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前個禮拜,有茶友過來鑑茶。

他發過來的圖片,是白瓷蓋碗內裝著顏色發褐的茶葉,據說是2011年的白牡丹。

但茶友喝過後,覺得滋味淡,湯感薄,不耐泡。

於是就想弄清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大致看了一眼,直觀印象就覺得很不對勁。

1.蓋碗內的白茶,葉片大,茶梗明顯。

看著不像白牡丹,更接近壽眉。

2.顏色偏暗,偏褐,不像年份真實,自然轉化的老白茶。

是以,不排除有做舊的嫌疑。

不料,那位茶友在看到回覆後,大吃一驚。

“白茶的散茶也會有做舊?”

“我能從這款老白茶裡聞到棗香,難道它也是做舊嗎?”

咦,白茶散茶也能陳化出棗香?怪事一樁!

事出無常必有妖,所謂的散茶“棗香”背後,恰恰佐證了它的做舊嫌疑!

《2》

老白茶裡,散茶也會做舊嗎?

當然有。

在白茶圈子裡,散茶做舊並非是稀奇事。

相對來講,散茶狀態下的白茶,被做舊的機率不如餅茶高。

蓋因為,散茶一旦做舊後,更容易露出馬腳。

白茶散茶的加工,採用的方式極盡天然。

主要的加工步驟,在於萎凋、烘乾等。

將新鮮採下來的茶青鮮葉,及時攤晾,薄攤薄晾後,再適度的烘乾。

由於沒有揉捻,白茶的天然條形外觀,能夠保持較原生態的本色。

採用傳統方式加工製作出來的白茶散茶,形態蓬鬆,原汁原味。

取出一捧散茶,攤開在臺面上,能夠細緻入微的觀察。

相對而言,壓成茶餅狀的白茶,更是做舊茶的重災區。

因為在壓成茶餅後,在沒有撬開出來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得知茶餅內部的真實情況。

只知其表,不知其裡。

一旦碰上別有用心的茶農/茶廠/茶商,專門生產,加工,銷售做舊白茶。

批次做成了“夾心餅乾”狀的茶餅,往做舊茶餅內摻假、摻次、摻雜。

內外不一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讓人防不勝防。

基於散茶與餅茶的不同形態特點,白茶餅被人為做舊的機率更高。

但這並不等同於,白茶的散茶就一定不會做舊。

畢竟,兵不厭詐。

要是大家都認定了買散茶不會遇到做舊做假等煩心事,在買茶時放鬆了警惕。

那麼,反而會踩坑交學費,花冤枉錢買爛茶!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款具有棗香的“2011白牡丹”。

不僅名不副實,名為白牡丹,實為壽眉。

並且年份的真實性,著實堪憂。

尚未壓餅,就能出現棗香的白茶,內裡絕對藏著貓膩!

《3》

為什麼說,那款2011年的白牡丹有做舊嫌疑?

因為它從外觀,香氣,滋味上,都露出了馬腳。

一、先從外觀上剖析。

2011的白牡丹也好,壽眉也罷,葉片出現黃褐色並不正常。

年份真實,自然陳化出來的老白茶,可以保持天然的外觀色系。

打一個比方,像是一件綠衣裳,洗幹曬乾後收納進衣櫃裡。

在常年的妥當儲存上,這件原本色彩簇新亮麗的衣裳,會慢慢變舊、變老、變陳。

但是,它不會貿然變成咖啡色,黃褐色。

除非是,火星撞地球,外星人悄然給它施了魔法。

箇中道理,對白茶同樣適用。

白茶裡面,不論是白牡丹,還是春壽眉。

它們在新茶時期的葉片顏色,一應以鮮綠、嫩綠、柳綠為主。

等經過多年的倉儲,經過七、八年的歲月曆練,它的基礎色系也不會改變。

只會有蔥綠鮮綠,逐漸過渡為墨綠,深綠。

不會由綠色,跨界到黃褐、土褐、咖啡色。

除非是,它在加工製作環節,經歷了暴力摧殘。

導致茶青鮮葉內部的色素物質大量受損,由此才會在外觀顏色上留下做舊後遺症。

色系單調,發暗變褐。

毫無層次,色澤黯淡,沒有自然陳化的痕跡!

《4》

二、再從茶香表現看,散茶不應該有棗香。

棗香,是老白茶裡的網紅級香型。

但不是所有的老白茶,都會有棗香。

至少,對2011年的白牡丹散茶而言,無論它的儲存年份有多高,都不應出現棗香。

因為白茶裡的棗香,有真假之別。

真正的棗香,是白茶裡的稀罕香型,得來不易。

只有品質卓越,內質豐富,梗葉粗大的白茶原料(透過為高山壽眉)。

當它們經過傳統的加工方式,製作成白茶散茶後。

再存放一段時間,進一步壓成茶餅。

伴隨著壓餅的過程,白茶梗葉內部的果膠物、可溶性糖,部分析出後,附著在茶餅內。

在後期的乾燥密封等良好儲存前提下。

一餅品質卓絕,工藝精湛的壽眉餅,有擁有陳化出棗香的機率。

白茶裡,像白毫銀針,牡丹王等,沒有茶梗,沒有明顯葉片的茶,不會陳化出棗香。

與此同時,沒有經過壓餅的白茶,也不會陳化出棗香。

可以說,棗香是餅茶的專屬品。

如果在疑似做舊的2011白牡丹散茶裡,聞到了棗香。

那麼,很有可能是這款茶在加工時,加入了渥堆環節。

經過渥堆後,直接轉變了白茶的本質,加重了它的發酵。

從而,才會生出像養生壺裡煮了紅棗水,第二天放隔夜後,紅棗渣滓發出來的偏膩不清爽不新鮮的紅棗味。

但實際上,透過渥堆做舊出來的“假棗香”,和白茶自然陳化出來的“真棗香”,有著天壤之別。

前者,氣味不清爽,聞起來偏甜,不高雅,尾調略有絲絲悶味。

後者,茶香乾燥舒爽,甘醇味美,悠揚沉穩,聞起來特別舒適。

一真一假,一好一壞,判若雲泥!

《5》

三、從滋味表現看

如果是年份真實,品質有保障的2011白牡丹。

那麼按現在的時間往前推算,它已經是實打實的9年陳老白茶。

如此高年份的白茶,並且還是散茶的狀態,在市面上頗為少見,尤為珍貴。

但一款9年陳的老白茶,泡出來的茶湯風味,按茶友的描述是“滋味淡,湯感薄,不耐泡。”

如此表現,確實名不副實。

自然陳化,內質豐沛,品質出彩的老白茶,茶湯風味的最大亮點,在於湯感醇厚。

經過沸水的沖泡洗禮後,茶味物質們紛紛浸出,匯成一杯醇厚細膩的茶湯。

細啜一口,茶湯飽滿,漿感明顯,唇舌間能感受到湯水的包裹感,猶如米湯那般。

茶湯順滑,細膩,綿柔。

像是一杯極好的威士忌,入口綿柔,並不煞口,但卻很有力量,剛柔並濟。

等到喝入喉嚨後,才能在舒適過癮的回味裡,感受到它的無上美妙。

回甘生津,清涼舒適,回味無窮。

相比下,諸如茶湯寡淡,不耐泡等評價語,著實不該出現在一款老白茶內。

喝起來風味不佳,平庸無奇,沒有亮點的2011白牡丹。

可以直接證明,它的內在茶味積累寡淡,空洞,沒有內涵。

綜合前文的情況看,大機率是因為原料差勁,再加上遭受了做舊工藝的傷害,內質受損嚴重,才會出現如此明顯的風味短板!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款老白茶的品質是好是壞,唯有認真喝過,才能知道答案!

《6》

綜合全文的分析,那款所謂的2011白牡丹,實則是渥堆做舊老白茶。

渥堆,是熟茶的發酵工藝。

普洱熟茶的渥堆過程,是將曬青毛茶成堆厚厚的攤在一起,讓茶堆在溼熱的環境中發酵。

而對白茶的工藝而言,渥堆絕對是一大禁區。

白茶一旦渥堆後,原本的鮮醇甘爽風味特色不再。

更何況,白茶的渥堆,沒有明文許可。

基於年份作假,人為做舊,弄虛作假的白茶渥堆,絲毫擺不上臺面。

當茶友們在買茶時,可別放鬆警惕,要多加鑑別。

從色、香、味來斷定一款白茶的品質,是永不過時的方法。

眼觀、聞香、嘗味,三招下來,自然能分辨一款白茶有無做舊。

這一招,不論散茶或餅茶,一概通行適用!

1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亞洲首富私生活:住70億豪宅,砸14億嫁女兒,獨寵妻子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