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14歲的曾國藩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他可能沒想到,這是他漫長科舉路的開始,此後8年,他6次參加科舉考試,6次落榜。
他可能更沒想到,30歲以後,他卻能快速逆襲,做到“十年七遷,連躍十級”,這是什麼概念?
他的初始職位是七品翰林院檢討,10年就升職為正二品禮部侍郎。工作10年,就做到了省部級幹部。
要知道曾國藩家世很一般,就是普通農家子弟,祖上四五百年都沒有出過讀書人。而且他的資質也很一般,7次才考上秀才。
那他是怎麼從一個普通的笨人,逆襲為二品大員的?這一切,究竟有什麼秘訣?
最近我再次閱讀了《曾國藩傳》,發現了他能快速升職的秘密。普通人想要快速逆襲,一般都會有這3個特質,接下來分享給你。
自我管理能力強
曾國藩能夠快速逆襲的第一個特質,是自我管理能力強。
初入職場,曾國藩是剛從湖南小地方來到京城的鄉下人。見識狹窄、缺少內涵。甚至可以說他沒讀過多少書,因為以前讀的都是應試教材。
翰林院可是集齊各地精英中的精英,絕大多數同事都是博覽群書、氣度不凡。
所以,曾國藩一開始很浮躁,工作又清閒,他閒暇就去串門喝酒,很少用來學習。
等到30歲時,他突然醒悟,立志向上。開始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針對從前散漫的作風,制訂了12條規矩和作業:
早起:5點就起床,絕不賴床靜坐:每天靜坐1個小時,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去除浮躁讀書:每天讀十頁經書、史書謹言:說話要慎重養身節慾:飲食有節制,房事有節制記筆記:每天記錄和朋友聊天有啟發的事情寫文章:每個月必須寫幾篇文章和作詩練字:早飯後,寫半小時字夜不出門:天黑了就不出門找朋友聊天人際交往廣泛
曾國藩能夠快速逆襲的第二個特質,是交友廣泛,在職場名聲很好。
清代名臣說過,人生以擇友為第一事。古人為什麼這麼注重交朋友呢?
曾國藩非常樂於交朋友,根據他的日記可以發現,他幾乎每天都在社交,常聯絡的朋友超過100位!
而且他對朋友還非常慷慨,好友劉傳瑩病死,他幫忙蒐集出版好友遺著;同鄉舉人鄒興愚家貧,會試失敗病死,他幫忙料理後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同事兼好友陳源兗生了大病,曾國藩天天去看望。第二年陳妻病逝,剛滿月的兒子無人照料,他就把孩子抱回家,僱奶孃餵養。
曾國藩急公好義的名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尊重。有一次他升職,大家都主動來祝賀,以至於當天曾國藩回拜了50多家去答謝。
更重要的是,他逐漸成為湖南籍京官的領袖。從1846年起,凡是同鄉的謝恩折,都由他負責。這對他的仕途升遷,有極大的好處。
與領導交往注意尺度
曾國藩能夠快速逆襲的第三個特質,是與領導交往注意尺度。
能夠得到領導賞識,會大大加速你的逆襲速度。所以在職場,我們都想遇見貴人,曾國藩也不例外。
他的貴人就是,當時最得寵的軍機大臣穆彰阿,穆彰阿有一個優點,喜歡招攬人才。
說來也巧,曾國藩考進士時,穆彰阿就是主考官,兩人算有師生情誼。後來翰林院大考,穆彰阿還是主考官。曾國藩不小心用錯典故,他也沒有處分,還主動關心。
穆彰阿這樣的高層領導願意主動提攜,曾國藩的職場晉升速度,自然是越來越快。
但曾國藩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他沒有因為得到高管的賞識就沾沾自喜,衝過去抱大腿。
他一直注意,與上級交往的尺度。只保持正常交往,絕不過界。要知道當時的官場,非常講究“跟人”,跟對人升職速度可能非常快。可凡是有兩面性,萬一跟的人倒臺,你肯定會受到牽連。
因為曾國藩與上級交往時,始終注意一個原則,不私下攀附。
哪怕你再位高權重,我也堅守自己的原則。所以,後來穆彰阿倒臺,曾國藩也能安然無恙,可見在職場注意尺度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