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生兒子與生女兒的區別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區別是什麼?

有人說,生兒子只高興兩天,一天是出生那天,一天是兒子結婚那天,其餘的時間都不高興。

而生女兒只傷心兩天,一天是出生那天,一天是女兒出嫁那天,剩下的時間都高興。

這是當下的生兒生女觀。

時間倒退三十年,也就是我們父母那輩人,大多還不這樣想。

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觀念正盛,尤其在農村,沒有兒子的家庭會被人瞧不起,彷彿低人一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發展到今天,日新月異的不光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觀念也在新舊更迭。

昔日曾被看扁“絕戶”家庭,如今卻令人羨慕。

說起來,這還都託兩個女兒的福,兩個女兒把她和老伴接到城裡享福,為了幫他們打發無聊,給他們報了老年大學。

如今,趙阿姨和老伴天天學這學那,日子過得充實又快樂。

趙阿姨這輩子做夢都沒想到,如今自己能過上這種舒坦日子,要知道,三十年前,她在老家農村從來就沒抬起過頭。

三十年前,趙阿姨的第二個女兒出生,村裡的接生婆還沒走,婆婆就在門外罵上了。

趙阿姨的婆婆是個厲害女人,罵人更是一絕,罵地她這個大兒媳直掉淚。

三十年前的農村,生兩個女兒基本上就被判了“絕戶”命,改命的方式只能拼三胎。

但那時候計劃生育政策正嚴,違規要三胎的話要付出特別大的代價。

趙阿姨最後放棄了,兩個女兒就兩個女兒吧!大不了一輩子在村裡抬不起頭來。

婆婆對“破罐子破摔”的大兒子和大兒媳無比失望,只能寄望於將要進門的二兒媳,也就是趙阿姨的弟媳。

弟媳很爭氣,婚後第二年就生了個大胖小子,高興地婆婆天天給二兒媳煮雞蛋。

第三年,弟媳又生了一個兒子,婆婆簡直要把二兒媳供起來。

趙阿姨說,因為生了兩個兒子的緣故,弟媳在家裡的地位極高,對她這個大嫂從不放在眼裡。

那時候尚未分家,全家人一個鍋裡吃飯。

每次做飯蒸了雞蛋,弟媳都立馬搶走給自己兩個兒子吃,而趙阿姨的兩個女兒只能眼巴巴看著。

有一次趙阿姨的小女兒饞哭了,跟弟弟搶了一個雞蛋吃。

沒想到招來弟媳的一頓奚落,她當著全家人的面奚落嫂子:丫頭片子早晚要出嫁,這雞蛋怪稀罕的,當然要給自家人吃!以後管好你那兩個丫頭片子。

而婆婆當然也偏向二兒媳,把孫子摟在懷裡哄個不停,嘴裡罵著不懂事的丫頭。

那時趙阿姨的婆家窮,只有一處院子。

後來分家的時候,婆婆沒跟大兒子和大兒媳商量,就把院子分給了二兒媳,把家裡的糧食,牛羊等牲畜統統都給了二兒媳,而至於大兒媳趙阿姨,只能自己想辦法另蓋房子。

弟媳贏在了好日子的起跑線上,而趙阿姨的日子要一切從零開始。

弟媳得了便宜還賣乖,說她也不想讓婆婆把所有家產都分給她,但誰讓她生了兩個兒子呢!兒子就是一個家的香火,當然要繼承家產!

話裡話外,流露著對嫂子的看不起。

而這種看不起,持續了近三十年。

弟媳總是炫耀,兩個兒子將來兩個家,她想住哪個兒子家就住哪個家;而趙阿姨將來女兒出嫁後,就相當於沒有家。

每當聽了這種話,趙阿姨心裡既難過又開心,難過的是弟媳總是笑話她,開心的是,兩個女兒都很爭氣,從學習到工作,幾乎都沒讓大人操過心;而弟媳的兩個兒子處處不爭氣。

這不,如今趙阿姨被女兒接到了城裡,天天享福。

那天,趙阿姨接到老家弟媳的電話,她在電話裡哭著說:嫂子!我無家可歸了,能不能去你那住幾天?

一問才知道,原來,弟媳的兩個兒子、兒媳,都不是東西,對老人的養老問題“踢皮球”,誰都不肯給老人養老。

前幾年,弟媳為了給兩個兒子買房、娶媳婦,掏空了一輩子的家底,還借了一些外債,家裡的老宅都賣了。

可是現如今,兩個兒子各自找理由不養老,相互扯皮,甚至為了養老問題,兄弟兩個還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當母親的當然不忍看著兩個兒子為了自己而反目,最後只能作出妥協,她哪個兒子家都不去了。

無奈之下,想起了在城裡享福的老嫂子,這才硬著頭皮打了電話。

弟媳在電話裡後悔地說:嫂子!我這是報應啊!當年我不該笑話你啊!如今來看,生兩個兒子是禍患,生兩個女兒才是大福啊!

3.生男生女都一樣,培養好是關鍵

沒有一種人生是容易的。

得意時莫要得意忘形,更不要嘲笑別人。

你的每一次嘲笑,或許都是為將來的自己挖下的陷阱。

人生起起落落,充滿了太多未知和不確定,誰也無法預知今後的人生是什麼答案,所以不要急於幫上帝得出結論。

未來的路很長,得意太早,當面對命運的大反轉時,就會讓自己措手不及。

在生男生女這件事上,更是如此,切莫嘲笑,切莫攀比。

放眼當下,的確有很多類似趙阿姨和她弟媳的這種情況:

雙女戶的父母享福;雙子戶的父母發愁。

所以有人總結說:生倆兒子父母愁,生倆女兒住上樓。

好像女兒個個都懂感恩知盡孝,而兒子個個都忘恩負義,其實,不孝順的女兒大有人在,而盡責盡孝的兒子也非少數。

其實,說到底,生兒生女都一樣,誰也不比誰高貴,誰也不比誰卑微。

對於生男生女這件事你怎麼看呢?

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他15歲參軍,出身炊事班,幹了8年基層政治工作,授大校升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