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秦賦》,適合中年以後看。因為,緩慢,因為臺詞後面,需要理解的東西,非有閱歷之人,不能感受其洶湧。

所謂靜水流深,說的便是人心,便是格局。

歷史從來不是用來看的,真正懂歷史的人,都是以心換心,都是似親嚐了歷史煙塵般凝重,而後才能更清晰的瞭然現在,無懼未來。

我們大多,凡夫俗子,面對紛爭戰國,一驚一乍之餘,頂多搏個喝彩。

於我而言,小時受祖母太婆官宦書香影響,對歷史浸淫不少,頗為喜愛。只是所感,多因世事變故,而變得略微悲觀和狹隘。比如看《大秦賦》,就更多的是作人心揣摩而已。

01

李斯,從不掩飾自己的大格局。

李斯大才,天下人皆知。在未入局之時,便篤定只為能一統天下的王服務。這種篤定背後,並不是狂妄自大,實則深藏了李斯的判斷。

第一,看清了天下歸一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就這一看清,就必須得有分析時勢的能力,需要眼光,需要格局,需要一點天下蒼生的念頭。

第二,看清了自己。看清自己是一個人擁有格局的第一關。只有過了這一關,才能有能力讓自己跳出迷局,給自己定位,給自己方向。所謂繞樹三匝,到底可依何枝,便是需要看清自己的能耐,看清所處之局,才能找到那根能讓自己發光的樹枝。

李斯,沒有秦始皇,無法成就李斯。

因此,他一開始就不是那個可以隨便依附的門客。對呂不韋,也是直言其專權的利害。只是,咱們的呂相迷失在了自己的人心慾望裡。

02

呂不韋,被譽為最成功的商人。有人說,呂不韋,成也趙姬,敗也趙姬。實則偏頗。

第一,呂不韋相中嬴異人投資,是經過縝密研究分析的。

華陽太后無子,需要過繼一個嫡子,嬴異人合適。過繼嫡子需能為華陽太后掌控,質趙多年的嬴異人毫無背景,合適。此外,嬴異人是替父質趙,情感層面,也更容易被接納。

第二,呂不韋迎來政治上的顛覆,真的是偶然,全賴秦始皇老爹和爺爺死得快。要不然,那兩位做王都做個幾十年,早沒呂不韋什麼事了。這就是所謂天命。

第三,趙姬只是個禮物,如果敗在趙姬,那一定是錯了。呂不韋敗在了權力遊戲裡,敗在了人心慾望裡。

同樣是禮物的嫪毐,呂不韋低估了嫪毐之於深宮裡的趙姬的意義,尤其是有兩個兒子之後,本來是趙姬以權力優勢玩弄嫪毐,而後變成了嫪毐以孩子為名,掌控趙姬。本來是呂不韋以絕對的智商和權力,擺弄趙姬。一旦趙姬的權力被外力控制,一樣可以成為別人的武器,比如秦王就把這個武器用得得心應手。

就像王翦說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樣適合權力遊戲。

呂不韋,終歸慾望過多,格局便被拖累了。

03

華陽太后,一個略有格局的女性,只是終難望宣太后之項背。

華陽太后,實則代表了大部分人的人心與格局,想要作為,卻撇不掉私心雜念,又誤把私心雜念,當成手腕智商。

第一,華陽太后屬有決斷的女性,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比如一直給太子老公出謀劃策,甚至拍板決策,很有當年宣太后的政客底氣。事實上,能做到這些,已是很有些了不起了。只是在決斷背後,華陽太后的格局就暴露了弱點。

第二,任人唯親,比如其弟,庸碌,甚至愚蠢,但是華陽太后,居然還想讓其做丞相,這絕不是一個有格局的政治家做的事。

第三,在是否認嬴異人為嫡子這件事上,充分暴露了其政治短見。一個秉性純良,不諳政治的韓夫人,即使做了王后,也不會成為她控制嬴異人的棋子。所有的政治史,似乎都在宣示一件事,真正的權力,都是時與勢,是對時勢的精準判斷與借勢。

其實,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華陽太后的位置上,有才幹,但有盲點。最後,你能不能跳出來,取決於對自己盲點的認知。

04

歷史滾滾向前,三千里路雲和月,我們看不清的是煙塵下的人心。

我們看清了人心,便也有了格局,那是不囿於一己之得失,不困於人情之繁複,不限於今日之成敗。

一切向前,歷史便也清晰了。

1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笑不笑由你126,女人和屋子都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