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最高段位的白蓮花莫過於顧廷燁的繼母小秦氏,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利用自己高超的演技騙了顧廷煜顧廷燁和顧家人幾十年,騙了顧偃開一生(這裡純屬顧偃開蠢和渣)。
知否原著中,小秦氏還有個女兒顧廷燦,這個小姑娘長得有點像死去的大秦氏。其實男的多半喜歡女兒,加上有三個兒子了,多了個姑娘,多少會稀罕點,但小秦氏,把丈夫對女兒的喜歡理解成女兒像大秦氏。甚至為了讓丈夫答應一些事,不惜利用女兒,讓她學大秦氏。乖乖的,大秦氏何許人也,除了會些詩詞歌賦,無病呻吟還會什麼,別說做正頭娘子了,就是做妾,都不一定能做好。一個親生母親,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根本不顧女兒的將來,讓女兒去學一個死人,還是一個除了吟詩作對,一無是處的死人。害得顧廷燦人事不通,雖然有大秦氏的好運,嫁得如意郎君,卻沒有大秦氏的命,得和善公婆和二缺老公,終究年紀輕輕,被當瘋子關起來,怕是用不了多久就離開人世。
可以說顧廷燦悲催的一生是親孃小秦氏一手造成的。都說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小秦氏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她出身不錯,可父親只一味的充場面,修個大門都能花費巨資,母親又是個不會管事的,導致秦家外表光鮮,內裡虛弱。好不容易身患重疾的姐姐出嫁,嫁得還是不錯的人家,可姐姐的作天作地,自個兒得到好處,卻毀掉了秦家女兒的名聲,導致小秦氏到了說親年紀也沒人提親。等到爹孃死了,白氏也死了,嫂子為了少出一份嫁妝(做姐夫的填房出不出嫁妝都沒所謂),將她嫁給了姐夫做填房。
曾經深愛姐姐,後又愧欠白氏的姐夫,心裡哪裡還能裝下她。她必須做點什麼,證明自己的存在。必須得到點什麼,作為這場無愛婚姻的補償。必須毀掉一些東西,證明她才是贏家。這個一生缺愛的女人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這條路上,沒有對兒子的用心栽培,沒有對女兒的悉心教導,更沒有對任何人的善意,只有她自己的野心,只有她自己。
外甥體弱,大夫斷言非長壽之人,她也懶得花心思對付,反正有個幫手何樂不為。我們暫且不去猜想小秦氏沒有在顧廷燁小時候就直接弄死他是因為白氏的嫁妝(顧廷燁死了,白家會把白氏的嫁妝拿回去),還是為了在顧家樹立一個好形象,又或者因為命運的不公她心裡已經有了偏差,要親眼看著顧廷燁一步步被自己毀掉。捧殺,栽贓,陷害……無不顯示著這個女人內心的極其惡毒,殺人不過點頭低,這樣摧毀一個無辜的少年,何其狠毒。
可小秦氏始終忘記了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可以摧毀顧廷燁,可在你摧毀敵人的時候,能不能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兒子,讓他優秀到顧家人認可,優秀到讓顧家人不顧長幼,願意讓他繼承未來侯府的爵位。而不是別人隨便的一反抗,就可以摧毀你擁有的一切。可顯然這個女人,眼裡根本沒有兒女,只有敵人的滅亡就是自己的勝利。
勝利的一天她始終也沒等來,等來的是顧廷燁的清醒,奮發和功成名就。等來的是她的一敗塗地,在閉眼的那刻她只後悔自己心軟,沒在他小的時候就弄死他。卻始終沒後悔自己錯誤的一生。
縱觀小秦氏的一生,她到底在追求什麼,兒子得到爵位?得到爵位後,她也只是個老夫人,她仍然是被兄嫂像丟無用的東西一樣扔出去的人,仍然是不得夫婿喜歡的人。可能她覺得,只要得了爵位,至少代表她贏了姐姐,贏了白氏,至少她成了一個身份高貴的人。可她始終也沒想過,如果她真心對待顧廷燁,她也會是坐在那個位置的人,並且還是更高位。她用心栽培兒子,就算兒子不得到爵位,她也是受人尊敬的人。她為女兒著想,女兒會幸福一生。就算得不了夫婿的愛,至少她還是個合格的母親。
可最後,她什麼都不是,女兒被婆家嫌棄,兒子被亂箭射死,甚至死後被逐出祠堂(這在古代可是最嚴厲的懲罰,死後不得入祖墳,成孤魂野鬼),孫子孫女慘死。顧廷煜至少還有一個女兒延續血脈,而她的兒子斷子絕孫。如果有靈魂拷問,問她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怕是小秦氏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吧。畢竟她這一生什麼都沒擁有,追求的東西太多了。
生而為人,我們一生要經歷太多的角色,子女,配偶,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很多角色我們沒得選,只能在苦澀中掙扎,但慢慢長大的我們,終究還是能戰勝些東西,有能力自己掌控一些角色,靠自己做好一些角色。別讓自己的不幸繼續延續,造成後人的悲劇。如果你追求幸福,幸福就會越來越靠近你,如果你非要自我毀滅,神仙也救不了你。
別將自己的悲劇無限擴大,去創造更多的悲劇,請相信比你不幸,比你缺愛的人,數不勝數。我們選擇活下來,是為了對抗命運,創造奇蹟,不是來延續悲劇的。奇蹟不是驚天地泣鬼神之舉,而僅僅是戰勝自己,讓自己擁有一個滿意美好的人生。如果你幸福,請留住她,如果你不幸,請戰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