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這部古典神怪小說,在我國應該是家喻戶曉。
據專家考證,《封神演義》作者為明代文人許仲琳,其成書時間應該在萬曆年間。
近幾年,以《封神演義》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不斷被搬上大銀幕。由於《封神演義》有許多"鬥法"場景,也讓這部作品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筆者清楚的記得,小時候閱讀《封神演義》時,其實看不太懂一些文言文。
但是楊戩、雷震子、哪吒這些主要角色,他們使用的一些功法,還有坐騎以及法寶的名稱,都讓我記憶猶新。
甚至多年沒看《封神演義》,我還能清楚的記得,哪吒所使用的火尖槍、風火輪、乾坤圈、九龍神火罩,等等各式各樣的法寶。
此外,《封神演義》裡還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坐騎。比如,商朝太師聞仲胯下一匹墨麒麟,黃天化則身騎玉麒麟。
除此之外,什麼雲霞獸、四不像、獨角烏煙獸,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是《封神演義》中,那些叫得上名字的聖人們,都非常喜歡拿牛當成坐騎。
闡教掌教老子,胯下坐騎是一頭板角青牛,截教掌教通天教主的坐騎則是異獸夔牛,東嶽大帝黃飛虎騎的是一匹五色神牛。
那為何《封神演義》中,這些身負絕世神通的聖人們,對牛這種動物情有獨鍾?
首先和大家簡單介紹下,老子的坐騎板角青牛。
這頭牛可是來歷不凡,據說老子還未得道之前,就是騎著板角青牛入函谷關,直至飛昇成仙。
通天教主的坐騎夔牛更是不得了,夔牛隻有一隻腳,頭上也沒有長角,體型非常龐大,共有一座山那麼高。
《山海經》中記載,黃帝殺死一頭夔牛,將它的皮縫成鼓,每逢敲擊時,便能激勵本方士氣。
即使是黃飛虎的五色神牛,都能日行千里,呼風喚雨。
總之,《封神演義》中的這幾頭牛,其來歷非凡,實力也不俗。
不然的話,闡、截、道教發生混戰時,這些坐騎個個巍然不動,也足以證明它們見識過不少大風大浪,定力十足。
如若不然,即使是人間最好的戰馬,也會受不住威壓,四散奔逃。
譬如,姜子牙剛剛領命下山之時,就沒有合適的坐騎,元始天尊將四不像贈給姜子牙之後,才解決了這一難題。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即使板角青牛、五色神牛、夔牛實力高深莫測,可是牛怎麼能比得上雲霞獸、墨麒麟、玉麒麟,那些聽上去就很厲害的坐騎呢?
說得更直白點,按照老子、通天教主、黃飛虎這些人的實力,他們完全可以去馴服鸞鳥、龍鳳、麒麟,這些珍稀異獸。
將它們馴服成坐騎,肯定比騎牛要更加威風不少。
其實,這部分朋友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牛在道家文化當中,可是被奉為聖物。大家也別嘲笑印度人將牛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我國古代,尤其是西晉之後,中原漢人對牛這種動物,也是有很高的尊敬。
而且從上古時期開始,牛便被作為重要戰略物資,即使是王公貴族,也不得輕易殺害牛,更甭說吃牛肉了。
此外,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豪放派人士覺得,只有武夫和沒有文化的人才會騎馬。君子與一些有品位的雅士,日常出行時,只有騎牛或者坐牛車,才能彰顯出自己高雅的品位。
比如阮籍、嵇康日常都是騎牛出行。
經過這些人的帶動,自晉朝之後,牛也成為上流人士出行的首選坐騎。
到了《封神演義》世界觀中,老子、通天教主這些大名鼎鼎的聖人,自然不能騎著那些張牙舞爪的猛獸,騎牛則更能符合這些聖人的地位。
再舉個例子,《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應該是實力最強。
可是鴻鈞道人並沒有任何坐騎,元始天尊將其坐騎四不像賜給弟子姜子牙之後,出門都是乘坐九龍沉香輦。
那些輩分小,只會打打殺殺的武將,還沒有資格騎牛。
最後總結,由於受到傳統文化影響,騎牛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很高雅,且非常普遍的現象。
名人大家十分提倡逍遙,不受約束,騎牛速度比不上騎馬那麼快。然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他們那個階層所追求的目標。
騎馬雖行動迅速,但是不太文雅,騎牛速度雖慢,卻代表了一種豁達、開朗,無拘無束的生活品格。
因此,《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給這些聖人配備坐騎時,牛成為第一選擇。
當然,老子的板角青牛於各種正史典籍當中都有過記載。
說到底,大家看《封神演義》這種神怪小說,沒必要刻意吹毛求疵,有很多細節其實是無法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