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圈中,向來疑雲重重。
對某一款茶的看法,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尚未統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不適用於茶圈。
不論是新人,還是老茶客,總會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
以至於,難以客觀、公正的評判一款茶的真正風味。
比如,向一位新人提問,“你認為白茶好喝嗎?”
最常見的回答是,“太淡了,沒茶味。”
再比如,一位喝茶10年的老茶客如是回答:
“我更喜歡喝巖茶,味道濃,紅茶也不錯,很甜。”
彷彿,已經將這三類茶的特點定了性。
巖茶,對應的是濃烈,濃郁。
白茶,對應的是寡淡,無味。
紅茶,對應的是香甜,甜膩。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茶友說的有幾分正確,幾分錯誤?
巖茶,白茶,紅茶的特點,當然不能妄下定論。
《2》
巖茶的特點,是濃嗎?
非也。
武夷巖茶,香清甘活,花香巖骨。
巖茶最大的特點,在於經過焙火工藝之後,所散發出的特殊風味。
焦糖香,花果香,桂皮香……
當聞到巖茶馥郁的香氣,喝過滋味飽滿的茶湯過後,有些茶友則認為:巖茶很濃。
甚至還有人說,“巖茶濃苦,像是喝中藥。”
其實,這是對巖茶深深的誤解。
高品質的武夷巖茶,根正苗紅的正巖茶,並非味濃如中藥。
例如,在喝馬頭巖老樹肉桂時,被湯感深深吸引。
水極稠,細滑,漿感與包裹感能夠達到90分以上。
柔美醇和,又帶著清新空靈之韻,還有絲絲果香,香滑醇和。
漿感十足,回甘中花香瑩瑩,婀娜多姿,尾調中,還多了幾絲發酵而來的微微果香。
細啜一口,只覺鮮香的茶湯包裹著舌頭,齒頰留香。
而那些所謂的“濃苦”巖茶,首先在品質上出了問題。
比如外山茶,由於先天環境不佳,光照猛烈,缺少植被遮擋,土壤稀薄,不夠疏鬆。
因此產出的巖茶,不是湯水單薄苦澀,就是香氣平庸。
並且,滋味濃重、苦澀的巖茶還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高火功。
沖泡過後,焦糊味重,又苦又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品質原因之外,沖泡方式的錯誤,也會讓巖茶的茶湯過濃。
有部分茶友泡茶有個習慣,悶泡。
不論是什麼茶,通通悶上個1分鐘再出湯。
在這段漫長的時間內,茶葉在水的刺激下,內質不斷析出,茶多酚、咖啡鹼不受控制的釋放到茶湯中。
因此,即便是一泡優質巖茶,遇上悶泡,也會變得苦澀,濃重。
更何況是本身品質不佳,苦澀物質含量高的巖茶呢?
簡直是火上澆油。
因此,認真喝過一次正巖茶之後,便會對巖茶徹底改觀。
香、清、甘、活,為優質巖茶的表率。
《3》
白茶的特點,是淡嗎?
非也。
“鮮香醇爽”,是白茶國標中對優質茶的要求。
好茶中富含豐厚的內質,在沖泡後,源源不斷地釋放到茶湯中。
在此情況下,茶香馥郁迷人,毫香撲鼻,湯水飽滿鮮爽,清新甜潤。
但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白茶很淡?
白茶的特點,是清新,淡雅,由充沛的茶氨酸所帶來的滿滿鮮爽感。
與寡淡無味的白開水,有著天壤之別。
而認為白茶滋味淡,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優質白茶中的“鮮爽感”,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體驗。
尤其是對新手茶友來說,經驗尚淺,感知也更少。
因此,將白茶的“鮮爽感”誤認為是滋味淡。
還是那句話,濃非厚,淡非薄。
以2020一級春壽眉為例,注入沸水,快速出湯。
揭蓋聞香,第一衝的蓋香,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毫香。
隨著熱氣,鑽入了鼻腔,帶來極致的鮮爽感。
而後,等到蓋子微冷一些後再聞,能夠嗅到清甜的草藥香,隱著花香。
等到冷卻了之後,又能從蓋上聞到似梔子,似茉莉的清香。
如此層次豐富的香氣,得益於好茶豐厚的內質。
湯水入口的一瞬間,腦海裡便生出了一個字,鮮。
鮮爽感,是白茶的靈魂。
隨後湧上來的,是飽滿茶湯中包裹著的花香,在口腔中蔓延。
同時,回甘湧上,生津甜潤。
一泡好茶,帶著芬芳的香氣,淳和的湯感,變化莫測。
怎麼看,都與“淡”扯不上關係。
細細品味,方能感受到白茶的真諦。
還有些茶友,由於個人口味的原因,口味偏重。
平日裡習慣喝苦一點,濃一點。
忽然換成以鮮爽著稱的白茶,難免有些不習慣。
喝不懂,喝不慣,讓白茶平白蒙受了委屈。
千人千色,茶也是一樣。
切莫用其它茶類的特點,作為評判白茶的標準。
否則,錯過了優質白茶,抱憾終身。
《4》
紅茶的特點,是甜到發膩嗎?
當然不是。
即便如今紅茶不比當年那般火熱,但仍然有一票粉絲。
而很多人對於紅茶的印象,只停留在“甜”。
但甜味,分為很多種。
清甜,甘甜,甜潤,甜膩,甜到發齁。
在尚未了解清楚之前,便匆忙對紅茶下了定論:
紅茶甜,是極致的甜,甜到發齁的那種。
確有此事嗎?
當然不是。
至少對於一泡優質紅茶來說,並非如此。
在紅茶審評的常用術語中,有幾個頻繁出現的關鍵詞。
“甜爽”,“鮮爽”,“甜和”,“鮮濃”……
由此可見,紅茶的甜,不是甜膩,而是鮮甜爽口。
就好似吃了一口汁水豐沛的水蜜桃般,滿嘴清甜,且伴有絲絲回甘。
正山小種,是世界紅茶的鼻祖,最具代表性的紅茶之一。
前些天,喝到了一款帶有叢香的正山小種,尤為驚喜。
沸水沖泡,揭蓋聞香,蓋上花果香纏綿,彷彿是用鮮百花蜜釀造而成。
那種濃,稠,香,甜,令人流連忘返。
茶湯中帶著濃郁的叢香,一種蒼老木頭,老樹纖維的香氣,難以自拔。
還帶著專屬於桐木的高山韻,茶香自然,清純不雜。
入口鮮爽,貫穿始終,冰涼沁人,薄荷感強烈,絲絲入心。
鮮甜爽口,空靈清鬱,叢香與花香交相輝映。
而後的回甘中,也盡是花香繽紛,層次豐富。
鮮爽感強,花果香,桂圓湯,是正山小種的優點,更是特點。
而香氣沖人,甜到發膩的紅茶,往往品質堪憂。
劣質紅茶入口後,口腔黏膩不清爽。
喝紅茶又不是喝糖水,滋味太甜反而有貓膩。
優質紅茶的代名詞,是高雅,高階,宛如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
甜而不膩,甘潤清爽,鮮甜爽口,方為上者。
《5》
告別錯的,才能與對的相逢。
與開頭呼應,再次為三者做一個總結。
巖茶,香清甘活。
白茶,鮮香醇爽。
紅茶,濃醇鮮甜。
喝茶,自然是要喝好茶。
不僅是一種味蕾的享受,更是人生閱歷的積累。
反覆在爛茶中徘徊,實為虛度光陰。
改天遇到了優質茶,反而覺得味道不對,痛斥一番。
把李鬼錯當李逵,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
揮手作別劣質茶,方能遇到好茶。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