我就要用他。
在許鏡清之前,楊潔已經試用了七位作曲人,雖都有名氣,他們的作品自然是好,只是不能讓人耳目一新,許鏡清則敢於突破創新,才能做到脫穎而出。
就這樣,許鏡清成為《西遊記》的總作曲,四年時間裡,完成了十五首歌曲,以及上百段音樂創作,其音樂才華有目共睹,堪稱大師。
二、作品被免費用了28年,為何不維權?
許鏡清作品不計其數,成功走紅的同樣不在少數。例如《敢問路在何方》,一經唱出便廣為流傳,紅遍全國,又唱出國門,海內外有百分之九十的華人都聽過,並能隨口哼唱。
《雲宮迅音》雖沒有歌詞,但旋律太過經典美妙,讓人一聽,便忘乎所以,沉醉其中,不禁感嘆: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因詞曲大膽前衛,許鏡清還被網友稱讚為“電音鼻祖”。
再有《女兒情》的柔情似水,一句“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觸動人心,彷彿看見“小園香徑,亭臺樓軒,綠樹紅葉,鴛鴦戲水”的神仙美景。
喜慶歡快的《豬八戒背媳婦》,實在太洗腦,曾在2008年,成為熱門彩鈴,不知被下載了多少次,另外又被改編,被拿來當影片的背景音樂。一首多年前的曲子,能如此地火,實屬少見。
作品這麼火,許鏡清一定從中賺了不少,可現實恰恰相反。
會有人問,既然知道被別人免費使用,為何不維權呢?
這本是應當的,許鏡清卻表現得很驚訝,原來還可以花錢買音樂使用權。
許鏡清還向韓寒透露,在08年,《豬八戒背媳婦》和《兩隻蝴蝶》成為熱門彩鈴,人家賺了上千萬,自己僅收到八千塊。更離譜的是,曾有網站使用作品後,僅給兩塊七。
許鏡清一直沒搞明白,這兩塊七怎麼來的,難道他們知道自己抽的煙正好兩塊七嗎?那還不如給包煙呢。
經典作品被別人免費使用28年,這事擱在誰身上,誰都忍不了。許鏡清自然想過為自己維權,但想想還是算了,因為付不起打官司的錢。
許鏡清雖是作曲家,但工資稿費並不高,當年一首《敢問路在何方》,他在劇組那裡僅領到250塊酬勞,雖不多,但與一百塊的工資相比,已經不少了。
許鏡清曾回憶說到,當年有個協會打官司,打贏了,但只賠一萬塊,還不夠付官司的錢,真是誰起訴誰吃虧。
三、為作品發聲,卻遭圍攻
雖然從理論上說,許鏡清吃虧了,但事已至此,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現在他也開始為自己維權,為自己的作品發聲。
當許鏡清聽完後,坐不住了,在微博發文表示,今年的中秋夜,我整夜未眠!
原因便是他對此次的改編很不滿,未經本人授權改編歌曲,且歪曲作品本意,哪怕唱的再好,也是屬於不尊重作品與作者的行為。
對於許鏡清這一維權行為,有很多人支援,但也有一些人發出不一樣的聲音,評價許鏡清是封殺音樂人的發展空間,一輩子只靠《西遊記》活著嗎,說到底還是為了錢。
如此較真的言論,不知許鏡清當時有沒有看到,之後他把那篇微博刪了,也許是覺得自己說得的確直接,何況人家也表態道歉,就不必再追究。
但一個藝術家為自己作品發聲,卻遭到某些人的圍攻,想想還是挺悲哀的,希望大家能對這些藝術家們,寬容一點,尊重一點。
四、靠眾籌實現多年夢想
雖然現實總有點不友好,但許鏡清依然心懷希望,他有個開音樂會的夢想。
早在86年《西遊記》播出後,他便萌生開音樂會的想法,但開音樂會需要大筆資金,因為一直未籌足經費,便一直耽誤下來。
這些年裡,許鏡清為籌得經費,可沒少花心思,卻曾被戲耍,被欺騙,花十幾萬去編排音樂,做好後拿給老闆聽,結果人家呼呼睡著了,贊助之事沒了下文。
直到2016年,他想到在網上眾籌,發揮網友的力量,這次命運沒再為難他,三個月的時間,籌得四百多萬,三十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當演出結束時,主持人問許鏡清,您最想對觀眾說什麼?他回答:我想哭。
短短的三個字,飽含著太多情緒,感動、激動、高興、又心酸。一個能被稱為大師的作曲家,卻被一個“錢”字難住,還得靠網友相助,讓人感慨唏噓。
五、結語
說富豪,可能有點誇張,但至少許鏡清不會為音樂會發愁,不會為維權耗心血,可能也不會住在七十多平老房子裡,每天還要爬四層樓梯,完全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可現實正好相反,在享受輝煌的同時,也承擔著不為人知的無奈與心酸。
在這個流量即紅利的時代,許鏡清作為老藝術家,雖無法與後輩們爭流量,但他用心血創作出的作品,陪伴了幾代人成長。
藝術家所帶來的不是流量,而是價值,是能永存多年的經典,優秀作品我們要呵護珍惜,為事業獻身,奮鬥一輩子的藝術家們,更需世人的寬容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