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2月24號,曾引發關注的“北大弒母案”開庭審理,媒體披露了吳謝宇在庭審過程中的陳述細節。

總的來說,吳謝宇在庭審的態度是:人確實是我殺的,但我其實有很多“苦衷”,內心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和痛苦,因此希望法庭判以重刑,但罪不至死。

法庭到底怎麼判,目前還沒宣佈。但從精神心理的角度來看,吳謝宇所訴說的所謂“苦衷”和內心衝突很可能真假參半,有為自己脫罪之嫌。而他在庭上的供述也折射出科學的家庭教育和孩子心理健康之重要性!

01

吳謝宇是保送北大的天之驕子,為什麼會將母親殘忍殺害?

此前媒體披露過吳謝宇母親的一些性格特徵和教育方式,我們進行過初步的分析。

在最近的庭審中,吳謝宇透露了更多成長經歷中的細節。

在他人的印象中,父親吳志堅經常鼓勵和陪伴吳謝宇,吳謝宇說:“爸爸就是家”,而爸爸去世後,“父親不在了就沒有家的感覺”。

而親朋戚友對於吳謝宇媽媽的評價則大有不同。吳謝宇的媽媽是老師,性格嚴謹、嚴肅,對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都很高,很可能有一定的強迫型人格改變。

這樣的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非常嚴厲的。比如孩子表現不佳時,想適當放鬆、玩樂時,她會嚴厲批評,甚至貶低,對孩子造成了疊加性的心理創傷,長期感到壓抑。

所以,吳謝宇眼裡的父親和母親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和教育方式。父親對吳謝宇可能更加體貼和寬鬆,給他溫暖、關愛和理解,即使母親對他造成了疊加性心理創傷,他也能在父親那裡得到一定的療愈。

父親的愛護令吳謝宇不至於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還上了北京大學。可以說,父親是吳謝宇心目中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庇護所。

但隨著父親病逝,吳謝宇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他的精神支柱也隨之倒下了。所以,他說後續騙取親友錢財,是因為覺得他們當初不出錢幫助救治父親,所以懷恨在心,產生報復心理,我認為這是可信的。

父親去世後,其母親的教育方式似乎仍未改變,好多事情不跟孩子說,不讓他操心,只讓孩子專心學業。

吳謝宇說,這種氛圍使他形成了一種長期性的陰影。雖然他否認自己與母親存在矛盾,還說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但我認為,他從小到大遭受來自母親的嚴厲教育,對母親既有情感依賴,也有深深的憤怒。

所以,他殺害母親到底是為了解脫母親的痛苦,還是洩憤,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疑點。

而且,因為吳謝宇從小表現極其優秀,長期得到長輩的過度誇獎,形成病理性的正性情緒體驗,他內心是高傲自負,甚至認為是無所不能的。

他自己也承認,當時非常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智商非常高,有能力輕易看透別人的心態。按照這種心理活動,他或有過輕躁狂發作/躁狂發作,對他的精神科診斷甚至可能是雙相障礙。

所以,吳謝宇有精神心理問題,這應該也是可信的。但除了情緒症狀之外,他很明顯還有偏執型人格障礙。

比如,其親友其實對父親的病提供了幫助,但他偏執地認為他們都很冷漠,不施以援手;父親死後,他變得厭世,懷疑別人、懷疑一切,因為孤獨感和極度缺乏安全感,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也快要得重病死亡了。

換言之,他敏感、多疑,容易將別人的好意將壞意,非常容易從負面的角度去解讀身邊的人和事,然後將大部分原因都歸咎於外界,非常憤怒、委屈,進一步產生扭曲的認知,採取極端的行為。

他說自己早就不想活了,但想到自己死後母親更加痛苦,就想先殺死母親,然後自殺,這很可能是撒謊。因為這種念頭和行為屬於“擴大性自殺”,往往意味著實施人已經罹患重度抑鬱症,其自殺意願是非常強烈的,在殺死親人後,他們一般都會自殺。

但吳謝宇殺死母親後並沒有自殺,還騙取錢財後逍遙法外,肆意縱慾。難道他殺死母親後,重度抑鬱症反而康復了?再也不想死了?這明顯不符合邏輯和常理!

因此,更有可能的是,作為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他,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但又不甘願就此死去。於是先有預謀地殺死母親,騙取親友錢財,然後徹底釋放過去一直受到壓抑的動物本能。

他那麼聰明,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最終會被逮捕?但他想利用最後的時間充分滿足自己的慾望,能逍遙一天是一天。如今被捕,親友原諒了他,又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這可能燃起了他極強的求生欲,因此撒謊為自己辯解。

不過,必須再次強調,雖然吳謝宇有可能罹患抑鬱症或雙相障礙,但單純的抑鬱症或雙相障礙患者一般不會故意傷害他人。促使他殺害母親的原因是偏執型人格障礙。請大眾不要“汙名化”抑鬱症和雙相障礙!

02

對於此案,我還看到了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點評。

我並不知道這段話是否代表了李玫瑾教授本人的意見,還是其團隊成員的意見。

她說,吳謝宇沒有如實陳述犯罪動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者,內心沒有靈魂,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但她為吳謝宇貼上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標籤,並稱吳謝宇母親最終成為他達到某種目的的一個棋子並慘遭殺害。

李玫瑾很可能也沒能想明白吳謝宇犯罪的真正動機,用“某種目的”來含糊表達。她也沒有進一步說清楚,既然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那就應該是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的最終利益的。可吳謝宇殺害母親,讓自己過上亡命天涯的日子,對他最終又有什麼好處?

而且,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精心打扮甚至偽裝。而吳謝宇在逃亡期間自甘墮落,充分暴露了自己的動物本性,更談不上精緻。

我個人是非常尊重李玫瑾教授的,在國內,作為犯罪心理學家的她對犯罪者的心理非常瞭解,我還拜讀了她撰寫的書籍。

但李玫瑾教授專攻犯罪心理,缺乏精神醫學和科學心理學的深入理解,尤其對病理性記憶、記憶再鞏固理論等科學心理學知識涉獵較少。這可能導致她分析某些犯罪者心理時不夠全面和深刻。若她能在這方面多加了解,將有助於她推動國內犯罪心理學的進步。

最後,希望廣大父母能從這起家庭慘案中吸取教訓。

吳謝宇的父母將孩子培養成高智商的學習機器,卻忽視了對他精神上、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培育。他被保送北大,外表風光、前途無限,但他沒有積極的三觀,沒有崇高的人生目標。他就像一個沒有靈魂、行屍走肉的空殼,吳謝宇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如今,像吳謝宇母親這樣拼命“雞娃”的父母並不少。“雞娃”的本意是好的,但一定不要忽視了三觀的引導、情感的關懷和心靈上的滋養。在尊重孩子心身健康成長的規律基礎上的“雞娃”,才是值得提倡的!

#學問分亨官# #吳謝宇痛哭悔罪:想和爸媽死後團聚# #吳謝宇供述殺母動機#

1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女魔頭”勞榮枝當庭翻供,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可能令她免於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