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法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法國的浪漫風情和藝術氣息,但法國在近些年還被國際社會稱為 "黑人國度"。
之所以有這樣一個類似調侃的稱謂,是因為現在在法國的黑人以及他們的後裔總數已經超過法國人口比例的10%了,而且在"夢幻之都"——巴黎,有六成的新生兒是黑人,未來的法國在膚色上已經有"黑化"的趨勢。
對於法國這樣一個國家而言,這樣的人口比例無疑會對它的國家政治經濟產生不可忽視的變數。
法國黑人佔如此之高的比例,讓原本的"浪漫之都"也要向"黑色之都"轉變的背後,是什麼讓法國人如此熱情的接納這些來自異國的黑人?又是為什麼這些黑人能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快速的繁衍?這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一、歷史上的糾葛1944年,法國解放巴黎的戰役中,當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軍隊重新奪回巴黎時,儘管巴黎人民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但他們也發現,在這支隊伍中,竟有大量的黑面板士兵。
這些人大多是來自法國海外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非洲國家,自從1940年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後,戴高樂就不得不從海外殖民地吸收兵源,建立自己的隊伍。
可以說,法國人的這場戰爭中,流有一半黑人的血。正是因為黑人對法國人有"復國之恩",特別是在對抗法西斯德國中。
但是法國"黑化"的程序並不是從20世紀50年代二戰結束後才開始,早在400年前,在法國的歷史上就有比比皆是的非洲黑人移民法國的事例。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之前,法國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美洲和印度洋,全盛時擁有北美洲的"新法蘭西",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印度東海岸等都是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而距離法國最近的就是北非和西非,因此處於經濟貿易和殖民地管理,這兩處都是與法國接觸最密切的地區。
法國為了維持在各國之間的地位,保持殖民時代的輝煌,在掠奪殖民地資源時也在對殖民地進行文化輸出,當地小孩從高中起就要開始學習法語。
所以在長達四個世紀的統治下,如今的非洲55個國家當中有30個左右使用法語作為官方語言,語言溝通上沒有障礙。
法國南部緊鄰地中海,縱穿過地中海就是北非,與海外殖民地距離也相對較近,法國成為這些地區居民移民的首選。
有了這些便利,北非國家的黑人很方便融入法國社會。隨著法國成為簽署申根條例,成為申根簽證國家後,多數非洲黑人會從移民條件寬鬆的國家移民進入歐洲。
再一步步向大城市定居,法國對於黑人這樣慢慢進入法國束手無策,這一塊成為法國移民的灰色地帶。
為了保住法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加上法國本身從較為依賴殖民地,對原殖民地非常看重,為保住北非殖民地甚至不惜對利比亞開戰,加上法國本身人口較少,僅六千萬出頭,這就導致黑人在法國的比例嚴重高於其他國家。
法國為了維持一個大國地位所需的資源,所以必然要付出代價。殖民地地區人口流入法國,法國"黑化"也就不可避免。
由於針對膚色的人口統計在歐洲涉嫌"種族歧視",所以目前並沒有法國黑人數量的確切數字。
但走在巴黎街頭的時候,如果不是顯眼的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盧浮宮以及戴高樂廣場上的愛德華凱旋門偶爾提醒旅客這是法國,也許周圍密集的黑人群體真的會讓人覺得置身非洲某個城市。
法國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之一享受巨大的紅利,他們制定了一系列高福利高薪酬的政策,吸引大批外國勞工來到法國成為主要勞動力。
其中來法佔比最高的就是黑人,這些黑人加入法國國籍後與當地的法國人通婚,強大的黑人基因很快就讓法國的街頭一片飄黑,這也是法國黑人多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同時,法國作為文藝復興最早興起的國家,自由解放的風氣在法國人民心中紮根已久,而且,法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較高,因此生育觀念也較為進步。
許多家庭秉持"丁克"的想法,法國的生育率逐年下降。法國人認為生育不但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還會造成不可避免的麻煩。
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很多法國人都願意晚婚晚育,儘管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法國的大局觀考慮,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結婚生子。
法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國家的軍隊國防、基層建設都會受到影響,國內的勞動力不足,只能不斷放開移民,又加劇了反本土化的程度。
作為被殖民的地區,又在法國反法西斯戰爭中獻出30萬士兵的非洲人就順理成章的被法國接納,搖身一變,成為不同膚色的法國人。
三、政治正確成了護身符二戰結束後,法國加入了申根協定,各地人員可以自由流動,邊境管控又鬆弛,自然導致了大量非洲移民湧入法國。
法國政府對這些正規手段進入法國的移民束手無策,不僅沒有辦法限制這些黑人的湧入,哪怕對他們出臺規定都會受到一個群體的抨擊,那就是法國白左聖母。
法國白左聖母在法國的興起主要在二戰以後,這些白左聖母對於在法國生活的黑人,不僅不像一些當地人那樣歧視他們,還為法國曆史上將他們的故鄉作為殖民地而感到抱歉。
這些白左聖母以贖罪的心態對待法國黑人,積極為他們爭取權益,甚至想讓這些黑人享受法國超國民待遇。
法國政府任何對這些移民有歧視的標籤都會被他們遊行示威,更不要提限制黑人入境和降低黑人生育率以保證法國本土人民權益的事情,在這些白左聖母嚴重,普世價值觀下的黑人和法國人沒有差別。
生活在法國的黑人在初臨這片土地時,生活得很艱苦,與美國的黑人待遇相似,作為二等公民活著,但是隨著法國生育率的不斷下降以及領導人態度的明朗,黑人在法國的待遇越來越高。
作為目前西方國家中黑人人數最多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法國現有黑人已經超過八百萬,相比美國、英國等國家。
黑人在法國可以從事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世界盃中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球員是黑人,如姆巴佩、博格巴等。
很多法國白人都願意和黑人結婚組建家庭,而且法國的福利待遇讓這些黑人即使不工作也可以領到豐厚的福利待遇。
更誇張的是,法國為了刺激生育率,鼓勵黑人生育,只要黑人生小孩,就可以得到法國的補助,生得越多,拿的補助越多。
這也側面表明法國黑人越來越多其實也是政府的決策導致,未來這個國家是否會"黑化"好像已經有了分曉。
美國作為世界霸國,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都比法國強上數倍,但黑人問題在美國仍是歷史遺留問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已經席捲全球。
法國雖然算得上國際強國,但相比美國仍要遜色,對於國內八百餘萬的黑人,法國曆代領導人向來視為燙手山芋。
不僅是種族歧視問題,更嚴重的是黑人的宗教帶來的狂熱穆斯林問題,這導致法國境內恐怖襲擊不斷。
這個高呼民主與人權的國家一方面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另一方面又深陷人權問題難以自拔,只能放任黑人在法國不斷增加。
世界人口不斷流動的過程,各個國家間相互人口交流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如果放縱國門大開,肆意招攏,必然會對本國人民的生存空間進行壓縮。
早在春秋時期,《左傳》中就提到"非我族人,必有異心",儘管黑人幫助法國人奪回巴黎,打贏二戰,取得世界盃冠軍,但黑人頑強的生命力已經讓法國當地人感到了恐慌。
如果法國不採取有效措施的話,可能不久的以後,法國的黑人會取代白人,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