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不論城市還是鄉村的屎坑,多是一個半埋在地下的大瓦缸,掏糞時,為了便於操作,往往先用棍攪混,所產生的臭氣令人受罪。久而久之,人們感到,打擾別人正常活動的行為與攪屎棍的動作一樣令人厭惡,於是,攪屎棍便成了“打擾他人,引起討厭”的代名詞。
屎而不知是屎
這個詞現在被用於各種場合,併產生了很多引申意。如一個人被罵“咱們好好的一個班/一個單位/一個店面,卻出了你這個攪屎棍。”於是被罵的人就會說:是,我是攪屎棍,但我好歹是個棍,你們呢?
棍子的作用很多
其實上面的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一個地方出現了攪屎棍,那這個地方如不快快整治,真的會集體變成攪屎棍攪的那物的。
道理呢也簡單,攪屎棍能生存的地方肯定有不合適的地方。如考勤系統出了問題,如工作機制出了問題。更深的說,能反映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君不見,一個家庭如出了一個懶漢或逆子,則這個家庭先是會出現各種不順當的事,然後會成員紛紛逃離,如不主動逃離後面會出現禍事使人被動的離家甚至離世。於是攪屎棍效應應驗了。
攪拌使物質的物理特性變化
為什麼?“人之初、性本懶,能不幹,則不幹”。人的各種志向和慾望都是在克服儲存體力的本能,事半功倍、不勞而獲是人的本性追求。如一個家庭出現一個累贅,只有小部分的人會想,我要好好努力,來拉平家中某個人的不努力。大部分人都會想,反正努力也是給別人努力背鍋的,不如不努力。時間一長,這個家庭往往就會因經濟導致矛盾,因矛盾導致人心散,最後家不成家。
誰在用力?
我身邊有一箇中年女性朋友李麗,丈夫年輕時很努力,育有一兒一女,孃家裡有父母和一個弟弟。結婚時彩禮都給了父母,丈夫沒說什麼。到孩子大些時,丈夫想要到市裡買房讓孩子讀書更好些,和妻子商量。李麗卻說錢被孃家借走了,讓去要回又說是弟弟在市裡買房用光了家裡的錢。同時丈夫也知道了這些年妻弟的所謂包工只是一年攬一兩個民用房或商用房的細項工作,根本養不了家。後面幾年這錢也沒要回來,丈夫就不再努力工作了,兒子也慢慢大了,不好好學習。後來一天,曾經的同學,現在的兒子班主任讓她到學校商量孩子不參加高考一事。兒子說不高考,不上技校。李麗急了,當著一屋子教師的面,問兒子上不成學一輩子怎麼辦呀?兒子脫口而出,我不還有個妹妹呢呀!一屋子裡所有的人都楞住了。後面這班主任和李麗長談了一次,她才想到要和父母去真的要錢,要好好教育孩子。可兒子終究沒上成學,也不吃苦,她和孃家要回了大半的錢,給兒子首付了婚房。女兒出嫁也沒給陪嫁,只是沒拿女兒的彩禮。自己也出去打工和丈夫一道養著兒子和兒媳,就這兒媳還不生孩子,說是沒條件生。
啃老族越來越龐大了
一個家庭裡,所有的人不管能力大小,都得想著讓家庭好,想著自己付出,不能用親情作為寄生的基礎。當一個家庭出現攪屎棍時,一定不能手軟,必須保證這棍不可攪動人心。
有時,攪屎棍出現,不能讓人一眼識別,但透過這個人帶給別人的感覺或後果可以判斷出。如一個人老是讓身邊的人幫忙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或老是蹭別人的東西用即在與人交往中只進不出,那這個人可能就是個棍子,如那一天身邊的人都為了幫棍子做棍子能做到的事而使自己受到了損害,那這個棍子就是個攪屎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