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上流階層憑身份入學,貧困階層靠政策入學,中產階級自然成了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那群人,這對他們有何公平可言?於是很多家庭面面對印度的教育制度,只能挖空心思,有的人購置學區房,有的人利用奢侈品喬裝上流人士,有的為了入學配額選擇扮窮。
Mehak夫婦有一家服裝店房,年收入十萬美元,在印度屬於中產階級。為了兒子 能夠接受好的教育爬到更高的階級,Mehak說服了搖擺不定的丈夫,"在我們國家,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成為這個階級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好的學校讀書。"看來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樣啊。於是拉吉夫婦為了兒子的美好未來,開始了搶奪名校配額的浩大工程。跟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一樣,他們為了孩子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為了兒子能夠快速融入上流社會,乾脆舉家搬遷到學區房,這一舉動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倒欠著銀行20萬美元,而Mehak夫婦門店的月銷售額還不足5000美金,在扣除每月1500美金的房貸後基本上所剩無幾,平時裡還有家庭花銷讓Mehak的家庭還陷入了拆東牆補西牆的局面。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次壓上全部身家的博弈,是一場家長於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是孩子與孩子的競爭。
如果你以為購置學區房就能順利讓孩子入學,那你可大錯特錯了。名校配額在印度十分稀缺,毫不誇張的說就像世界上罕見的藏羚羊。學區房只是教育部分稽核的門檻,在之後工作人員會安排入學家長進行面時,從而再進行篩選。
為此Mehak夫婦為此還專門報了富人班(提升衣著品味等),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可笑,但是這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事件。授課培訓班的老師,一般也都是孟買市的貴婦,她們穿著香奈兒的新款外套,提著愛馬仕的鉑金包,搖曳生姿散發著資本家的味道。而這種味道就是上流社會的專屬,也是名校最喜愛的。為了面時成功,Mehak夫婦開始著手這些昂貴的奢侈品,但是數千美金的價格讓他們望而止步。他們現在已經被房貸僅僅套牢,已經喪失能力再去支付奢侈品。
如願在面試途中Mehak的Hermes鉑金包引起了考官注意,其中一位女考官甚至眼中閃著光芒,畢竟這款配色的鉑金包可是她挑選了許久呢。可即使這樣兒子也沒能成功入學。理由竟然是——"學校不想錄用服裝店店老闆的孩子"。因為門店商販不是所謂的"上流階級",所以子女也連帶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機會。
如果說,重視教育的理念和不惜一切為孩子求學的心情,讓人們覺得有共鳴的話,孩子入學時,校方對父母的嚴苛考核,則讓印度中產階級們扎心了,孩子由於父母"不夠格"而無法進入好的學校,已經成為印度教育的普遍現象。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留給貧困學生。於是,Mehak夫婦在假裝上流人士之後,不得不搬到貧民區,開始了扮窮生涯,為兒子爭取寶貴的入學配額。25%的配額相對於龐大貧民階層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學校不得不依靠抽籤決定,大部分沒被抽到的貧民就失去了機會,除此,在這些已經少的可憐的名額裡,還被Mehak這樣的中產階級,非法佔用,最後,極少數幸運進入名校的貧民學生,也大多不能順利畢業,因為名校教育早就被包裝成針對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各種名目的高額收費層出不窮,足以逼退這幫窮學生。拉吉第一次為兒子報名時,缺乏經驗,結果排在了很後面,因為很多家長都提早排隊,有的甚至頭天晚上8點就在這等候,這陣仗,堪比中國春運,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然而煞費心機,Mehak還是無功而返。
有錢難買入學名額成為印度名校的悲慘現象。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味等等也要納入考量,考核由筆試和麵試兩關組成,非常嚴苛。而這些入學條件,都和孩子本身的資質無關,第一關看父母的經濟實力,第二關看父母的各項素養,所謂的招生,看起來更像是在招學生的父母,確切的說,是篩選出哪些孩子的父母來自上層階級。說白了,印度教育就像做生意,學校積極挑選一些能夠獲益的"顧客"。因此,下層階級出生的孩子,根本沒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那麼"教育改變命運"在印度也就成了無法攻破的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