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為什麼菩薩要留一絲有情在人間,而且一直在苦難的煎熬中游化。

菩薩之所以比聲聞緣覺更美更動人,那是他們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於這樣的在乎,追求事事圓滿不是菩薩的志向,菩薩的志向是恆常保持一個有希望的觀點,生生不息。

——林清玄

插花是一件“絕地逢生”的事情。

比如,蘭花,生長在懸崖斷壁上;比如蓮花,在泥汙穢地裡開花;比如仙人掌,在黃海沙漠裡刺人眼目;比如梅花,在冰雪寒天,傲然綻放。

這些花,因為做到最決絕,最驚人,就被我們俗人看成了禪意。

不圓滿,才是禪心。留一些缺憾,才更美。

01缺憾比圓滿更美

林清玄先生有一位學插花的朋友,在她眼中,學習插花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一件事。

她發現老師們插花總是一朵、三朵、五朵等等單數,卻從未有二四六七八的數目,這讓她很疑惑,為什麼插花要是單數,成雙成對不是更好嗎?

於是,她懷著這個疑問去問了老師,那位老師說:一三五七九是單數,插出來的花叫做“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於不圓滿,才顯得有希望。雙雙對對的插花叫做“死花”,因為太滿了。

這段話讓先生很感動,原來缺憾可以這麼美好,永遠留下一絲絲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我們做事總是期待圓滿,然而,圓滿以後就再沒有了盼頭和希望,這時候,缺憾反而顯得更美,更靈動。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生生不息的希望嗎?

02體會到缺憾,才能更深刻的感受美好

生長在懸崖斷壁,汙泥穢地,黃海沙漠,冰雪寒天,這些環境裡的幽蘭、清蓮、仙人掌、寒梅,它們處於憂患之地,卻將美帶給了人間。

而,我們也正是因為體會到了它們的憂患,才更加感受到了美好。

正如,我們過日子,如果沒有在憂患時感恩的心,何能體會到平安的歡喜呢?

或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不是一個空句子,而是生命的總其成,我們每天不都是悲欣交集嗎?每月每年不都是悲欣交集嗎?悲與欣有如形和影,幾乎是不可分割的。——林清玄

林先生曾經寫過一句偈:歡喜平安日,感恩憂患時。

水滿則溢,花滿則謝,月圓則損,這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純金,有一絲缺憾,更美。

03受苦也是一種好

佛家裡的受苦,是慈悲心和智慧心勇猛生出的激素。

自己受苦,讓我們生出菩提,看到他人受苦,使我們悲心流露。

受苦的好,在於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正受苦,就無法體會真實的快樂;在於有大痛苦的人,才能得到大解脫;在於菩薩畏因不畏果,凡夫畏果不畏因。——林清玄

或許受苦的魅力就在於,只有真實地體會到苦痛,才能刻骨銘心地立下願望,從深陷的泥沼中拔出雙足,才能體會到陷入泥沼中的無力、無奈和無助!

所以,連林先生也在感慨,呀,受苦真好!生命不能沒有風雨,風雨來時又如何?

不要阻止風,應將此身化為風;不要制止雨,應將此身化為雨!

04不要為失去而傷情

紅樓夢裡,林黛玉葬花,一句“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惹得人無限憂傷。

林先生看黛玉葬花時曾覺得黛玉有一點小題大做了,花落了就落了,有什麼值得傷感的?

因為當時他的父親為了增加家用,曾經種了了一畝玫瑰,可是,花種得好,卻滯銷了,到最後都懶得去採,只能讓玫瑰田荒在那裡。

於是,那兒成了林先生兒時的樂園,田裡各色花瓣,紅的,白的,黃的落了滿地,用掃帚一掃一簸箕。

所以,雖然他也會為花瓣掉落而傷感,但絕對不會痴到去葬花。

長大一點,我更知道了連花草樹木都與人有情感、有因緣,為花草樹木傷春悲秋,歡喜或憂傷是極自然的事,能在歡喜或悲傷時,對境有所體會觀照,正是一種覺悟。——林清玄

不要為失去而傷情,因為這都是自然的事。一朵花的開謝和一個人的成功失敗沒有兩樣。

如果不能回到自我,那就讓心明淨,知道成敗都是尋常事就好。

05結語:

《華嚴經》 裡說,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林先生呼:讓苦難中的人世互相點燈,來看黑暗中的至寶吧!

事事如意就如插花裡的“生花”,永遠抱著希望,或者說是“受苦真好”,讓內心有著大慈悲。

用如意的、光明的、廣大的心來應對生活,活著一日就盡一日的本分,無怨無悔,對心對境,不為俗情遮埋,如是而已。

——林清玄

《如意菩提》這本書,就是林先生在感慨生活遭到動盪時,所表達的喚起生命裡的陽光。

這本書,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人生遺憾之美,給處於迷茫中的我們以領悟,“平安處有禪悅,動亂裡何嘗沒有法喜呢”?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做到事事如意。有缺憾,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發現生活的美。#情感#

3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3大訊號曝光,美國已到無可救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