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考研宿舍”的新聞。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210寢室的四個男孩,全都收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offer,要一起出國深造了。

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個寢室出4個學霸的原因。

他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其實,宿舍四個人的自制力都不是很好,也喜歡打遊戲,並且還上癮。

但為了學習,他們宿舍定下了寢室公約。

週末以外時間不玩遊戲,誰違約就請吃飯。

就這樣,大學四年下來竟然沒有一個人打破公約。

這個小細節其實很值得我們做父母的留意。

無論是所謂的學霸還是普通孩子,每個人身上,都是有惰性的,都會想打遊戲或肆無忌憚的玩。

但這幾個孩子之所以能夠克服這種惰性,靠的就是全寢室共同遵守的“規矩”。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生活中很多媽媽抱怨,自家孩子總是不自律、拖延、偷懶、玩遊戲。

其實很多時候,也都是因為規則意識沒有建立起來。

02

規矩不是約束,而是保護

我曾聽過一位爸爸說,他不太喜歡立規矩這樣的詞,因為感覺束縛了孩子的天性,剝奪了孩子的快樂。

其實規矩和快樂從來不是二選一,規矩的存在,反而是能夠讓孩子獲得更高層次的快樂。

最近在看一檔叫做《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真人秀節目。

節目的嘉賓中有郎朗的妻子,青年鋼琴家吉娜。

其中一個環節是問嘉賓們:

如果時光倒流,想回到什麼時候,並且對當時的自己想說一些什麼話。

吉娜選擇了對10歲時候的自己說:“小吉娜啊,今天琴練得怎麼樣?

練的幾個小時,你手指痛嗎?

沒關係,一定要堅持、要很努力地練琴,少玩一點沒關係。

因為鋼琴能讓你找到很愛你的,然後你也很愛他們的大家庭。”

後來吉娜解釋說,小時候真的很想出去玩,但不能。

因為如果不天天練習,很快就會退步。

所以不管生日還是聖誕節或者其他節日,沒有一天不在練琴。

她在說自己練琴辛苦的時候,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了出來。

但是提到以後會遇到的人,眼神馬上變得堅定又幸福。

吉娜是從3歲開始練琴,到7歲時,父母要求她每天必須堅持練琴3個小時。

而鋼琴家郎朗的父親則要求郎朗要練琴8個小時。

勤奮又有天賦的郎朗,11歲已經在國際大賽拿獎並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

我們普通家庭,大可以不必這樣嚴苛。

但不可否認,正是因為有了規矩的存在,孩子才能夠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安排。

記得看杜布森博士著作《勇於管教》中有這樣一段提到關於給孩子的規矩說:

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著欄杆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

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在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

欄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規矩)的孩子會有安全感。

相反,沒有界限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裡。

規矩不是約束,而是保護。

給孩子建立規則,恰恰是給了孩子更高層次的自由。

03

給孩子立規矩,也有規矩

我們常說: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

很多家庭其實也是有規矩的,但執行起來就不太理想。

記得《放學後》欄目中就看過這樣一對父母:

媽媽出門前囑咐女兒完成作業,反覆要求爸爸嚴格監督檢查。

媽媽前腳剛走,父女倆就開始撒歡。

直到媽媽打電話詢問,爺倆才開始做作業。

爸爸還幫忙打掩護“做著呢,寫挺好”。

其實這就涉及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給孩子立規矩,其實也是需要有規矩的。

只有所有人共同遵守,這個規矩對孩子才是最有效果的。

規矩一:

以尊重為前提,儘量把“不可以”換成“可以”

兒童心理學曾說:

孩子從1歲開始,就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並在不斷完善中,變得越來越有主見,他們明白自己想做什麼。

所以父母在給孩子立規矩時,要以尊重為前提,跟孩子友好協商。

不要強制要求孩子,把你不可以,你不能,換成“你可以這樣做……”。

比如吃飯前,孩子想吃餅乾。

父母可以把“馬上吃飯了,你不可以吃餅乾了”,換成“現在先吃飯,吃完飯後,可以吃兩三塊餅乾”。

這樣,不僅能讓父母立規矩,還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

樊登在談到給孩子立規矩時,說了這樣一個小方法:

同時,把定好的規矩寫出來,並張貼到顯眼的位置上,讓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在上面簽名。

如果違背規矩,就要堅決按規矩辦事,讓孩子接受懲罰。

規矩二:

立規矩要趁早,從小事抓起

曾在《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說法:

一種好的習慣在孩子幼小時很容易形成,但在他們長大後就很難養成。

反之,孩子如果在小時候就有很多不良習慣,長大後也難以改掉。

習慣的培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規矩建立的過程,越早越好。

有研究表明:

3歲的孩子大腦發育已經是成人的60%,4-6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到達80%。

所以說,4-6歲時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

父母也抓住這個時期,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規矩三:

父母口徑一致,不能打破

郭晶晶曾在採訪中,提到過一件關於規矩的小事:

有一次孩子的爺爺霍震霆,抽空去家裡看望自己的孫子,但當時孩子們正在寫作。

郭晶晶沒有讓孩子放下手頭作業去找爺爺,而是要求孩子寫完作業才可以玩。

霍震霆覺得郭晶晶對孩子的教育太嚴格,於是開玩笑說道:

“晶晶在家裡面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我,想看看孫子,還得等孫子寫完作業。”

嘴上這麼說,但是,霍震霆卻很支援郭晶晶的做法。

雖身處豪門,郭晶晶並沒有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從小讓孩子懂規矩,守規則。

看似不起眼的小規矩,長時間、多頻次的重複,便會在孩子心中生了根。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無底線的溺愛,而是為孩子規劃長遠,讓孩子懂得“規矩意識”。

04

高爾基曾說:

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

但想要孩子一生走的長遠,單純愛孩子是不夠的。

智慧父母,既能守護孩子,也能為孩子樹立榜樣。

既能讓孩子有規矩意識,也會教孩子不被規矩束縛。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心中有規矩的孩子,腳下,才有更自由更精彩的未來。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新男人宣言:出可硬漢,入可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