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文 |清歡

隨著《乘風破浪的姐姐》《定義》《女人30+》《姐妹們的茶話會》等節目先後播出,“她綜藝”所佔的內容比例與話題聲量持續走高。在這樣的內容市場環境下,以《元氣滿滿的哥哥》為首的“他題材”2.0版本出現在了觀眾的視野,其內容視角與主題形態的變遷成為行業一道新的風景線。

客觀而言,在綜藝行業,女性在社會話題與情感輸出極具號召力,而男性在藝能感這一維度具有先天優勢,更容易出彩、出圈。隨著內容行業的升級換代,“他綜藝”與“她綜藝”在各自擅長的內容品類上佔山為王的局面被打破,雙向影響滲透的趨勢加強,例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出圈後,哥哥類相關的綜藝接踵而至,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看點、話題與思考。

“他綜藝”始終是風口,但存量明顯不足

縱觀近十年綜藝行業的發展,“他綜藝”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挑戰競技類綜藝,大都是一、二輪遊。由於男性在體力等方面的天然優勢,競技類“他綜藝”在頭部綜藝行列表現較為突出,代表性的有《奔跑吧》《極限挑戰》《我們戰鬥吧》《二十四小時》《真正男子漢》《高能少年團》《這就是灌籃》《七十二層奇樓》等。儘管這類綜藝數量較多,市場淘汰率較高,目前已有不少節目已經退出了市場。在這一背景下,節目圈層細分趨勢加強,在籃球、國風等垂直領域進行深耕。

二是代表行業風口的團體養成類節目。近年大火的《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明日之子》《聲入人心》以及央視即將推出《上線吧!華彩少年》等節目,向行業輸出新秀人才,在年輕觀眾當中頗受歡迎,且節目週期都相對較長、創新力度大。以《明日之子》這一IP為例,每一季節目主題都會變化,近年還在樂團、民謠等領域發力,給觀眾一種全新的內容觀感,讓觀眾對節目的粘性大大增加。

三是生活類節目。就今年的綜藝市場來看,這類“他綜藝”基本無推新,往年口碑較好的有觀察真人秀《我家那小子》、成長綜藝《放開我北鼻》、互動實境經營秀《奇妙的食光》等節目。在生活類節目當中,大都以男女混搭為主,純粹的“他綜藝”大都是圍繞一定的社會話題或者團體展開內容,節目數量所佔比例不高。

四是旅行類綜藝,節目數量日漸減少。這類綜藝在真人秀萌芽初期有大量的相關節目,且大都是韓國引進的成熟版權綜藝,早期有親子真人秀鼻祖《爸爸去哪兒》、有劉燁作為挑夫四位老戲骨旅行的《花樣爺爺》,後續又推出了郭富城、林志穎、孫楊、華少、範明、韓東君擔任固定嘉賓的《我們十七歲》,近年隨著旅行真人秀熱度的降溫,外加疫情的緣故,節目數量相對偏少,衛視平臺僅有浙江衛視推出了由鍾漢良、郭麒麟擔任常駐嘉賓的散文體美食旅行記錄節目《漫遊記》。

五是高口碑的泛文化類節目。這類節目著重依賴於文化KOL,優酷大量人文綜藝都是以名人KOL量身打造的,如陳丹青《區域性》、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馬未都《都嘟》、許知遠的《十三邀》等,這類泛文化類節目製作成本較低,文化輸出純度高,有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節目品質高,但推新的週期比較長,商業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整體來看,“他綜藝”始終是行業的一大風口,早年間在綜藝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在後續出新的過程中,節目的傳播效果、藝人的推動作用等維度上後勁明顯不足,口碑出現疲軟的態勢,尤其是在“她綜藝”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出現“他綜藝”存量、聲量皆不足的情況,這也倒逼著“他綜藝”的節目品類進一步細分,從而達到平衡節目數量與價值聲量的行業訴求,避免了內容與話題“一邊倒”的現象。

“他綜藝”創新品類,創作重心從個體轉移至群像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即爆款之時,孫紅雷等藝人提出了男版節目的需求,芒果TV順應民意在平臺釋出會上便推出了《披荊斬棘的哥哥》的節目概念。此外,其他平臺也敏銳地感受到這一類節目的熱度,推出了《天天向上之追逐夢想的哥哥》《元氣滿滿的哥哥》《追光吧!哥哥》等“他綜藝”,還有央視總檯待播出的《上線吧!華彩少年》。

這一系列推出的“他綜藝”嘉賓容量有著質的飛躍,稍作盤點,《元氣滿滿的哥哥》固定男嘉賓有10人,《追光吧!哥哥》固定男嘉賓有21人,這兩檔節目共性在於嘉賓年齡層次更為豐富,帶有鮮明的中國男性特色,在詼諧中不失勵志,在感性中不失陽剛,有利於中國男性群像的集中塑造。而即將播出《上線吧!華彩少年》聚焦36位少年,著力刻畫青年男性群像的同時傳遞國風價值。

其實,從這些“他綜藝”節目名稱便可看出,大都包含明確的人物代稱,並圍繞節目主題為群像塑造統一出口,讓群體的塑造具有更清晰的指向性,這能夠讓觀眾對於內容主題以及目標群體瞭然於心,在與過往的“他綜藝”的區別間聚攏了新一批的受眾。

不過,與過往“他綜藝”一脈相承的是,競技性始終是節目敘事的關鍵支撐,推動節目內容走向的同時,還能激發出嘉賓真實的一面,但差異之處在於競技內容以及表現形式。例如,《元氣滿滿的哥哥》以具有代際感的遊戲來展現哥哥們之間的趣味互動;《追光吧!哥哥》以競演的形式倒逼哥哥們的追光精神具象化,例如,在選擇出場順序的環節,李澤鋒與李汶翰長達七分鐘的平板支撐PK讓人印象深刻。就此來看,競技內容的多元性與競技結果的未知性,也是吸引觀眾來觀看節目、催發新的節目話題的一大關鍵。

在競技內容差異化的同時,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較大的變化。在過去,節目組傾向於嘉賓人設的差異化,如“老狐狸”黃磊、“小綿羊”張藝興、“大黑牛”李晨等,但隨著節目嘉賓容量的擴充,當下“他綜藝”透過集中呈現個體特色,從而提煉出群像的特徵、輸出群像價值,如《追光吧!哥哥》以混齡的21位藝人為主體物件,以競演唱跳為載體,以追光精神為參照,選出最終的公益大使,來展現中國男性有擔當與責任的一面。

在過去,女性嘉賓大都會參與到“他綜藝”的節目競技當中為節目的人物關係增加新的支線,而當前這些節目的女性嘉賓,僅僅作為第三方進行觀點輸出,身份更加純粹、言論也更為客觀,在突出群像特色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觀眾的感受,能夠引發共鳴。

在塑造群像的過程中,“他綜藝”對於嘉賓個體的曝光度與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在過去,“他綜藝”IP與節目綜藝嘉賓同步走紅,像《奔跑吧》《極限挑戰》早期的固定嘉賓們集體收割了第一波流量紅利。

迴歸當下,藝人如若想從群像綜藝中出圈,不僅要依靠節目的熱度,更依賴於個人藝能感的釋放,或是擁有核心技能傍身,像籍籍無名的符龍飛憑藉自身的唱跳能力在追光學員中脫穎而出;或是能夠有綜藝感,像從頭開始學習唱跳的燒餅憑藉個人的喜劇天賦,以接地氣的方式出現在觀眾面前,也能在追光學員裡找到差異化的定位;或是有女性視角的加持,例如,金星蓋章伍嘉成“臉盲”體質,反倒是起到了逆向記憶的效果,能夠吸引觀眾見證他們在節目中的蛻變。

綜上所述,隨著“她綜藝”的崛起,倒逼著“他綜藝”的創新,節目品類與嘉賓容量進一步提升,隨之進階到不流於表面的競技與搞笑、塑造男性群像的“他綜藝”2.0階段,並著力將所要輸出社會價值前置化,將意圖傳播追光精神、國風文化等價值理念,經由節目嘉賓精準傳達給觀眾,在滿足觀眾娛樂需求的同時,帶來更多正能量的價值啟示,全面提升節目的社會價值與行業聲量,也使得“他綜藝”在行業寒冬之下迎來了“小陽春”。

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情誼,即便生命也換不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