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現如今,網路上有層出不窮的炫富行為。

到後來發現、大多不過是父輩的積累,或是依仗了有權有勢的異性。

而窮呢,曾幾何時,它都是“懶惰”的代名詞。

是個讓人看不起、讓人笑話的詞,是放在一個人身上會讓他倍受壓力的詞。

這些所謂的窮人,包括每天辛苦在城市裡早出晚歸的打工“蟻族”。

買不起房,吃不起昂貴的豬肉和蔬菜。

一度遺憾自己沒有生長在有錢人家,無富可炫,只能悄悄躲在出租屋裡日復一日揹負窮這個“罪名”。

可後來發現,“炫窮”也慢慢成了一種時尚。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網友發起為期一月的“我們是來炫窮的”線上活動。

很快便有上千名網友參加這一活動發帖“哭窮”、上傳自己窘迫的生活現狀,反諷炫富的潮流。

熱火朝天的“炫窮”熱裡,網友們用圖片和文字表現了衣食住行裡的種種窘態。

比如撿哥哥姐姐的衣服穿,穿只剩鞋帶的破回力鞋。

也有把普通膝上型電腦上貼上一個水果P果來調侃自己買不起某果牌電腦。

吃的上面,大家比拼了餓的程度:有網友說自己吃不起快餐、只好去撿別人吃剩的骨頭。

馬上有網友迴應:“什麼人啊,骨頭都不吃,肉那麼貴,我從來不浪費骨頭。”

也有更誇張的說:“因為沒錢,我都是在快餐店外的玻璃下看別人吃……”

這樣看來,大家的“炫窮”行動大部分是帶著調侃和自嘲的感受來的。

重要的意義在於他們不再回避自己窮的事實,也不會因此覺得低人一等。

接受了這種事實後,我們才能一面自嘲,一面減少窮帶來的壓力、從而繼續努力生活。

這種行為不是自暴自棄,不是自卑自怨自憐,也不是叫苦叫窮給人看。

一旦坦然面對了自己物質上的窮,就不會因為滿足虛榮心、從而做出超出道德範圍的事。

若是接受不了自己的窘迫和窮困,就會容易不擇手段去換取一些物質,再拿來與大家比“富”足。

另一個角度看,那些在網上曬東西炫富的人,也未必都真的是富人。

有為了虛榮心曬假貨的網友,為的是給人制造自己有錢的假象。

抑或是想讓人覺得自己家境不錯、從而可以在擇偶上有一定“優勢”。

這些表現要是被人拆穿,自然是很尷尬的。

箇中緣由也不光是某個人的錯,而是長時間以來,受大家價值觀傾向的影響。

人們對金錢一味崇拜,導致更多得不到足夠金錢的人、生怕被人發現他很窮,從而努力裝樣子。

那麼有一群人勇敢地出來“炫窮”,其實也是一件好玩又有突破的行為。

這能讓更多人明白:窮並不可怕,也不可恥。

只要我們還擁有上進心和發現美好的能力,就能在自己的人生裡找到點滴快樂。

只要我們不停下腳步,就能在此後的努力中改變現狀,收穫屬於自己的幸福。

所以呢,“炫窮”裡的窮,並非真正的窮,而是一種減輕生活壓力的行為和態度。

它可以表示我們不會為名牌所累,表明我們不需要那些羨慕的目光,不需要用奢侈品來維持自己的虛榮心和麵子。

我們接受樸實簡單的生活,穿便宜但舒適的衣服,用實用而不貴的資訊工具。

住不大但整潔的房子,騎腳踏車迎風去工作,或是吃素食喝清茶……

這樣的我們,依舊擁有快樂,依舊對生活充滿熱愛,並且有希望有信心在不遠的將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的確,有足夠多的錢是一件好事,可以幫我們完成很多心願,也可以不為生活所累。

但是當錢還不足夠多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因此消極頹廢。

重點是,不去攀比,不去爭取那些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比如名牌,比如豪車。

有時候,一把小野花帶來的幸福感,跟花店訂來的999玫瑰力量相同,若送小野花的是自己愛的人,那麼愉悅度會更高。

坐在豪車裡的體驗的確不錯,但跟愛的人在一起,散散步也會覺得很甜蜜。

這的確是一種自我安慰,這不代表我們鄙視錢多的奢華生活,不代表我們不喜歡高質量的生活。

只是在我們還沒到達那個高度時,要懂得體驗當下生活裡的細微美好。

若是一味等著“發財了”才開心才幸福,就會虛度當下的時光,無視當下無處不在的快樂細節。

同時也不要覺得窮就是錯,畢竟自己靠雙手賺來的錢吃簡單的飯菜,心安理得。

不嫉妒他人的炫富,不被炫富刺激,才能有更好的狀態繼續努力。

這樣直面“窮困”的生活態度是值得提倡和學習的,它提醒我們不要為生存壓力裡的名利所累。

要坦然接受現狀,在活在當下,活在今天。即使物質上還窮困,但至少可以讓精神先富足起來。

13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像傅慎行這樣的人,怎麼配得到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