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不是一本寫作指導書,這該是一部《被棄稿作者常犯通病大典》。
01.故事開始了從窗子向外看,遠處的戶外健身廣場上,一個小女孩(我們假設她是姐姐)掄動兩隻小胳膊轉著盤,玩得不亦樂乎。
另外一個小女孩似乎是她的雙胞胎妹妹,跌跌撞撞跑過來也要轉,姐姐把大玩具讓給了妹妹。
姐姐跑到旁邊看護她們的媽媽身邊,拉起媽媽的手,指了指大轉盤。
然後,姐姐就被媽媽抱起,掛到了轉盤下方,兩隻小手又開始抓著轉盤,隨著轉盤的轉動,一晃一晃,盪鞦韆一般。
妹妹看到了,又要學,然後,妹妹被媽媽又掛到了轉盤另外的一邊,倆姐妹開始玩起來……
透過窗子向外看的,是一位叼著菸斗的男人,男人微笑著,身體一動不動,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這一段文字可以作為一部小說的開頭。
雙胞胎是否與後續情節相關?不知道。
一個生澀的寫手的創作思路,僅限於可以推出故事的主角,至於倆女孩這個引子,呃呃,還沒考慮那麼多……
其實,對於精彩的可以吸引讀者的小說,任何一筆,都不應該是無用的累贅,而是密切配合故事主題,與故事息息相關。
若是懸疑類的小說,叼著菸斗的男人,可能是一名偵探,也可能是一個作案者。
若是溫情類的暖系列故事,男人,可能是孩子的父親,或者,是孩子媽媽的情人,或者,是孩子的老師。
若是心理學類小說呢,劇情則可以透過男人研究雙胞胎姐妹的性格來展開……
總之,窗外的兩姐妹就是當事人之一,絕對不應該是無關人物。
兩姐妹的存在不應該是作者為了彰顯男主的同情心、溫情的一面而設下的次要情節。
這是我從一本書中收穫到的心得。
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的寫作尚屬於津津樂道於無關情節的濃妝豔抹之中而不自知。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這本書:《如何寫砸一本小說》。
02.作者其人《如何寫砸一本小說》的作者,是美國作家霍華德·米特爾馬克和桑德拉·紐曼。個人理解,這本書稱之為《被棄稿作者常犯通病大典》亦不為過。
霍華德·米特爾馬克,《法定年齡》以及一系列兒童科普讀物的作者,曾在多家著作代理機構、書籍、雜誌出版社擔任不同的編輯職位,多有書評和隨筆發表於各大報刊。
桑德拉·紐曼,《蛋糕》、《唯一一件人人都做過的好事》及回憶錄《關於富人的傳說》的作者,在多所大學及作家工作坊教授小說寫作。
03.本書主要內容概略本書主要講的是,小說被拒稿,作者卻不明所以,指出,寫砸一部小說具體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與寫作指導類叢書不同,本書另闢蹊徑,作者以諷刺、調侃的口吻,詳述了寫砸一部小說涵蓋的方方面面。
“給出的不是規則,而是觀察結果。”這個“觀察結果”就是,“看了數百本尚未出版或因質量堪憂無法出版的小說”得出的。
書中結合被拒稿的原因分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講解:開頭、情節、細節、背景、角色、結尾……等。
在此,咱們就針對其中的幾個主要方面對本書或詳或簡地予以解讀,以饗讀者。
04.內容精讀剪輯在此,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對本書精華部分進行分析剪輯。
1)開頭:長話短說、單刀直入
“明確你所追求的目標”,不要洋洋灑灑千萬言、不要為後續故事鋪墊太多,以此來考驗讀者的耐心。
與後續故事無用的背景應全部刪掉,直接切入主題。
總之,開頭,需要簡明扼要,直達主題,無需過多鋪墊。
2)情節與角色:
任何角色的出現,都需要為主題服務,無用的,大刀闊斧地去掉。
書中提到了小說中的“壁爐上的口香糖”案例,讀者還在思考這個口香糖是為哪個環節做的鋪墊?
“它看上去那麼重要,讀者忍不住始終留意著,想著它什麼時候開始起作用”、“期盼著作者能做些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有一個個小型故事框架來自圓其說”。
結果呢,讀者被挑起的好奇心忍到最後,內作者卻對此無感,後續章節毫不涉及、不了了之。
本書指出,小說中出現的小的細節或者人物,都需要環繞整個故事的主線進行。不對冗餘的角色和情節做手術,會“鋪張開來佔據你的整部小說”。
同樣,在小說中出現重複的背景(反覆出現),也會降低讀者的觀感,抵消繼續閱讀的興趣。
增強故事節奏感、拒絕平鋪直敘。就需要為故事增加衝突,“引發懸念”。
增加懸念,給讀者帶來焦慮,請君入甕,不由自主將讀者代入其中,為書中人物擔心。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則讀之慾罷不能、如飢似渴。
3)如何呈現主角的高光時刻
裁掉冗餘後,需要最佳化故事主線與主要角色。但,問題又來了。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一個能夠引人注目的主角,所謂“主角光芒”,無所不能,在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
然而,對於寫作者來說,主角的高光時刻太過於突兀,也是被拒稿的原因之一。
為後面的高光時刻的出現,主角的某些專業技能需要在之前做好鋪墊(伏筆)。
與主角的高光時刻相匹配的另外一個寫作誤區:關鍵細節簡單略、反面人物輕鬆除。
主角光芒萬丈,臨危不懼,一個絕招,就險勝於絕境。但其中的關鍵情節呢?主角如何獲得的“超能力”?如何脫困陷阱?中間部分情節危難時刻,輔助的老二(男二、女二等)如何利用技助攻一臂之力?小說中並未提及。沒有情節詳述,一揮手,雲散霧盡,神一般的存在。
或許是“此處省略……幾千字?”好吧,既然作者省略了,那編輯也省略了,省得好事讀者瞎捉摸。
與主角的光芒萬丈異曲同工的是,對主角造成極端威脅的反派人物,某天一覺醒來想不開就嘎嘣死翹翹(自殺)了,然後,那邊廂,……讀者們還在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與劇中人物一塊兒想轍呢,遊戲“GO OVER”了!
好吧,讀者和編輯也只能對小說“OVER”了。
4)完美的角色,羨慕嫉妒恨;太過悲慘,則令人不適
故事可以超越於生活,但必然首先源於生活。
角色描述得過於完美,畫中人一般,不食人間煙火,平面化,則令讀者反感,
反之,角色遭遇太過於悲慘,“賣慘”級別的,後續環節,無貴人相助,絲毫看不到希望的壓抑,則令人不適。
第三,反派角色,壞則壞透,就是想做壞事,沒有人情味兒,邪惡無比、毫無人心,以便激起讀者義憤,但實際上,脫離了現實。
生而為人,七情六慾。難以逃脫情關,愛情、骨肉親情等。壞透了的角色,與太過完美的角色,同樣是平面化的,不食煙火氣的平面人物。
栩栩如生的角色在小說中必定是有血有肉的、立體的、難忘的人物。反派人物,他有他溫情的一面;正面角色,他也會有他自私的、排他的一角。
記得早幾年看過《千嬌百媚》(湯鎮宗、陶虹、吳毅將主演),其中的大反派是香港演員吳毅將主演的“九哥”。
九哥是劇中主角的死對頭,是大毒梟、反派大boss,但他同時也很愛玉媚。九哥深愛玉媚,玉媚卻為了復仇。
最後,玉媚將九哥引上了被抓的的不歸路。九哥最後一刻,仍然將玉媚送出車外,後,飲彈自盡。
很簡單,因為人物有血有肉,對自己的額對頭狠,但對深愛之人卻萬般不捨。
相反劇中湯鎮宗主演的男一則弱了很多,因為他“太好了!”,對不起,你是個好人,我們喜歡你不合適。
無論主角配角反角,要嚴謹細緻地打造。
與歷史相關的,要嚴謹,比如年代,比如歷史背景、風土人情等。
作者也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涉及到人物的專業知識領域,專業術語的運用要得當。
還有,要熟悉人物的不同階層,不能千篇一律。
總之,小說中塑造的角色需要正常些,既不能僅憑作者個人喜好興趣,亦不需要拎不清的天外飛仙。成功的人物,必有魂之所在。
5)關於愛情
“給你一張過去的CD,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 “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歌壇大姐大王菲的《因為愛情》宛若鶯啼百轉千回,聲音曼妙、樂曲纏綿,那些過去的回憶啊,那些甜蜜的愛情。
兩個人的愛情,需要長久和永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可是,書中的愛情,卻不該永遠老套。
為何愛上了他,因為他有一雙“鈷藍色的眼睛”?因為她有一頭“金色的長髮”?千人一面的愛,不是真的愛情。愛之奇妙,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潛意識,或一見鍾情,或日久生情,但總有個不同於旁人的理由。
臺灣電視連續劇(原諒我這個劇迷)《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如萍的父親之癖好,可詮釋“愛情”這個東西。
“父親”曾深愛叫“萍萍”的妹子,姻緣不到,萍萍死了。多情“父親”之後娶了很多妻子,每任妻子都有“萍萍”一樣美好的眼睛或相似容貌。甚至,所有的女兒,名字都有個“萍”字。
因為曾經戀人的一張相似的容顏,就搶回家為妻,不可謂不鍾情。對於某個人的某個人來說,愛情必定有其不與人同的特定原因。
愛之緣起,千變萬化,絕非千篇一律。所以,喜歡照搬的作者們,就不要作弄愛情了吧。
6)兩個人的獨角戲
既然愛情,是私有的、排他的、特例的,那好,我們就侷限於兩人。
這就又犯錯了。
書中有例,會議室的兩個人旁若無人的從悄悄話模式,隨著情緒的崛起而開啟了激烈爭吵模式,全然忽視其他與會人員存在。
難不成此處作者設定的是兩人與機器人開會?
“在這孤單角色裡,對白總是自言自語……”(許茹芸《獨角戲》),哦,此處是兩人的“你言我語”,別怕,你倆吵就行了,當他們都是冬瓜!
7)燒腦的設計思路
“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一定要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一個謎題緊接一個謎題,令讀者撲朔迷離中不能自拔,精彩吧?
又錯了!
過於燒腦的節奏,甚至拋棄了邏輯思維的框框,任思想脫韁在懸疑之原野裡跑馬,即使最後作者勉強圓回來,但讀者卻懶得去圓了。
隨著劇情的推進,結合故事情節推測作者思路,那是樂趣,後來幾乎不謀而合會心一笑,才覺得此書夠味兒。
但最後繞來繞去繞糊塗了,只能證明讀者太蠢,好吧,蠢笨的讀者不適合聰明的書,果斷棄書。
千萬不要為了懸疑而懸疑(折騰)。
8)結尾
結尾大多都是是揭開謎底、提煉小說主體思想的。
謎底解開,簡明扼要即可,摒棄長篇累牘。比如,懸疑推理類,會出現偵探詳盡解釋案情、作案手段等,這完全可以隨小說推進而逐步釋放。
更要杜絕說教式長篇。
無論詳盡的解說,抑或是教式長篇,均是狗尾續貂,只會招致讀者毫不留情的忽略。
05.總結上述內容,基本上是我個人認為的本書精華部分。從開頭、情節、角色、思路、結尾等方面進行了詳述。最後,本書還給出了寫砸小說的最後一磅重錘。
錯別字、冗長累贅的長句子、段落過密、字型過小、不合理的排版方式、不考慮出版社特性盲目投稿等等。
當然,這都比不過,與編輯直面的最糟糕的問詢信。
問詢信,是作者與編輯的首次直面會話,請一定記得:
勿過於囉嗦,勿過於幽默(不需要俏皮話),勿過於自謙(自揭短處),“女士,只需說出事實。”
書不在多,好書,一本足矣!
這本《如何寫砸一本小說》,“手把手教你避開200種創作誤區,用他人的錯誤為你的創作鋪路”,不談經驗,只談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書中所言“犯下任何一條罪行都能斷了你的小說出版之路,同時犯下幾條,則會將與你名字類似的作者的出版之路一併斷絕,因為出版方想要以防萬一。”
此書評寫的比較詳盡,但“書(評)中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還等什麼呢?趕緊看書去吧。
(我的名字“亦濃”——假如我出小說的話,您的筆名請千萬避開雷區哦,嘿嘿嘿……over)
#觀止讀書會##閱讀的溫度##讀書#@歷史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