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俾斯麥號作為海軍歷史上著名的戰列艦,無論是它的作戰效能還是歷史故事,都值得學者或者軍迷們好好地探究一番。過去很多文章都稱俾斯麥號單艦戰鬥力爆表,厲害到讓英國皇家艦隊都害怕,所以丘吉爾才下令一定要殲滅俾斯麥號,為此不惜調動決戰規模的戰艦,那麼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今天我們來簡單談談這件陳年往事。
首先要肯定的是俾斯麥號戰列艦確實擁有不俗的戰鬥力,並且德軍艦員的水平和戰鬥意志也很值得人佩服。俾斯麥號作為一艘如此大型的戰艦,它的開工建造肯定無法做到悄無聲息,英國的情報部門早就注意到了這艘戰艦,隨著二戰的爆發,評估德國海軍實力的時候肯定要把俾斯麥號算在內,並且預測德國海軍接下來會有哪些大的戰略部署。
俾斯麥號戰列艦在1940年8月24日才服役,考慮到艦員的培訓和適應等,做好戰鬥準備已經是幾個月後的事情了,事實上它也確實是幾個月後才正式執行作戰任務。
當時擺在英國面前的就是一個大麻煩,當時的盟軍剛剛經歷了慘痛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甚至不惜犧牲盟友的利益儲存實力。既然選擇了與德軍戰鬥到底,那就必須準備周全,比起幾十萬陸軍兩手空空的回到英倫三島,英國手中還有空軍和海軍兩張牌。
此時的英國最需要的就是勝利,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勝利,尤其是當時盛傳德軍將要發動跨海登陸戰,人們對德軍的恐懼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這種時候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出現就成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既然俾斯麥號戰列艦被德國當成海軍象徵,那麼就將這個象徵放大,讓老百姓感覺打敗了俾斯麥號就像打敗了德國海軍一樣,既有戰術上的勝利,也有戰略上的意義。
那麼英國皇家海軍真的會害怕俾斯麥這一艘戰列艦嗎?二戰剛剛爆發時,英國手中有伊麗莎白女王級、納爾遜級、復仇級等十多艘各式各樣的戰列艦,加上一眾戰列巡洋艦和航母,即使是分散了一部分到地中海,與德國海軍艦隊大決戰也不會吃虧。英國倒是比較擔心德軍的海上破交戰,這些戰艦被分散投入到大西洋上攻擊商船,不僅造成損失,而且難以追蹤圍剿。
綜合各方面因素,將俾斯麥號戰列艦扼殺在“搖籃中”就非常的有必要了,接下來的事情發展整體上朝著英國期望的方向前進,俾斯麥號先是在1941年5月23日被巡洋艦發現蹤跡,次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組成攔截小隊與之遭遇,初戰失利後,配有航空母艦的英國本土艦隊與地中海H艦隊對俾斯麥號緊追不捨,一副誓要死磕到底的樣子。
戰鬥發展到這種局面,其戰鬥意義對於雙方來說都已經不尋常了,丘吉爾作為英國方面的核心,幾乎就是作戰命令的直接釋出者,而俾斯麥號那邊甚至直接向元首發電報彙報戰況,表面上是海上交戰,實際上是兩個國家領導人在較勁。
假如俾斯麥號逃出生天,單艦在皇家海軍的圍剿中殺出重圍,其本身的宣傳價值恐怕跟德軍進駐巴黎差不多。英國自然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不管花費多大代價,也不怕別人嘲笑皇家海軍以多欺少,戰鬥勝利最重要,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能以“俾斯麥號太強大”作為藉口,丘吉爾在戰鬥結束後確實誇俾斯麥號“這真是一艘可怕的軍艦”,既然這麼強大的敵人都被打敗了,那勝利就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