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近年來,華坪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舉全縣之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發揮區位優勢,找準開發路徑,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截至目前,全縣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連續5年年均減貧2400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5.11%降至零,貧困鄉、貧困村全部出列,直過民族傈僳族實現整族脫貧。

黨建引領 築牢“戰鬥堡壘” 脫貧不脫貧,關鍵看支部。華坪縣突出黨建引領,夯實基層組織,形成強大的脫貧攻堅戰鬥力。 華坪縣結合各村實際,確立了“選好支部書記,建強支部班子,帶好黨員隊伍”的工作思路,按照“因村配人、選派硬人”的原則,從掛聯幫扶單位選派熟悉基層黨建業務、熟悉農村群眾工作、熟悉農村產業發展的黨員幹部任駐村第一書記,把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作為提升攻堅戰鬥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內製度,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在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中,按照“最佳化結構、配強班子”的思路,注重發揮年輕黨員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主力軍作用,把年紀輕、學歷高、活力足、能力強的黨員選入班子。 同時,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以提升黨組織引領發展能力為著力點,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實現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雙推進。成立產業黨支部,提高專業化水平。打破部門界限,聯合農業農村、林業林草、科協等單位,“以組織聯建”打破行業界限、打通產業鏈條,構建“工作共商、發展共謀”的黨建新格局,著力打造一批產業黨建示範村、重點村、特色村。圍繞芒果、柑橘、核桃、花椒、西瓜、蠶桑等特色農產業,各鄉鎮成立產業黨總支,下設瓜菜、芒果、核桃、花椒等產業黨支部,並根據產業鏈條,分別設立生產、營銷等黨小組,將黨組織分佈在產業發展的每個環節,切實提高了產業發展的專業化水平。 採取“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提高組織化程度。依託產業基地、專業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建立產業黨支部,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銀行+農戶”等新模式,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解決農戶在產、供、銷等環節存在的村組“統”不了、政府“包”不了、農民“辦”不了的問題,使黨組織始終站在農產業發展的最前沿。 組建產業發展聯合體,提高社會化效益。機關與村(社群)、村(社群)與企業結對共建,開啟“一幫多”或“多幫一”模式,機關黨組織為結對幫扶群眾送去花椒、核桃等優質樹苗,以及黑山羊、肉牛、雞等優質畜禽,企業黨組織積極協調企業加大“訂單農業”,促進專案、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向產業發展流動,推動農產業發展壯大。 著眼於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方式,注重創新驅動,著力培養新型農民,狠抓科技推廣運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6年,華坪縣透過多方協調,投資600萬元在榮將鎮龍頭果子山開辦農村黨員田間學校,因地制宜設定了21個教學點,並建立了由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和本地“田秀才”“土專家”組成“專業人才庫”,將農業技術培訓和黨員培訓搬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授課、現場示範,讓黨員和群眾更直觀地掌握種植管理技術。農民田間學校開辦以來,累計開展各種培訓200餘期,培訓5萬餘人次,農民普遍掌握了3至4項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同時,結合黨建引領產業扶貧,科學制定產業規劃,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圍繞全縣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引進、培養和扶持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建立黨群科普惠農服務站,積極開展多形式科普宣傳、科技培訓活動,為群眾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在黨建引領產業扶貧工作中,注重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在科技助推產業發展中,黨員帶頭試種新品種、推廣應用新技術、開拓新市場,帶動周圍群眾學科技、用科技,加速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在農村安家落戶、開花結果。 華坪縣還深化“黨員互助組”“扶貧合作社”“村貸銀行”等基層實踐,開展“一幫十帶”黨群共建致富鏈活動,形成“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組,一組帶一片、一片興一業”的工作新格局。

產業扶貧 夯實發展根基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華坪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充分發揮綠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自我造血的能力,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之路。 華坪縣以“一縣一業”示範縣建立為抓手,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結合貧困鄉村實際,完善產業發展計劃及措施,編制了《華坪縣芒果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長江上游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華坪“一縣一業”芒果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等規劃,與土地、環保等規劃有效銜接,出臺了《華坪縣關於打好“綠色食品牌”加快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特色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0餘個支援綠色產業發展的專項檔案。縣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的生態產業發展資金,專門用於發展生態產業。同時整合專項產業經費、扶貧產業資金等涉農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和綠色產業扶持力度。2014年以來,共投入涉農資金15億多元,組織實施了一批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等專案,有力推動了全縣綠色產業的發展壯大和提質增效。透過指導督促各鄉鎮、各村選準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1至2項主導產業,做到貧困村和具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專案全覆蓋。立足縣情,抓住華坪作為我省特有的優質晚熟芒果生產區和我國最北端的芒果產地優勢,把發展芒果產業作為全縣產業扶貧的重點,不斷推廣種植芒果。 華坪縣將農業產業經營主體作為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平臺,透過培育壯大各類農業產業經營主體,既增強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也保障貧戶長期穩定增收。全縣按照“加快培育、努力規範、著力提升”的發展思路,組建了56個村(社群)產業合作社,將全縣45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相應的產業生產組織,讓他們在組織生產經營中增加收入。同時,透過引導、鼓勵各種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的各個領域。華坪金芒果公司、尚農農業科技公司、烏木春茶葉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與華坪縣益農合作社等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及全縣45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新型經營主體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覆蓋率達100%。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透過組織芒果種植培訓、現場經驗交流、設立技術諮詢服務檯等方式大幅提高種植水平,透過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為農戶解決品種嫁接改良等技術難題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透過入股分紅、吸納務工等方式參與全縣產業扶貧,外出引進果商,代表果農與果商商談、簽訂收購價格,為果農爭取更多利益,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 目前,全縣芒果種植面積37.8萬畝,居全省首位,龍頭果子山萬畝晚熟芒果基地榮獲“最大規模的芒果種植園”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7萬餘畝芒果獲得無公害產地認證,綠色食品認證面積2.22萬畝,有機產品認證1.86萬畝,歐盟有機認證1.01萬畝,有機轉換認證1.74畝。3個茶葉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證書,認證面積3200畝。 為打造華坪芒果品牌,華坪縣與北京新發地等企業合作,建成北京新發地滇川農產品物流中心,完善冷鏈物流配套設施,啟動綠色食品交易中心、縣級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強化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和推介,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同時,透過舉辦芒果文化節、茶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慶活動,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辦華坪芒果推介會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華坪芒果等生態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華坪芒果“緯度最北、成熟時間最晚、營養價值豐富、外觀美”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成功註冊“華坪芒果”商標。華坪芒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連續3年入選雲南綠色食品“十大名品”。華坪縣先後榮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經濟林產業區域特色品牌建設試點單位”“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示範縣”、雲南省“一縣一業”示範縣等稱號。 透過打造“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全縣綠色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實現鄉鄉有支柱產業、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專案,培育出興泉鎮(花椒)、新莊鄉(核桃、柑橘、西瓜)、船房鄉(蠶桑)、永興鄉(茶葉)、通達鄉(中藥材、烤煙)等特色產業鄉(鎮),以及幹箐村(花椒)、三股水村(茶葉)等特色產業村。目前全縣生態產業種植面積123萬畝,農戶戶均面積達17畝,其中芒果37.8萬畝、核桃45.6萬畝、花椒22.5萬畝、蠶桑3.15萬畝、柑橘1.9萬畝、茶葉1.68萬畝。

扶智扶志 激發內生動力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華坪縣始終把扶“智”和扶“志”放在突出位置來抓,透過在脫貧攻堅基層建立以村規民約為載體,以“激勵榜”為抓手,以積分制管理和愛心超市為平臺的“一約一榜一平臺”機制,創新基層治理手段,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破解“智”“志”雙扶難題,強化基層群眾主人翁意識,幫助貧困群眾斬斷思想窮根,樹立自強誠信感恩新思想,切實發揮“造血”功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新動能。 華坪縣將村規民約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載體,出臺了《華坪縣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指導意見》,全縣61個村(社群)896個村民小組結合自身實際,本著合法、民主、實用、法治原則,按照“易記、易懂、易行”且總數不超過15條的要求,圍繞遵紀守法、和諧穩定、生產生活、鄉風文明、生態保護等方面內容,制定了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小組公約,實現了村組全覆蓋。同時,各村(社群)及時成立了村(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並依靠“一約四會”參與民間事務的調節、監督和服務,遏制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宣揚法治知識,潛移默化之間增強群眾法治觀念,弘揚正氣,抵制庸俗,使村民明真相、辨事理,推動矛盾糾紛依法按理解決。 華坪縣將“激勵榜”制度作為鄉村“德治”的重要抓手,按照“知榜、議榜、上榜、管榜”的工作流程,根據各村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小組公約,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4個方面,透過評議,將各村(社群)小組自強感恩、勤勞致富、環境整潔等遵守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小組公約的先進典型事例及好人好事在“激勵榜”上進行宣傳,弘揚身邊正能量,不斷激發廣大群眾自強上進的熱情和信心,倡導和弘揚文明行為。同時把“激勵榜”制度與“自強、誠信、感恩”教育融合推進,因地制宜組織群眾開展“脫貧致富示範戶”“家居整潔示範戶”“子女成才示範戶”“勤儉持家示範戶”“孝老愛親示範戶”“明禮誠信示範戶”的評選,將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美德少年、善行義舉等先進典型張榜公佈,以“激勵榜”制度促進扶志扶智工作。 新莊鄉德勝村村民楊珺波,因為發展胡蜂養殖業被列入“激勵榜”,這讓楊珺波信心倍增,他積極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在榮將鎮宏地村、永興鄉基度村、新莊鄉八德村建立了3個養殖試點,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 華坪縣將積分制管理和愛心超市作為鄉村基層治理的重要平臺,以法治為基礎初步探索建立起了實體經營、委託經營、虛擬愛心超市3種扶貧愛心超市模式,建立正向積分獎勵機制,將“激勵榜”和“四德”建設等鄉風文明內容納入積分管理,把遵守村規民約、上“激勵榜”作為評判積分的主要標準,群眾可透過模範遵守村規民約、支援扶貧政策、保持環境整潔,以及文明誠信、自立自強、勤勞致富等獲得相應積分,利用積分到愛心超市進行物資兌換,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積分制將精神引領、物質獎勵、村民自治相結合,有效激發了群眾積分熱情、自治熱情、勤勞致富積極性,加強群眾自立自強、“比著幹”“爭著幹”的主動性,實現“扶智扶志”與扶貧脫貧的同頻共振,消除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兌”出貧困群眾的脫貧志氣,喚起貧困群眾的自治自享,立起貧困群眾“自強誠信感恩”主人翁意識。目前,全縣已建成愛心超市49個,27個貧困村愛心超市實現全覆蓋。 新莊鄉八德村十二組村民谷學理從愛心超市用積分為孩子兌換了一套水彩筆,兌換物品所用的愛心積分是谷學理積極參與村裡組織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贏得的獎勵。“參加村裡的衛生清掃活動本就是大家該做的事,村子乾淨了,我們生活才更舒心,還有積分獎勵,可以兌換自己所需的物品,真是太好了,以後我一定要積極參與村裡的活動。”谷學理說。 八德村駐村工作隊長徐俊松表示,扶貧不能只停留在給貧困群眾建一座房、養一頭牛上,而是要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讓“扶貧”走向“扶志”,激發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內生動力。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對於村民來說,幹了自家的活,淨了自家的院,又可以領到想要的物品。透過這種獎勵機制逐步形成了你追我趕比著幹,爭先趕超、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提高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和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精神動力。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京滬杭甲狀腺眾多專家聯手助力,援助基金惠民活動申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