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當年的南潯小鎮,每逢小滿新絲上市,便"列肆喧闐,衢路擁塞","一日貿易數萬金",生絲貿易的興旺使不足百米的絲行埭上密密地擠滿了50餘家絲行,南潯絲商從此步入中國商界,並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絲商群體。

在上海的9家絲行中,有70%是南潯人所開。周慶雲在志書中說,"道光以後,湖絲出洋,其始運至廣東,其繼運至上海銷售;南潯七里所產之絲尤著名。出產既富,經商上海者乃日眾。與洋商交易,通語言者,謂之通事;在洋行服務者,謂之買辦。鎮之人業此因而起家者亦正不少。"

這獨一無二的"輯裡絲",不僅讓江南的區區小鎮一下成名,還孕育出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絲商群體。

晚清時,不知是誰開的頭,以軀體大小懸殊的幾種動物來表明南潯這些絲商們的財產,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就是鎮上富商的代表。"象"是指擁有財產100萬兩白銀以上的豪富;50萬到100萬兩的鉅富被稱為"牛";30萬到50萬兩的大富則稱為"狗"。

後來,隨著富戶財富的增加,標準也不斷提高,到了清末民初,百萬兩以上、不足千萬的只能是"牛",介於十萬與百萬之間的就只能"淪落"為"狗"了。

當時,被稱為"象"的劉、張、龐、顧四家中,光劉家的財產就高達2000萬兩,張家1200萬兩,龐家1000萬兩,顧家800萬兩;被稱為"牛"的有邢、周、邱、陳、金、張、梅、蔣八家,照此估算,他們的財產總額應在6000萬兩至8000萬兩之間。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因為當時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才不過7000萬兩左右,簡直是富可敵國。

大家街談巷議之間,不乏對大戶人家的豔羨,卻十分平和,沒有我們現在所說的那種"仇富"心態。事實上,南潯這些新興的商業家雖富可敵國,卻與傳統的地主老財在行為方式上不同:他們精於聚財,亦樂於輸財,因此,在鎮上贏得了聲望與尊重。

歷史上,南潯的"四隻象"、"八條牛"、"七十ニ只小黃狗"個個是富豪,但富了不忘報效社會,他們信奉得財於民,施財於民,德行,終身以積德為要。

正如"四象"之一的顧氏家族顧叔蘋臨終前叮囑兒子所說的:"一個人不能無錢,不過錢要賺得正大,用得光明,不要被錢利用,要利用錢,得之於社會的,必須還之於社會。"

因此,富了的南潯商賈,積德、行善、辦學:元代時的儒學、明代時的社學和義學、清代的潯溪書院、潯溪公學、鑑湖女俠秋瑾執教過的潯溪女校、還有專門的絲業小學、海內外聞名的嘉業堂藏書樓和以顧叔蘋名字命名的"叔蘋獎學金"等等。

位列"四象"之首的劉家和"八牛"之一的陳家都曾賑災十餘個省,受惠災民達百萬之眾;清末民初的風雲突變,"四象八牛"中的大多數更是捲入孫中山的革命隊伍,不僅在思想上全力支援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更在財力上給予了強大的支援,以致孫中山在就任民國臨時政府總統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南潯升格為"市",這在中國行政區域建制歷史上,"市"是第一次出現。

由此看來,"輸財"是南潯書寫歷史的另一種手筆,它使南潯隨手拾起的一塊磚,都在世間擲地有聲。

#水晶晶南潯水晶晶女孩#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450億!“晶片斷供”引發連鎖反應,歐洲17國抱團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