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現的社會和以前不一樣,以前人們都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現在人們都推崇自由教育,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也有很多父母混淆這個觀念,把自由當成放任。

小方有個6歲的兒子叫維維,小方和丈夫平時工作都比較忙碌,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照顧維維,維維從小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長大的,爺爺奶奶對孫子百般疼愛,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

只要是維維想要的東西,爺爺奶奶都會盡量滿足他。

有一天奶奶做了一桌子的菜,叫維維來吃飯,但是維維看了看桌子上的菜,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想吃,只想吃餃子,於是奶奶只能答應孫子的要求。

奶奶忙活好一會兒,終於把餃子端了上來,夾了一顆水餃往維維嘴巴里,維維一咬下水餃,馬上吐了出來。

還很大聲和奶奶說:怎麼餃子裡面有菜,我不吃菜,我只要吃肉。

奶奶好聲好氣勸維維吃,維維怎麼也不吃。奶奶只好把一個個把餃子皮剝開,把裡面的菜挑出來,只把肉放在維維的碗裡,這時候維維才肯吃。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這樣子的"毒餃子"並不少見。

現在的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寵著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苦,不管面對孩子的什麼要求,父母都是心甘情願的去做。並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樣子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子的後果。

這種過分的寵愛會變成溺愛,但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身上會有很多不好的品行。

那麼父母那些做法是對孩子的溺愛呢?

1. 給孩子很多錢花

很多父母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零花錢對於他們來說是不現實的東西。他們的生活甚至可能連溫飽都成為問題,因為父母過過那種苦日子,所以他們在孩子的身上,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

這種思想是沒有錯的,但是很多父母沒有把這種行為誇張化了,比如給孩子很多很多的錢,讓孩子想要什麼就去買什麼,這樣子會造成孩子金錢觀的影響,毀了孩子一生。

2. 孩子要啥給啥

隨著生活條件越變越來,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東西可以供人們選擇。有時候出去逛街,孩子看到什麼就要什麼,其實孩子自己不明白什麼叫做慾望,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就要。

但是作為父母應該要教導孩子要學會抉擇,不能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父母也不能孩子要啥就給啥,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能讓慾望變越變大。

3. 父母沒威嚴

雖然現在崇尚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但是父母很難拿捏好這個分寸,反倒把作為父母的威嚴丟失了。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如同一個巨人一般的形象,父母應該要維持好自己的形象。要把握好既能和孩子友好的相處,又擁有作為父母的威嚴。那麼父母以身作則,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孩子就變得尤為重要。

4. 不忍心斥責孩子

父母愛子心切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在生活中,孩子也會犯錯誤。

但是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一直都是視而不見,縱容孩子,不忍心斥責孩子的話,會造成孩子沒有犯錯的意識,可能造成孩子的是非觀模糊。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那麼這張白紙最終會不會變成一副絢麗的畫,都要靠父母的"繪畫"。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孩子有著一生的影響,所以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是最關鍵的。

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知否:通房紅兒究竟是啥下場?難怪探花郎恨透盛老夫人,下手真狠