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個東南亞小城邦以其效率、清潔和生活質量而聞名。最初由小英國人定居,現在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國際貿易聯絡緊密(按處理噸位計算,其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人均GDP相當於西方主要國家歐洲的人均GDP。移民新加坡,為您介紹一下當地的教育和醫療。

  新加坡是一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的島嶼國家。它位於赤道以北137公里(85英里),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以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群島以北。它是世界上剩餘的少數城市國家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小的國家。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因此沒有主要地理位置。

  移民新加坡,你對新加坡的教育和醫療瞭解嗎?

  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教育制度頗為複雜,而且與英國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東南亞地區處於領先,(從60年代末開始)以英語為基本教學語言。

一般新加坡教育可分三至四個階段。自2003以來,六年小學教育對國民是強制性的,在修完四至五年的中學課程,可選讀理工學院(三~五年),或初院或高中(兩~三年)。其後半數能升上大學。新加坡中小學、初院/高中的畢業統考--即小學離校考試(PSLE),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普通水準會考(Singapore-CambridgeGCE 'O' Level)、及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階水準會考(Singapore-CambridgeGCE 'A' Level)--是制度中重要的衡量尺標,其會考成績能直接影響升學能力。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教育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新加坡的醫療

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並存,基礎醫療門診80%由私立醫療機構或是家庭醫生診所提供,另外20%則是由政府綜合診療所提供,而綜合醫療、專科和24小時急診主要由公立醫療機構提供佔80%的比例,剩下的 20%由私立醫療機構提供。

此外,新加坡透過有效的政策調控,使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新加坡醫療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層級:

基礎層:最基礎的是遍佈全島各地的基礎醫療單位,包括綜合診所和家庭診所。

中間層:是新加坡的各種綜合性醫院。如果在診所看不好,那麼就需要診所醫生寫的推薦信,將病人送去綜合性醫院向專科醫生進行就診。

最高層:頂端的是一些專科醫院,比如癌症治療中心,精神病治療中心等。

公立醫院還承擔著一個重要的責任,把守從學生成為醫生的最後一關。在新加坡,醫科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必須先到公立醫院學習、培訓和服務一段時間。

經過實習,合格後,才算是真正"畢業",具有醫生資格,而後可以選擇進入私立醫院或者自己開診所。

為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新加坡還制定了許多醫療保健的行規及標準,不斷促進醫療技術的革新與發展。

新加坡醫療保健系統由保健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一批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專家掌控。

這批專家運用他們豐富的經驗,確保病人能從日新月異的醫療新技術中獲益。

保健科學局在藥品的檢測管理,醫療裝置,藥物分析,法醫鑑定,防輻射保護方面制定了嚴格的標準。

新加坡非常重視先進醫療裝置的投入,是亞洲第一個引進美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DaVinci Surgical System)的國家,也透過引用磁共振聚焦超聲手術系統,成為東南亞首家無需開刀治療子宮肌瘤的國家。

新加坡的亞太醫科中心2018年最新引進了目前西門子最先進的MRI核磁共振,是亞洲第一臺,可以真正做到無輻射,可以進行最精密的早期癌症篩查。

比起日本早癌篩查PET-CT動不動就把國人拉去灌含有大量輻射的螢光劑,新加坡的諸多亞洲第一領先裝置讓人安心。

除了先進的醫學技術,新加坡的醫護人員素質也飽受讚譽。

一名新加坡的醫學院畢業生,通常要經過6~8年的培訓,才能成為一名能獨立為患者出具治療方案的資深腫瘤醫生。

而在這之前,他們都要到美國、英國等醫學技術發達的國家進行1~2年的學習與研究,專攻某一種腫瘤的診斷與治療方法,與世界先進的技術保持一致。

新加坡醫療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依靠政府補貼和強制個人保險來實現全民醫保的典型國家,實行政府津貼、保健儲蓄、健保雙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結合,把縱向的自我積累與橫向的社會共濟保障以及政府為貧困人群的最後保障結成一個整體,從而使每個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醫療服務。

政府津貼:新加坡政府按照門診和住院兩種型別來為病人提供財政補貼。其中,就門診看病而言,政府為成年人補貼50%,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補貼75%。而對於住院患者,根據住院條件的差別,病房分A、B1、B2、C四個等級。對各等級病房的補貼率分別為0、20%、65%和80%。如果每次總住院費超過500新元(C級)至1000元(B2級),即可啟動保健儲蓄。

保健儲蓄計劃:這是一項帶有強制性的全國醫藥儲蓄計劃,相當於我國的城鎮在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國民必須將每月收入的7%~9.5%儲存入個人專使用者頭,用於支付戶頭持有者及其直系親屬的住院費用和特殊的門診費用。為避免儲蓄提早用盡或過度耗費,此項保健儲蓄在使用時是有限度的,政府積極鼓勵患者選擇與自己經濟實力相稱的病房等級。

健保雙全計劃:設立於1990年,健保雙全的投保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首次繳付公積金時,就自動在健保雙全制度下交保,除非他們選擇退出。這是一項低廉的重病保險計劃,為投保人提供重病保障,萬一患上重病或長期疾病需要龐大的醫藥開支,而保健儲蓄又不足支付這些開支時,可動用健保雙全資金。

保健基金:設立於1993年,是政府設立的一項保健信託基金,主要使用利息收入協助貧困病人支付醫療費用,其實質是透過政府買單為貧困者提供安全網,是一個託底的國家保險基金。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自豪地總結道,“在確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醫療照顧的同時,我們並沒大量地耗費資源,也沒有讓病人需要排長龍等候動手術。”

近年來,到訪新加坡的醫療旅遊者人數正逐年穩定增長,很多人去新加坡接受先進的治療或常規健康檢查。而也有很多移民新加坡的人士反映,新加坡先進高效的醫療體系也是他們移民新加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5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號外,號外,創想儀器年末活動開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