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昭君》

不肯賄賂畫師的你,

被一顆墨點誤了終身,

不知,你可也有悔?可曾怨?

-

獨守空房,被元帝冷落,

又可曾羨慕平常百姓,男耕女織?

-

臨別面聖,抬眸時翠羽輕顫,

你從此,成了他心中的一抹硃砂,

後宮粉黛皆黯然失色。

-

出塞和親,遠嫁胡地,

途中一曲《琵琶怨》,

讓南飛的大雁都誤了歸期。

-

都說“紅顏禍水”,而你卻似清泉,

洗去單于的野心,

福澤於兩族萬千黎民。

-

單于逝去後,你曾上書求歸,

本以為終於可以回到故土,

卻不想成帝敕令“從胡俗”,

於是漫漫一生,故鄉便只能在夢裡踏入。

-

六十年的邊境安穩,

終是以你一生的幸福作為代價。

-

一念千年,只回一眸,久違了,昭君。

“我一生從未愧對任何人,唯獨是負了自己。”

昭君出塞的故事,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在各種畫冊,歷史書,已經影視劇裡都有過簡單的介紹。

王昭君,姓王,名嬙,本是南郡秭歸縣(今湖北興山縣)的一戶普通的民家之女。因父親王穰(rang)老來得女,視昭君為寶貝,不僅容貌秀麗,琴棋書畫也樣樣精通。建昭元年(前38年),漢元帝徵集天下美女,昭君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

據傳當時入宮後要由畫師作畫,再呈於皇帝挑選,宮女們為了讓自己面容好看便會塞給畫師銀兩。而昭君卻不願賄賂當時作畫的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昭君畫作上眼睛下方點了一顆墨點,以致昭君根本沒能入漢元帝的眼,自然也談不上臨幸。

我想,這時的她一定是含著對入宮的悔恨,含著對畫師和皇帝怨恨的。甚至這時的她早已不在乎是否錦衣玉食,一個正值妙齡的女子,心裡對於愛情滿懷期待,更多反而時常羨慕那些平常人家的男耕女織。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當時的漢朝已經強過匈奴,於是漢元帝便從那些畫卷裡挑了最醜的女子——昭君。

昭君臨走時,前去面聖,漢元帝發現這個“醜女”竟是這般的貌美——冰肌玉骨,明眸皓齒,抬頭的瞬間,睫毛撲閃著猶如蝴蝶的翅膀煽動。元帝大驚,本想留下,但君言已出,只好忍痛放昭君遠去。

昭君離開故土,前去匈奴,除了一滴思鄉的淚,什麼也沒有留下。

去往匈奴的路極其遙遠,走走停停歷時一年多,途中昭君煩悶時便會取出琵琶,彈奏解悶。正值一年秋時,大雁南飛,昭君彈起《琵琶怨》,大雁竟紛紛落下,曲終也不肯離開,甚至誤了它們南去的行程。

古人總言:“紅顏禍水”,但昭君卻像是一抹泉水,她洗去了呼韓邪單于蠢蠢欲動的野心,給兩國百姓免去了諸多殺戮。

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立刻向漢廷上書,請求歸漢,但當時的漢成帝一紙敕令“從胡俗”,即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昭君忍辱復嫁於復株累單于(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兩人共同生活長達十一年之久,育有二女。

昭君出塞後,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這一景象持續了六十多年。

昭君有一首特別出名的詩作,叫《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滿心的悲傷,淋漓盡致。真的符合了這句內心的獨白“我一生從未愧對任何人,唯獨是負了自己”

關於歷史中的昭君出塞,你怎麼看呢?

世界上有一個很可愛的人,這個人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真羨慕這些文字,千山萬水,代我見你。

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是什麼阻擋了氣氛大師紫金陳《沉默的真相》的封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