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不僅在社會上可以混的如魚得水,在事業上一般也會風生水起。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國家,諸小國來往時,均會派使臣交涉,不論是平常普通來往還是劍跋扈張關係時期,使臣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個優秀的使臣並不會因為自己國家實力的弱小,而丟掉國家的面子,反而很多時候會讓其他國家另眼相看,肅然起敬。

比如安陵國的唐稚,當年秦王明面上贈予安陵君收下五百里城池,實則是想併吞安陵國,安陵國王推據了秦王“好意”。為了安撫秦王,安陵國王特地派唐稚出使秦國,面對高高在上威嚴無比的秦王,唐稚不卑不亢,最終讓秦王對他刮目相看,讓安陵國也贏得了短暫的安寧,也贏得了秦國的尊重。

因此一個優秀的辯手不止對個人的事業發展有用,對國家發展也十分重要。

再比如90年代的代表國家,在獅城參加辯論賽最終奪冠的復旦四大辯手,用古代眼光看來他們就是最佳辯手。如今過去那麼多年了,這四大辯手的生活如何呢?

獅城奪冠盛況

獅城辯論會,又稱國際大專辯論會,從1993年舉辦至今已經有27個年頭。

有人說,任何節目都是第1屆最為經典,獅城辯論會也是如此,這個邀約了中國大陸、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中國臺灣、香港地區、馬來西亞等10個地區的辯論大會,當年在新加坡獅城的盛況直到如今都被奉為經典。

當年的裁判和嘉賓如今看來個個都是大佬級別的人物,首先有當時年滿41歲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主席擔任主要嘉賓,有我國著名作家金庸老師擔任裁判,而他的參賽選手更是雲集了各大高校的精英學子們。

當年代表中國大陸地區出席的高校學子是來自上海復旦大學裡精挑萬選的“龍中之龍”,“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分別是姜豐、嚴嘉、季翔、蔣昌建、何小蘭和張謙後面兩位是作為替補人員。不過最終前面四位硬是憑著自己三寸不爛之舌的力量一路從各大高校裡面殺出重圍,來到總決賽。

當時對手是實力強悍的臺灣大學,面對海外同胞們,復旦大學的這“4大辯手”絲毫不“嘴軟”,在最後一個“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論題上,復旦大學更勝一籌,不僅充滿說服力,還將主題昇華,最終將總冠軍的獎盃捧回了祖國,一時間成為了國內各大高校佩服敬仰的物件。

為國爭光而特訓

不過這個獎盃背後可是匯聚了這些學子們的辛勤勞動,復旦大學的這批辯手其實是三月份才得到的訊息,離八月的開賽已經不足半年了。

參賽人員確定之後,就開始對其進行突擊培訓了。為了在比賽中獲得成就,這些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幾乎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到了比賽日子時,他們早已博覽群書,其中包含國內的四書五經,國外的名著,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但凡說的上名號的他們都一一熟讀,甚至還有中外各個出名的人物傳記,簡直是當年的“最強大腦”。

有了書本理論支援,復旦大學的老師們又專門為這幾名學子“開小灶”,親自授課,包含歷史,哲學,政治,甚至還有宗教,音樂,繪畫等藝術類課程,勢必要讓他們全副武裝,參加比賽。

就這樣,在同學,老師乃至全國人民的熱切期望和深深祝福中,這幾名學子不遠萬里來到了遠在南洋的新加坡獅城,開啟了世界辯論史上經典的一幕。

各自生活

如今距離那屆經典辯論賽已經過去了整整27年了,不過通過當年保留下來的影視資料,還是難免激動。看著站在臺上意氣風發絲毫不怯場的辯手們,由衷的為他們感到自豪。這四名主要辯手回國後被奉為“神人”的最強大腦們,如今各自也發展的十分優秀。

首先來講最為人熟知的蔣昌建,在當年他也是獲得了“最佳辯論員”的稱號,後來畢業後他便成為了一名主持人,活躍在大眾視野裡。

沒錯他就是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的金牌主持人,每次觀看他主持的這場節目,都不禁對他臨場反應極快和成熟的主持風格所吸引,就如當年被他在辯論賽上的模樣一樣,不由自主為之傾慕。

另外兩名辯手季翔和嚴嘉就沒有選擇主持人了,他們更喜歡幕後工作,都成為了一名律師,用自己的知識活躍在需要幫助人群身上,如今在律師界也已經小有名氣,也算是另一種成功。

這就是當年復旦大學四大辯手的各自生活,曾經的他們在賽場上相互扶持,一起摘下了比賽的桂冠。比賽結束後又投入到了各自學習生涯之中,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別樣人生。

小結:

周總理曾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看了這復旦大學的風雲學長學姐們,便更為深刻的懂的了這個道理。在和平年代讀書照樣能為國爭光,讀書使我們能明理辨是非,能武裝自己得到社會認可,能獲得技術建設祖國。因此在面對如今這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時,要分外珍惜如今的條件,專心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時候的人寒窗十年讀書,而現代社會教育基本上讀到大學要12年。這時候面對如今浮華的社會風氣,也許有人會問讀書有什麼用途,看到了別人掙錢輕鬆學歷也不高的時候又會對如今讀書辛苦生涯感到困惑。

其實筆者認為當你感到迷茫時,就去讀書這個道理是永遠不會錯的。因為讀書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大腦,更能讓我們在今後的社會建設中貢獻力量,讀書能有如此成就也就夠了。

1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泡茶注意這幾個小細節,讓你泡的茶比茶藝師泡的更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