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是悖論

死人是人的一種特殊狀態,靈魂和軀殼分離之後,沒有精氣神的皮囊而已,死人也是一種狀態,一種如同行屍走肉一樣的存在,人,並非都是人,也有死人,一種是精神層次死亡,一種是看著出氣,實際上和死人毫無分別。

死人是人的一種物理狀態,花開花落,化作春泥,都是花,表現形式不一樣,很多人死了之後,會舉行追悼會和祭祀活動,就是履行人生老病死一個延續,通常按照唯心論說,人死之後,七天之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死亡,而靈還存在生活的空間,有氣,有能量,有磁場。

死人是屍體,那是生物學的範疇的專業描述。那麼死人雖然和常人有很大差異,但是其人格、追求、信仰、以及執念和偏見,還存在,所以,死者為大,究其緣由就是生物界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面對同伴死亡或者非正常死亡,都會影響情緒和能量場,共同默哀、活著沉默、,或者動物狼嚎虎嘯,有其獨特的悲愴和悲鳴。

從什麼時候人開始鑽牛角,死人是不是人,不影響我們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影響我們依照族規和傳統處理一些事情,死人不是人就不用敬畏生命嗎?死人是人就應該大張旗鼓,鼓盆而歌嗎!

非也,任何人的生老病死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事情,同樣很多道理講不清楚,因為這個議論本身存在的邏輯就有問題,一個立體的世界,總要找到一個線性的邏輯解釋和坐井觀天沒有分別。

就像學佛的人,老糾纏信不信,靈不靈,以及拜哪個佛,燒什麼香,並沒有實質意義,修佛修的是自己,與佛、佛法、佛教關係不大,人家只是讓你看清楚你自己而已,並沒有強迫你信不信。

很多不能解釋的現象,用邏輯和二元論說不清楚,能說清楚都意味著他不懂,無知者無畏,總感覺自己可以給事物變化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95%的背後是我們不清楚的。

死人是人,但也不全是人,人也不全是人,也有活著的死人,出了植物人活死人,還有內卷化的社會死,以及不知道自己身處輪迴的人,週而復始,無始無終。

至少死人的存在讓我們知道幾個真相

第一、人是會死的

第二、因為死人真相,活人更清楚活的意義。

第三、生死是一體的,有生便有死,這東西也能量守恆。

第四、死人是死了,因果卻沒死,萬事皆有因果,道法自然,如來不可思議。

第五、人要活出自己的精氣神,否則和死人無異。

第六、因為有死亡,才會不朽、長生不老,養生之道的意義

第七、就人而言,太極八卦無極,死人、活人、活死人、植物人、構成了這個龐大的紅塵世界,命運就像磨盤一樣,我們是生是死,我們參與事件的生死,不是命運說了算,而是我們個體自己選擇和操作的邏輯說了算。

有人害怕死,一輩子碌碌無為,有些人向死而生,有些人投至亡地而後存,置之死地而後生。

電視劇《天道》芮小丹死了,但是她還活著,她活在所有人心中,天國之戀和天國境界,是每一個期望精神自由追求的必然之路。但反觀活著的人,丁元英,她父親,都太可憐了,一個失去女兒還混沌的父親,一個失去摯愛又終將流浪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錢,何用。

即使人們不承認死人已經死了,自己在腦海深處,內心深處,永遠留著一個位置,心墳,葬者未亡人,葬者亡者,緬懷過去,緬懷愛,很多人即使死了一輩子都忘不了,感情很真摯,同時刻骨銘心。

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聲音。

第一、相信死人沒死,一定以其他的能量體入六道輪迴,然後轉世投胎。

第二、相信死人死透透的,但是死者為大,送死人最後一程,體體面面,瀟瀟灑灑趕赴現場。

還有一種聲音,就是根本不相信世俗玄學、風水、以及易經算命那些鬼把戲,騙人的伎倆,人死就死了,沒有靈魂,沒有能量,消散掉了。

死人是死人,人是人,死人不是人,人不是死人,人人可以變死人,死人可以變成人,肉身佛,肉身成聖,這些都是對於人死之後精神不朽作出的努力,讓更多人明白一個真相,人的精氣神能量遠遠大於自己皮囊的人生刻度,不能增加長度,請增加深度和寬度。

很多人覺得趙括紙上談兵,那是史書故意抹黑,實際上誰知道趙括三進三出,比常山趙子龍勇猛,比廉頗聰明,更是以一人之力對抗軍國主義的秦國虎狼之師。

反正人眼看不清楚都不作數,存在不存在都是辯證的看待,每個人都信自己超過了信客觀實際,這是符合人性發展規律的,無可厚非。

同樣,講道理如何辯證的看兩者之間的關係,重點是我們如何看待生死,中國沒有死亡教育,也同樣沒有感受死亡的社會實踐,以前人體會死亡,會在棺材裡面,躺一躺,睡一睡,才明白人生需要的土地並不多,只要5英里墓地即可,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能累積多少物質財富,究竟意義有多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我們要如實觀照,明心見性,道家講人是有靈魂,有智慧的,可以透過修行,讓自己靈魂不朽,這樣肉身/皮囊生存時間延長的意義並不大,而是透過天人合一,讓人的身體、靈魂、智慧,三位一體,和草兒一樣,道法自然,吸日月之精華,吐吶。

所以金庸《神鵰俠侶》中全真教和古墓派都在終南山,而終南山修道之人趨之若鶩,一陰一陽謂之道,全真教修陽神,古墓派修陰神,陽神和陰神合二為一,亦陰亦陽,才會成丹,化丹成嬰,煉神反虛。

同樣呂洞賓《太乙金華宗旨》也告訴我們要修行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賦,以及自己修禪、修性、修心,看見自己智慧的光,一顆平常心,一顆清淨心,我們看到世界變化的角度,深度都不一樣。

2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天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