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9世紀40年代,英國議會考察團對煤礦童工進行了全面調查。

19世紀英國童工

一個8歲的小女孩對考察團的紳士們講述了自己的一天:她每天很早就要起床,早上4點鐘被送到井下工作,一直到下午5點鐘上來。那是一個狹窄、黑暗的地下空間,她必須摸黑操作凝氣閥——偶爾會有礦工從她身邊經過,此時她起身讓出空間。其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孤獨的坐在黑暗中,一坐就是12小時。

所謂凝氣閥,是一種安裝在礦井通道內的裝置,作用是保持氣流快速流動,防止地下深處的毒氣累積。因為安裝凝氣閥的地方一般很狹窄(當時的煤礦巷道其實都很狹窄),所以主要由孩子進行操作。

這些孩子的年齡,8歲已經很大了,有很多孩子都是5到7歲的年齡。上面那個8歲的小女孩最後表示,當她回到地面看到光亮時,有時會忍不住唱歌,她在地下從不唱歌——因為害怕。

想象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在黑暗的礦井中孤獨的坐著,等待漫長的12小時過去,該有多麼恐懼?

這就是19世紀英國煤礦的童工,你也許不相信,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礦井裡的童工

工業革命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商品,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底層工人。

從蒸汽機發明之後,英國煤礦就解決了排水問題,可以越挖越深了。煤礦所有者為了提高生產量,滿足大城市的需求,開始沿著煤層挖掘新的巷道。這些新的巷道都非常狹窄,成人和馬很難透過——把煤運上來的任務,就交給了孩子們。

童工身材瘦小,方便進出。當時英國議會考察團描述說,這些孩子“套著繩子,綁著皮帶,帶著馬具,就像拉著輕便馬車的狗,黑乎乎的身體浸透著溼氣,大半個身子裸露著,用四肢爬行,身後還拖著沉重的貨物……”

這樣的場景震驚了考察團的紳士們,但煤礦主毫不在意。因為當時所有的煤礦都是這樣,童工更聽話、更便宜,而且更易於補充。

為什麼說童工更“易於補充”呢?我們從一起煤礦爆炸說起。

煤礦裡的童工

19世紀的英國煤礦,幾乎沒有什麼安全措施,工人判斷井下有沒有毒氣的辦法,就是帶上老鼠或者金絲雀。

1835年6月18日,紐卡斯爾附近的沃爾森德礦井,忽然發生了大爆炸。在地面工作的人說,他們聽到了一聲巨響,感覺就像是地震。很快,從井口噴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氣體,混雜著礦工的碎衣片和其他小物件”。

此後幾天時間,人們從礦井中不斷運出遇難者的遺體,死者家屬的哭聲令所有人痛心不已。這次爆炸,有101名礦工死亡,其中成年男性26人,童工75人。

不可思議吧,在礦井中工作的人,竟然有這麼多兒童,他們難道沒有別的謀生方法了嗎?

如果有活路,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做這種工作呢?

紡織廠的童工

《企鵝歐洲史》中有一個簡單的例子:路易斯·博特斯出生於1801年,曾在比利時根特市的一家紡織廠工作10年時間。他在1829年結婚,幾年後妻子進入了紡織廠,這樣夫妻倆都能掙錢了。

他們一共生育了12個孩子,活下來的孩子年滿13歲就進入工廠,所以到1849年他們家有5個人可以掙錢——按理說一個家庭有這麼多收入,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然而實際情況是:全家人仍然忍飢挨餓,12個孩子中有4個很小就夭折,另有7個沒活過25歲。

在那個時代,路易斯一家全部的收入,要拿出約76%購買食物。就算是食物價格不上漲的年份,購買食物也需要全家收入的66%。

而他們能吃上的食物,主要是麵包和馬鈴薯,每個家庭成員都嚴重營養不良。

然而,在英國的很多底層工人家庭,還過不上路易斯這樣的生活呢。

1890年利物浦街頭的孩子

走在工業革命最前列的英國,也擁有最為龐大的工人階層。他們早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不得不進入工廠。然而隨著大機器的引進,工廠主對工人的依賴越來越低,於是就開出了更低的酬勞,無休止的壓榨底層勞工。

所以,佔當時英國社會絕大多數的底層工人家庭,每天的收入勉強夠吃麵包。嬰兒的死亡率極高,因為營養不良和缺乏照顧。就算能長大一些,這些孩子也必須想辦法養活自己。19世紀的倫敦街頭,到處都是乞討和偷竊的兒童。

當然,也有些孩子能找到工作,比如女孩可以進紡織廠,身材瘦小的孩子可以去清理煙囪。生活在煤礦附近的孩子,就只能去當礦工了。

挖煤又髒又累,更可怕的是事故頻發。

煤礦童工

上文中提到過的那個煤礦,一次爆炸事故死了75名童工。早在1821年10月的當地報紙上,就報道了它的另一次大事故:“早上8點鐘左右,位於泰恩河邊的沃爾森德煤礦一個新礦井發生大爆炸”,事故非常慘烈,居住在附近的平民立刻跑去礦區,打聽自己的親人和孩子是否安全。結果,當時井下的56名礦工中,只有6人活了下來。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死於此次爆炸,當時的人們已經習慣了煤礦事故,也同樣習慣了童工。更糟糕的是,英國當時沒有礦難賠償的明文規定,全靠煤礦主的大發慈悲。

19世紀40年代,英國斯塔福德郡的煤礦主,算是比較仁慈的。如果礦工意外去世,其遺孀每週能拿到1先令6便士,如果家中有6歲以下的孩子,每個孩子還能得到1先令直到6歲。

但這並不是規定,煤礦主如果不願意,可以一分錢都不支付。

礦井中的童工

工人為了生存,也只能乖乖聽話,有些受傷者一旦痊癒,就會立刻回到煤礦工作。

1844年,一個名叫威廉姆·莫羅的8歲男孩,在井下工作的時候,被運煤車壓斷了一條腿。6年之後,他安上笨重的假腿,又回到了礦井……

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英國議會考察團被現狀震驚了,他們不敢想象在英國還能有如此殘忍的事情發生。

然而,這就是現實。在少數上層人士讚歎工業革命帶來的文明與進步時,還有很多六七歲的孩子,孤獨地守在黑暗的礦井中,就為了不被餓死……

1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裝臺》:劇中戲“清風亭”,讓我想到劇裡的這三個人,有些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