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12/11刊發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分析當今國際社會里的經濟與安全之間的聯絡,這裡是報告綱要。作者飯田敬輔是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1.導言
可以說,經濟與安全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在此之前,我們先考慮一下這一現象的背景。首先,可以引用安全環境的變化。朝鮮在2006年至2017年間進行了一系列核試驗。中國增強了軍事力量,並繼續試圖改變東海和南海的現狀。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了克里米亞,顯示出擴張的趨勢。
其次,中國正在挑戰美國的技術霸權。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了國家要成為科技強國的目標。中國在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上已經超過美國,在研發支出上也接近美國。
2.分類
經濟與安全之間有兩種聯絡。(A)當經濟影響軍事力量時;(B)當經濟影響議價能力時。A類包括出口管制、投資篩選審查、武器轉讓、武器國產化和HNS。B類包括經濟制裁、經濟脅迫、能源安全、接觸政策、供應鏈多樣化和人類安全。安全、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爭端和空間。
3.最近的趨勢——經濟與安全的A類聯絡
出口管制 冷戰期間,作為西方國家遏制共產主義集團戰略的一部分,建立了對共產主義集團出口管制和協調委員會(COCOM)制度。這一制度防止了可用於軍事目的的武器和其他物資及技術流向東方國家。冷戰結束後,COCOM因失去意義而被解散,不過,隨後又商定以《瓦森納安排》取而代之。此外,還有核供應國集團和桑格委員會、澳大利亞集團以及日本進行出口管制的導彈技術控制制度。在軍用和民用技術方面,每個國家都有相當大的酌處權。
美國在《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中加強了出口管制。這部法律包括《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該法案大大增加了美國出口管制的範圍。日本也被迫使其出口管制比以前更加嚴格。迄今為止,日本在出口管制方面採取了比美國更寬鬆的立場,但是,在2019年7月1日,日本宣佈,除其他外,日本將要求向韓國出口三種化學產品的個人許可證。韓國作出強烈反應,向WTO提出申訴,爭端解決程式正在進行中。
投資審查 在美國,自1988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阻止富士通收購飛兆公司的企圖以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一直以安全為由對投資進行審查。2010年代,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增加,導致美國政府的緊迫感增強,並通過了《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因此,投資篩選審查變得更加嚴格。
在歐洲,投資審查是以國家為單位。然而,歐盟正在努力提高門檻,因為有一些監督不力的國家可能會進入歐洲。歐盟的《外來直接投資審查條例》於2019年4月生效,要求成員國審查來自歐盟以外的人工智慧(AI)、半導體和國防相關領域的投資。雖然是否對投資進行監管由成員國決定,但是,成員國必須告知歐盟委員會和其他成員國。
日本從加強對外來直接投資的安全監督為宜的角度出發,於2019年11月修訂了《外匯及外貿法》(簡稱《外匯法》),從2020年5月起,將外國人所需的事先申報範圍由原來的10%股份和表決權的門檻降低到1%。
武器轉讓 世界範圍內的武器轉讓不斷增加,日本從美國進口的對外軍售援助也在增加。峰會層面的承諾越來越多,2018年11月,峰會層面承諾購買最先進的F35隱形戰鬥機,同年12月,內閣批准購買105架。
1967年,日本曾根據《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武器出口,但是,《防衛裝備轉讓三原則》為恢復武器出口鋪平了道路。
武器國產化
日本也一直在努力實現防衛裝備的國產化。但是,由於國內要100%生產並不容易,所以往往要與國外聯合開發。部分原因是日本與美國在下一代戰鬥機(FSX)研發上的摩擦,日本不得不對100%國產化持謹慎態度。原技術研究總部(現國防採辦局)一直專注於其研製的X-2隱身機的國產化,該機是作為實驗機研製的。
承擔駐日美軍費用(HNS) 日本承擔了駐日美軍70%以上的費用。前總統助理博爾頓2019年7月訪日時,要求80億美元,是至今的4.5倍。目前的協議將於2021年3月底到期,目前正在談判續簽協議。
4.最近的趨勢——經濟與安全的B類聯絡
經濟制裁 自冷戰結束以來,實施經濟制裁的數量有所增加。日本對實施經濟制裁一直持謹慎態度,但是,在2006年對朝鮮實施了經濟制裁,並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伊朗實施了制裁。儘管如此,日本比西方同行更剋制。
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問題已存在多年: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震盪以來,日本一直面臨著逐步降低對中東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進口依賴的挑戰,因為,對中東石油的過度依賴會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儘管如此,對中東的依存度並沒有下降多少。
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以來,從俄羅斯和美國進口LNG的趨勢一直在增加。在俄羅斯,薩哈林二期專案是迄今為止日本企業參與的最大專案,但是,近年來,亞馬爾液化天然氣聯合開發專案已成為俄羅斯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專案。對俄羅斯的依賴也會帶來風險。特別是美國反對盟友過度依賴俄羅斯,2018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特別要求默克爾總理停止德國北溪二期專案的建設。
參與政策 日本和美國都採取了與中國接觸的政策。特別是克林頓政府將人權問題從1994年與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中分離出來,還承認中國加入了2001年加入的世貿組織。特朗普政府的立場是,允許中國加入WTO是個錯誤,暗示其接觸政策的終結。
另一方面,日本尚未放棄與中國接觸的政策。今年11月,日本完成了涉及中國的"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在金融方面,"清邁倡議"和"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繼續合作。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一種交往政策。它不僅透過向夥伴國家提供充足的資金來建構友好關係,而且還可以租用這些資金,如斯里蘭卡的漢班託塔港。
供應鏈的多樣化 一旦發生安全緊急事件,在對方國家經營的日本企業就會成為人質,需要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2005年、2010年、2012年的對日抗議活動使在華經營的日本企業實現了供應鏈的多元化,但是,這還不夠。在新冠病毒蔓延後,日本政府提供了2000多億日元,支援日本企業回國生產或遷往第三國。特朗普政府一直鼓勵美國企業重返日本。民主黨提名人喬-拜登也曾表示,他將考慮一項新的稅收計劃,以鼓勵企業返回日本。不過,美國在華企業不一定打算回國。
人的安全 從2000年開始,日本就開始重視非傳統安全和"人的安全"。衝突和衝突後地區平民的穩定,以及衝突地區的境內流離失所者和難民的外流,是有關國家的負擔,也影響到日本對友好國家的議價能力。
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FOIP) 美日澳藍點網路(BDN)倡議是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FOIP)倡議的一部分,是接觸政策的一種形式。
基礎設施安全 在緊急情況下,海底電纜可能被敵國切斷。如果是軍用專用電纜,則為A型,但如果是民用電纜,則為B型。
世貿組織爭端 近年來,世貿組織在安全問題上的爭議不斷增加。關鍵是如何有效地適用關貿總協定第21條(安全例外條款)。
空間政策 2007年,中國試驗銷燬自己的衛星,震驚了世界。這是因為以往只在電影中出現的反衛星行動(ASAT)已經成為現實。
5.結論
2020年12月,候選人拜登作為美國下一任總統的就職典禮幾乎已經確定。新政府是否能夠扭轉我所描述的迄今為止的趨勢?全世界都在屏息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