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個人活著,總不能跟社會脫離來生活。即使在原始社會也是群居的。社會生活,當然有大家共同所認知的規範,法律就是最明顯的。除了法律以外,一個人的認知、思惟、判斷、情緒、行為、等等精神心理層面,也都有為一般社會大眾所共同接受的規範或標準(常規)。當然不可能大家都有完全同樣的唯一標準。說個笑話,如果每一位男生或女生都以同一標準去選擇物件時,天下不大亂才怪。但是,如果離大家所共認的標準太離譜的話,就會和一般社會格格不入,被認為違常或異常。這一種情形從最嚴重的精神分裂,和躁鬱症到行為違常、性格違常、憂鬱症、精神官能症、心理不平衡等種種病狀都有,也有輕重之別。這些病狀,跟一般所謂身體的疾病不同。身體的疾病是個人的問題,不會影響到社會上的其他人,但是這些精神和心理上的違常,不但讓一個人不能適應在社會上跟一般人共同生活,造成自己的不幸,還會對一般社會造成不利影響。明顯的精神疾病還可以用藥物或精神療法正面去做治療,但是一般所謂的人格或心理疾病,有些學者認為其嚴重度,還不到疾病的程度,是介於正常人與精神疾患之間的一種狀態,又因其特性而不容易成為治療的物件。

所謂人格,在一般常識上是指品行、品性、品格而言。譬如說,一個人人格高尚是指一個人的品格道德高尚,跟在這裡所要說的人格不同。在心理學上所指的人格,是指一個人的特質,是指一個人的思考、情緒、行為的特性而言,就是一個人的「個性」,也就是一個人外在行為、內在的情緒、思考邏輯所呈現的一種狀態。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人格形態 - 「個性」,但不能有人格障礙或疾病。人格障礙,就是指一個人因為「個性」的問題,很難適應社會生活,造成在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上,時常遇到困難、或造成痛苦和傷害,而且這些人,常使用心理防衛機轉,來掩藏自身的焦慮和憂鬱,所以自己也不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起伏,又無法相信別人,缺乏同理心,所以很難了解,和體諒別人的處境,所以也難以體會,自己的行為為什麼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傷害。

有關人格違常的原因,大多學者認為跟遺傳、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家庭教養幼兒過程的問題,以及學習歷程的異常,是主要原因。精神病學、心理學、社會學界一直很重視,青春期和家庭環境因素的關連,因為青春期,正是人格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

人格障礙,學術上有很多分類,不在這裡詳細說明。但是它們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就是從年輕時就發病,也常常持續終身,面對壓力時缺乏彈性,而出現適應不良的反應,行為乖張、極端、不成熟、率性、自私。因此在工作上,時常遇到嚴重的困難。在人際關係上,很難真正的愛人,也很難真正享受被愛、被關懷的感覺,常常引起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容易在有意無意中惹人生氣、使人感到苦惱。而且對於本身的乖離行為,不但無自覺,反而自以為是,言語常自我矛盾,常將自己引起的後果歸咎於他人;因為如此,外人當然不願來自找麻煩,終身活在自以為是的孤獨世界裡。教育部也曾對性格異常暨行為異常作過正式的界定:所謂性格異常,係指在青少年或兒童時期,由於體質、生理、心理或長期外在環境因素之影響,造成人格發展之缺陷,導致生活內容、思考方式或行為表現僵滯或偏差者。這種現象通常持續到成年,而行為異常,則係指在生活環境中所表現之行為,顯著異於生活常規或年齡發展常態。

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的固持己見、妄想被害、嫉妒心、無安全感、不信任感、反社會等等。這些因心理或情緒因素,常造成自己的不幸也造成人際、家庭、團隊、社會關係的困擾,對別人造成傷害,只是輕重有別,但應該予以治療。

心理治療、協談、諮商,是針對於這些因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療方法。

在先進國家,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有些心理不平衡的時候,就會自動去找心理治療師或者是諮商師做心理治療,而別人也不會以奇怪的眼光去看,跟生病找醫師治療是一樣的。但是在臺灣就不一樣了,社會的認知還沒有達到這一水平,很少有人自動會去找心理治療師(諮商師;協談師)的。其實,因孩提時,或生長過程中,因本身身體情況、家庭環境、父母的影響、學校環境、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心理疾病比比皆是。媒體上所報導的社會上的種種事件,也可以說,很多都是這些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如果這些人有自知之明,能夠自己找心理治療師做治療的時候,對社會、家庭和病人本身都是一件好事。

現在心理治療,有幾種學派或型別。依照實際參與心理治療的物件來分類,心理治療可以分為:個別心理治療、婚姻治療、家族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等;而依照治療者在進行治療過程中所依據的治療理論與觀念,以及治療本身的內涵來分類,可以分為:分析性心理治療學派、行為治療學派、認知治療學派、催眠治療、理情治療、溝通分析治療學派、完形治療學派、心理演劇等。無論哪一種治療型別或理論學派,心理治療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使接受治療者的情緒有發洩的管道,且有被瞭解及支援的感覺。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要協助接受治療者,修正不正常的行為型態(如酗酒、不成熟的人際關係、率性、猜疑等)、培養適當的自我概念(認清自我的特質、不自大、自誇或自卑),而增加其思惟的彈性度等。

一般說來,在國內,目前的心理協談發展中,有些人認為同性別的協談,是較有效果,且是必須的,而異性別的協談,則可能有一些潛在的困擾。實際上,協談師和來談者是同性別時,心理協談的效果可能較好,因為許多同性別的來談者,或當事人可以較自由、無顧忌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覺,尤其在治療者與來談者同為女性的時候,更是如此。然而,有些學者,則不一定贊成這一種想法,他們認為異性別的心理協談,與同性別的心理協談同樣可具有強而有力的療效,甚至有可能對來談者更有幫助。但是實際上,在臺灣發生過女性心理治療師和另一女性因同性戀而同歸於盡的事件。此外,心理治療師或協談師,也需有保護私人隱密的責任,而且最重要的,治療師或協談師本身,也應該是心理健全的。

就如上面的簡要說明,有性格違常的人常造成家庭、家族、團隊以及社會的困擾、問題。媒體上的社會新聞就是這些情形的寫照。既然已造成者較難彌補,就要防患未然,尤其對將要建立新家庭的年輕人是一個機會。對於將出生的小孩應給健康的生活環境;如在前面講過,造成性格違常的原因常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父母,或家庭環境。為了要避免把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性格違常,做父母的要先了解自己,才有可能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把小孩養育在有問題的環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如:過分的處罰、刻薄和吝嗇常使子女產生自卑感、不安全感、叛逆性、情緒化、報復性的人格違常。溫馨、和睦、健康的家庭環境教育才能培育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下一代,也是將來你自己的幸福,也是你對於下一代的責任。

1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江湖篇」澳門皇帝崩牙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