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欣賞一些圖
圖1
1981年1圓長城幣
圖2
2005年荷花5角
圖3
1980年2角長城幣
圖4
1980年5角長城幣
圖5
1960年2分硬幣
圖6
1980年1分硬幣
圖7
1981年1元長城幣
圖8
1956年2分硬幣
這些硬幣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的,如果沒有特殊的顏色,其價值也和普通的沒啥區別。
那麼,這些不同的色彩是什麼呢?
論形成機理,存在兩種情況。
1、氧化腐蝕層
2、包漿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我們都知道,銅是比較穩定的金屬,在空氣中,不太容易腐蝕,但表面會形成一層穩定的氧化層,使金屬失去光澤,看起來有些烏突突的,呈現偏黑的顏色,類似於圖4。
而鋁和鐵及鐵合金則相對活潑,在空氣中迅速氧化,基本不見本色,在硬幣上,叫做“原光”。
如果只有這些自然老化的腐蝕層,那麼是這個樣子。
而包漿層的存在機理,則完全不同,是人為把玩的結果,形成了一種透明的、類似亞光的效果,瓷器、玉器,哪怕是書畫,年頭久了,表面都會形成一層包漿,這是歲月的積澱,類似於圖3的效果。
圖2是中的荷花5角,只有10多年,這種烏黑的顏色也不是氧化的結果,是有其它東西附著在上面,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皮層,再經人為把玩,就變成了包漿+雜質層,
這些硬幣目前有價值嗎?
那是必須的,這種東西統稱包漿幣,很多人在收藏它們,而且是成套收藏,價值絕非單枚可比。
要說這種硬幣啊,想故意做還真不行,也沒人這麼做,都是自然形成的結果,同一批硬幣,年頭久了,個個不同,看下圖。
這可能就是時間的選擇,遇見這種硬幣,大家要當好的,可別輕易就扔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