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沙特油田遭受葉門胡塞武裝襲擊而幾近癱瘓之後,美國、英國和沙特等國隨後將矛頭指向伊朗,一口咬定伊朗就是此次襲擊事件的“罪魁禍首”,美國隨後宣佈向中東增派部隊,擺出一副要利用沙特油田遇襲的機會,動手使用軍事手段收拾伊朗的架勢。
然而,據央視《今日亞洲》最新援引專業分析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更趨向於希望通過經濟上極限施壓的手段,將伊朗逼到談判桌前,因此,目前中東局勢依然緊張,但美國通過軍事手段解決伊朗問題的可能性是零。
儘管在沙特油田遇襲之後,美國宣佈向中東增加部署防空部隊和兵力,但美國參聯會主席鄧肯副日前的表態卻一語道破天機,他聲稱“這只是一次溫和的部署”,實際上,從此次想中東增派的兵力實際上是以防空部隊為主的防禦性部署來看,這足以說明一個事實,美國壓根就不想為了一個沙特而向伊朗開戰。
顯而易見,美國高調炒作此次的襲擊事件,顯然與之前中東系列油輪遇襲事件同出一轍,其真正意圖並非要以此作為藉口對伊朗開戰的而,而是通過炒作“伊朗威脅輪”,讓哪些感受到伊朗軍事威脅的中東盟友,為了尋求美國的保護,在採購更多美國防空系統繳納保護費的同時,也迫使這些盟友在外交和戰略上完全接受美國的控制,以便實現在中東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反伊朗軍事聯盟,從而達到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前的最終目的。
美國在中東投鼠忌器不敢對伊朗動手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伊朗在對抗美國方面的手段變得更多更主動了,甚至還具備了反過來施壓美國的能力。因此,儘管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利用伊朗總統魯哈尼參加聯大會議的機會,試圖說服其與白宮舉行會談。但魯哈尼25日在聯大會議期間表示,伊朗拒絕與施加“史上最嚴酷制裁”的人進行談判。
很顯然,魯哈尼並不打算給歐洲國家這個面子,果斷拒絕與華盛頓舉行會談,並不僅僅只是因為之前美國拒絕向參加聯大會議的部分伊朗代表團成員發放簽證,導致這些成員無法參加在聯合國舉行的一系列會議。更重要的是,魯哈尼是在堅持之前的強硬態度:在美國沒有取消對伊制裁措施之前,他是絕不會與美國總統進行會面的。
另據海外網最新報道稱,儘管白宮不願意接受伊朗有關取消制裁的前提條件,導致會談無法成行。但伊朗外長扎裡夫29日表示,白宮雖然沒有承諾取消對伊制裁,但有跡象表明,他們更傾向於先舉行會談,並有可能在會談結束後取消制裁。
實際上,別看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和航母戰鬥群在中東耀武揚威的,但華盛頓在中東的失道寡助,導致其一直積極打造的軍事聯盟響應者寥寥無幾,根本就不足以度伊朗形成有效威懾,更別指望能夠以此來迫使德黑蘭低頭了。
此外,伊朗問題的久拖不決,對急於從中東抽身全力應付國內大選的白宮而言,就是一個無法繞開的障礙。加之伊朗利用逐步減少履行伊核協議條款、以及利用胡塞武裝對沙特的襲擊,刻意讓中東緊張局勢高燒不退,直接把美國和歐洲玩的團團轉。這種結果對美歐關係、以及美國大選所造成的影響,是白宮那些政客所意想不到的。
很顯然,美國在不敢對伊朗動武的前提下,只能通過尋求與德黑蘭的談判,試圖以此來解決中東持續升溫的緊張局勢。因此,儘管白宮沒有公開承諾取消對伊制裁,但卻暗示德黑蘭在實現首腦會面之後就有可能取消對伊制裁,顯然就是在反過來求伊朗,希望魯哈尼能給白宮一點面子,先答應會面,然後換取美國取消制裁的機會。
由此可見,儘管目前的中東緊張局勢因為胡塞武裝對沙特油田的襲擊行動、以及美國以此為藉口想中東增派部隊等因素而不斷升溫,但伊朗顯然已經摸準了美國不敢打的脈搏,因此在美國急於舉行首腦會面以緩解中東危機之際,德黑蘭則通過拒絕會面來讓美國在伊朗問題上陷於更為被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