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臺灣“傳播通訊委員會”已磨刀霍霍,準備對傳播媒體上的簡體字開罰,罰金高達100萬元新臺幣;臺文化部門也宣示2月1日以後,所有先行以簡體字出版的書,欲在臺灣發行繁體本,必須透過審查,方能核可免稅;再則是臺教育部門針對華藝線上期刊論文網開刀,將調查其是否可能有陸資介入,民進黨在2022年“地方選舉”即將到來之前,又“超前部署”,準備營造一個“抗中反中”更肅殺的氛圍,以為選戰主軸鋪路。

在這一連串的前奏曲中,有關中文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爭議,其實是民進黨最大的盲點。長久以來,臺灣社會從“反中抗俄”到如今的“逢中必反”,中間雖有過一段曇花一現的“繁簡共榮”現象,為了因應兩岸頻繁交流,還特別教人辨識簡體字。但基本上都是將簡體字鄙視為“殘體字”,並以其作為大陸破壞、摧毀傳統文化的一項罪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謂的簡體字就是專屬於大陸的。

中文字分成繁簡,本來就是漢字在流傳過程中的普遍現象,無論是繁體、簡體,其實都是同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環,筆畫固有多寡之別,實際上卻是並無軒輊的。其中的草書,其實就是“簡化”得最徹底,但也是最具藝術美感的。

簡體字的最大優點,在於書寫上的便利,蔡英文曾在寫給陳明文的信中也大量寫了簡體字,足可證明簡體字的優點。但是,許多人因為對大陸的嫌厭與恐懼,因此其主張推行的簡體字也遭到池魚之殃,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民進黨內未嘗沒有能夠辨析文字源流的人才,卻為了高張“反中抗中”的大纛,針對簡體字開刀,表面上說得理直氣狀,其實是在與大陸的文化競爭上未戰先降,將簡體字無條件奉送給大陸,自我閹割了。

以此而論,臺灣“傳播通訊委員會”企圖對傳播媒體使用簡體字加以裁罰,以“寓禁於罰”,就是毫無意義,殺雞而用牛刀,其背後的考慮,就非常可議了。

這應該是蔡“政府”言論管制的第一步,宣示的意義大於實際操作,接下來的行動,顯然就是對大陸出版品的限縮,啟動早已塵封許久、不合時宜的“審查制”,臺文化部門查禁《等爸爸回家》的大陸童書,已見端倪,後續的動作必將更為嚴格,而最終必然會走上禁止簡體字或是由簡轉繁的大陸書籍在臺灣流傳。(本文摘編自臺灣《中國時報》,作者林上雋為大學教授)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思享大咖說丨拜登和特朗普沒區別?北約南海挑釁?他們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