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國的鬥爭之下,巴爾幹的各民族都認為自己才是巴爾幹的主人,其他的都是反賊與分裂主義者。因此都希望建立以自己為主的新國家,比如塞爾維亞統合南斯拉夫的夢想,希臘的大希臘計劃和保加利亞試圖建立的大保加利亞。錯綜複雜的關係與矛盾在義大利從北非下場參戰後,被瞬間激化,巴爾幹各族決心率先清算奧斯曼對巴爾幹幾個世紀的統治。因此巴爾幹各國組成同盟準備合縱攻打奧斯曼。而在巴爾幹背後站著的是俄羅斯帝國,而奧斯曼則正在接受德國人的拉攏。
在做足外交準備後,黑山率先對奧斯曼宣戰。隨後巴爾幹各國一擁而上,紛紛對奧斯曼宣戰。但各國並不是以聯盟的形式有組織的進行攻擊,而是一窩蜂的向自己心儀的土地衝去。黑山進攻阿巴尼亞北部,保加利亞攻打東色雷絲,塞爾維亞和希臘瓜分馬其頓。老朽的奧斯曼帝國雙拳難敵四手,被巴爾幹小國群毆之下,連戰連敗,可此時的外交環境卻發生了鉅變。俄國見保加利亞直逼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大驚失色,俄國要的是俄國控制的君士坦丁堡和砸爛控制黑海艦隊的鐵鏈,不是把黑海艦隊的鐵鏈從土耳其手中轉移到保加利亞手中。因此壓迫巴爾幹同盟停戰。而奧匈對塞爾維亞的高歌猛進也萬分不滿。奧匈要的是奧匈和維也納成為南斯拉夫人心中的燈塔。而不是塞爾維亞和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這是跳的越高,維也納的磨牙聲也就越小。因此奧匈也力求迫使巴爾幹同盟停戰。同時要求停戰的,還有事不關己的德國,他們正在拉攏土耳其連防線都有德國工程師的參與,可見對土耳其用心的程度。因此此時見到土耳其連戰連敗,也迫使巴爾幹同盟停戰。列強的逼迫迫使巴爾幹同盟放棄了對土耳其的繼續清算。在隨後召開的倫敦和會上,巴爾幹同盟的利益需求和列強的要求出現了分歧。塞爾維亞希望建立一個統合南斯拉夫人的大塞爾維亞。這與奧匈是否統合南斯拉夫人的要求衝突。
因此塞爾維亞一直希望吞併的阿爾巴尼亞被奧匈強勢保住,成為獨立國家,斷了塞爾維亞獲得出海口的夢想。俄國名義上支援塞爾維亞但實際上也暗自坑害塞爾維亞,迫使塞爾維亞讓步,這是因為俄國要的是統合在俄羅斯旗下的南斯拉夫和巴爾幹,而不是獨立的塞爾維亞控制下的南斯拉夫。因此也暗地裡給奧匈點贊。而其他巴爾幹各國的利益遭到了大國衝突,都遭到了強勢否決,這讓巴爾幹各國分外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