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部《重返狼群》書籍,因為是真實的事件記錄,看的時候就會不只動魄,更多的是揪心。

整部書籍分上下兩部,從若爾蓋草原起,從若爾蓋草原結束。這期間,李微漪從一位無憂無慮的少女,變成了一位“狼媽”、“狼奶奶”,從一位城市80後野生動物女畫家,到若爾蓋野生狼保護站站長。

本已命喪黃泉的小狼,被執著的李微漪尋到,救起,再教它重返狼群,李微漪撫育小狼後,成熟時期帶它重新回到草原,更像一部攝像機,用眼用心帶我們領略了草原生態鏈的優勝劣汰,以及人與自然在失衡的破壞等等嚴重的問題。

然而整個過程,最讓我驚心動魄的確實,小狼在城市裡圈養的那四個月時間,住在成都的居民樓裡,格子樓間,隨處有不懷好意的人類,也有毫無保護能力的幼童,這其實是個煎熬的矛盾心理過程。

揪心,是因為我是人類害怕受到傷害,痛楚,是因為狼竟有與人性相通的部分,情感。

“東郭先生”的恐懼?

小狼被叫做“格林”,是因為《格林童話》裡有諸多狼的故事,而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大多都是最先透過故事書知道這個生物的。

中國孩子無人不知“狼來了”、“小紅帽”等故事中狼形象先入為主的兇狠、殘暴。李微漪能深入狼窩救小狼,這一地步的行為就讓人汗顏。

明朝馬中錫寫的 《中山狼傳》晉國大夫趙簡子到中山地方打狼,為民除害,狼中箭逃跑,求救於東郭先生,東郭先生千方百計地救了狼,結果狼恩將仇報,反欲吃掉恩人東郭先生。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道理勝於情節本身,告誡人們:狼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對待它們決不能心慈手軟,不能被其假象所迷惑,而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它。 這就是“東郭先生”的典故。

李微漪受教育自然知道這個道理,至少也會畏懼,但她為何毅然決然主動尋狼窩,救小狼呢?

這和她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有關。一次是中學畢業和驢友去草原窮遊,獨自面對幾隻灰黃色的狗,相互對視一陣後,聽見車聲狗跑開了。

後來她才知道這是狼,雖然心有餘悸,但顛覆了她對“狼”的認知。

還有一次是去重慶動物園狼山遊玩,她越過電網,跳進狼群與狼來了一次親密接觸,生平第一次撫摸狼,也安然無事。

所以,當她在若爾蓋草原得知一群剛出生的小狼失去父母,生死不知的情況,不是她有多勇敢,而是一種對狼的認知和情感佔據本能。

在若爾蓋草原的牧民們,與狼生活在一片草原,也是內心矛盾重重,狼兇狠偷羊,卻是讓狼崽活下去,同樣,牧民同情動物,要也要設定機關防狼,這也是出於自我保護的人之本性。

我讀到李微漪救助小狼時,也是充滿了矛盾心理,小狼毫無殺傷力,但它終究會長大,小狼無辜,但誰又能保證他不會侵犯人類的區域?

狼被圈養在空中溫室中

格林童話發生的故事幾乎沒有城市,森林與魔法與動物,三者形成人類頭腦限定以外一篇神秘而廣闊的世界。

李微漪要回家,只好帶走小狼回成都的家中,入了城就要遵守城市法則。狼與人類不能共處一個空間中,這個定律無法打破。草原牧民也是和狼雖交涉甚多,但也處於防禦防守,保證自己和羊群生命為前提,見面必定是一場搏鬥。

李微漪帶狼回到城市,這個決定就是危險的,防禦變成主動代入,對於狼和人來說都是顛覆生命的一種嘗試。

李微漪也恐懼“引狼入室”的危險性,但小狼對她如兒子對媽媽般依賴和乖巧,暫時的無害,讓她毅然決然回到城市。當然,也因有幼崽狼和狗在形體和行為上有很大的相似處的幸運。

小狼在三個月內城市房間裡的生活,是李微漪描寫很生動的一部分,有種錯覺像一部寵物日記,散發著養育者的母性光輝,小動物與小孩確實有很大相似,善於察言觀色,天然淘氣,又混雜著恃寵而驕的萌愛。

被隔離的小狼格林一天天長大,逐漸散發出它獨有的個性,也和狗類分道揚鑣。智力勝於貓狗,桀驁不馴勝於某些人類。

還是讓人心驚膽戰,格林天性使然,逐漸慾望開放:魚類、肉類、老鼠、李微漪割破手指滴下的血,嗜血垂涎那一剎那,我的大腦中不斷在做“停止”的暗示,這太危險了。

有一次格林在電梯間,熱烈的和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士打招呼,女士狠狠的用高跟鞋踩了它的腳,格林第一次受了重傷,來自人類,從此以後聽見高跟鞋都害怕。

這樣的女士確實是太驕傲沒素質,但我有時候會想,如果這位女士知道它是狼會作何感想?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微漪”,人性中沒有善待狼的這一條道德規範,尤其在城市法則中,無法要求他人給予高於人性的愛心和善良。

我更焦心的是格林個子越長越大,本能性情越來越被激發出來,它行動開始處處受限,也驚擾了人類正常的生活。

李微漪和亦風商討該把格林送到動物園還是去郊外平房中隱藏,我希望它回去,回到它的家——若爾蓋草原。

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在《獵人筆記》中寫道:“你無論怎樣喂狼,它的心總是向著樹林。”

各自為家,各自安好

李微漪終於把格林帶回草原了,從出生幾天就被帶走的格林,果然從觸碰到草的一剎那就飛奔而去,他的速度遠超於人,他的行動得到了大自然的守護。

這一瞬間,我的心就坦然了。不僅僅是作為人類,害怕李微漪成了東郭先生,而是與幾個月的城市生活對比,更清晰對於格林來說這裡才是家,才是它自由幸福之地。

人類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狼有狼的生存之道,融合是因為救助生命,分開是為了各自安好。

世界上到處都發現了“狼孩”,有些是被狼叼走,有些是被遺棄獲得狼媽媽的救助而倖存下來。換位思考,我們就會感受到狼裡也有好狼,它們也有情感,當然也會在特殊環境做出不得已的決策。

回到草原,我們隨著李微漪的探索指向了人類真正該思考的問題——生態危機。我們在讀《重返狼群》時,是站在救助者的上帝視角去憐愛小狼。

而事實上,我們也同時是個破壞者,盜獵、過度牧養造成草荒,這才是《重返狼群》這本書直指的真相。而這真相,是經過了八年後,李微漪因為想念格林,重返草原發現的恐慌。

“格林現在八歲了,當時我們分別的那個山樑現在修起了農家樂和觀景臺,草原上很多地方都在慢慢沙化。”李微漪對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感到惋惜“很多看過書後去若爾蓋草原的讀者,都跟我說書裡描繪的美麗草原早已不復存在。”

作為普通讀者,狼在隔壁鄰居家確實讓我恐慌,即便我讀到了他們之間真摯的細膩情感,這一段城市的日子,確實讓我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感到環境的不安,並不贊同李微漪這樣勇猛的做法。

但是回到草原,我為那些破壞者感到羞愧。

依賴大自然的遊牧民族自古有一套進入自然生態平衡的方法,不打擾,不迫害,他們像“丁真”一樣眼裡汪著清澈與真性情。

城市裡的人卻為了一己私利,開著車帶著血盆大口眼裡滿是商業鏈,不管不顧的破壞了一切,逍遙於沒有城市法則的暢快淋漓中。

這才是人類正在做的最危險的行為,比在樓裡養只小狼要後果不堪設想。

作者介紹:榮榮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印度男孩阿南德2020年12月的預言是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